音符、雪板、思绪

作者: 虚拟现实235 | 来源:发表于2023-04-16 22:1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走到街口,眼前已经显现出目的地的轮廓。半路上,来帮忙的人三五成群,宛如闲散的烟雾,聚在一起,抽烟、扯闲篇。他们的存在,让周一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世界的喧嚣中。

    展望前方,一排排花圈竖立在门口两侧,显得拥挤不堪宣示着某种微妙的热闹。走进门内,周围的空气仿佛被某种无形的东西填满。最中央的灵堂,上方和两侧挂着挽联,一副沉重的棺木静静地躺在其中,前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祭品。周一面对着往生者,三鞠躬表达敬意,守灵的家属回礼,整个仪式庄严而肃穆。

    做完这一整套仪式,周一走出大门。他来这里,只是为了走个过场,就像他之于往生者的人生,也只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过客。回到胡同里,周一被认识的一位朋友叫住了,他们寒暄了几句,然后那人说:“人这一辈子,除了生死,还有什么大事呢?”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或多或少地反思着自己的人生。周一记得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但他不敢苟同。生死本身从自身角度看是不可控制的,所以生死不是大事,人生才是。

    一群人在东扯西扯之际,周一的思绪早已飘到九霄云外。他在思考,哪些才算人生大事呢?是成功与失败?是爱与被爱?还是那些痛苦和欢乐的瞬间?人生仿佛是一张白纸,我们能描摹的只是这两者之间的范围。因此,生死并不是大事,人生才是。

    铿锵无声
    1910年美国新奥尔良华灯初上,密西西比河孜孜不倦地流淌。街道上霓虹闪烁,下班的工人们聚到一起消遣一天的疲惫。橘鸟酒吧内人声鼎沸,这里是附近的黑人住户晚上最喜欢的场所。但白人老板汤姆却开心不起来,因为橘鸟酒吧的人气在肉眼可见地下降。虽然通过酒吧内热闹的景象可能看不太出来。但对于“唯利是图”的商人来说,账本上的数字才是最敏感、不会骗人的。橘鸟酒吧一直以来是这条街最受欢迎的酒吧,那是因为汤姆别出心裁地第一个引入驻唱乐队,酒吧的顾客除了喝酒可以跟着乐队唱歌,尽情地宣泄情绪。然而现在他面临着竞争带来的危机,汤姆面带微笑绕过那些熟客,径直走到吧台后面,他对着酒吧经理大卫招了招手,便走进了后台厨房。

    汤姆还在低着头左右踱步,若有所思的时候,大卫走了进来。
    他关切地问道:“老板,有什么事?”
    汤姆抬起头说:“大卫,你有认识会乐器的朋友吗?”
    大卫不明所以地回答:“有啊,怎么了,老板?”
    “不是那种普通的弦乐或钢琴乐手,需要一种与众不同,能让人跟着跳舞的一种乐器。”老板解释道。
    “有是有,不过老板能解释下为什么要找这样的人吗?”大卫需要从老板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
    “附近的放纵酒吧最近引入了一种铜管乐器,好多以前的客户都跑到那里去了,作为经理,你没有注意到这些吗。”老板有些生气地质问大卫。
    大卫马上明白了,他其实也听说一些老顾客聊天的时候说过“放纵酒吧”引入了一种叫萨克斯的乐器,乐手随意地吹着萨克斯,顾客们可以跟着旋律摇摆,这种新的消遣形式一下子唤醒了黑人顾客骨子里的跳舞天赋。他忙答应老板:“我有一个朋友,他会玩一种现在乐队都没有的乐器,而且那种乐器也很适合让人跳舞,我听过很多次。”
    “明天就让他过来。”老板喜出望外地急迫地说道。

    杰克背着沉重的背包来到橘鸟酒吧时已经是深夜了,这时已经没有顾客了,只剩服务员在清理吧台和餐桌。他是受大卫之邀来这里,因为大卫说能提供给他一个赚钱的工作,他才这么晚下了工走那么远的路赶来的。他和家人一共六口人住在老城区,离这里有十几个街区。大卫看见站在门口的杰克,赶紧走过去帮他卸下背包,他知道里面的东西有多重,然后告诉他:“你先坐一会儿,我去帮你叫老板过来。”杰克于是坐在吧台前的高脚凳上等待。

    老板和大卫一起走过来时,杰克起身用手打招呼,大卫告诉老板,他说你好。老板诧异地扭过头盯着大卫,大卫侧身贴到老板肩膀上说:“我的朋友是个哑巴,但听力没问题,只能通过手语说话。”老板听完一脸疑惑地看着大卫,又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位年轻黑人。随后把大卫拉到一边,杰克面对这些早已见怪不怪,为了帮照顾四个孩子和一个老人的母亲分担压力,他早早地进入社会工作,好在他只是不能说话,四肢健全并不影响工作,不过没有文化是不可能有什么好工作的。

    “一个哑巴怎么做乐手啊?”老板质问大卫。
    “乐手不一定要说话啊,而且他的乐器演奏得非常好。”大卫反驳老板。
    “那他怎么跟店里的人交流呢?”老板虽然理解大卫的意思但还是有些担心。
    “我和他一起长大的,小时候是我的邻居,所以我能看懂手语,我会给你们翻译。”大卫解释道,见老板紧皱的眉头没有缓解,他又补充道:“您先听听他的演奏,合不合适到时您再定吧。”
    老板觉得大卫说得不无道理,况且见大卫这么自信,他也想看看这个小伙子究竟有什么本事。

    杰克打开背包,将里面的乐器摆在乐队演奏的木质小平台上,这时其他乐手已经下班了。杰克掏出来的是一个大鼓和一个小鼓,几片圆形金属和两根小木棍。大卫跟老板解释道:“这是军鼓、军镲和鼓槌。”老板不是很明白地点点头。杰克将大鼓立在地上,又将一根金属管竖起来,将小鼓和镲安装上去,他则坐在乐器后边,等待演奏。老板见状想要开口,话还没说出来又吞了回去。大卫看出了老板的顾虑,再次小声告诉他:“老板,他可以听到,所以有什么吩咐您告诉他就行。”老板这才开口:“小伙子,你随便演奏点什么,我就只有一个要求,要让人有想跳起来的欲望。”

    杰克用一只鼓槌敲击了几下另一只鼓槌,然后脚踩响了大鼓,鼓槌也落在了小鼓上,伴随着他有节奏地敲击,中间穿插着军镲碰撞的清脆声音。杰克没有学过音乐,他只是每天下班后,无处可去无人可聊,便打鼓来释放一天的疲惫和苦闷。一段演奏过后,后台厨房的厨师和正在清洁的服务员都停下了手上的工作,看着酒吧一角的小伙子。大卫注意到,厨师手里拿着正在清洗的炒勺上下晃动,服务员用手撑在拖把上身体上下摇摆,就连一向严谨的老板右脚的皮鞋也在地板上打起了拍子。演奏完毕后,老板只问了杰克一个问题:“这鼓哪里来的。”杰克用手语解释后大卫翻译给老板:“这是他爷爷参加完南北战争后从军队里带出来的,以前用在军乐队的演奏上。”最后老板只说了一句:“明天晚上来上班。”

    刚开始和乐队联演时,杰克还有些无所适从,不过渐渐地他就适应了,完全融入了乐队。有了架子鼓的融入,乐队演奏的节奏更加鲜明,酒吧的人气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带来了以前不属于这个酒吧顾客群体的大量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喜欢跟着鼓点来回跳动,老板因此开心不已,还专门更改了酒吧的布局,在餐桌中央开辟出一方舞池供顾客蹦跳使用。

    不过杰克并没有因此改变多少,因为在他看来酒吧的中央是舞池而不是角落的乐队。他处在乐队的最角落里,管弦乐手在前方,钢琴在靠近观众的一侧。在离所有人最远的地方,自己只能算红花旁绿叶边上透明的纹理。打鼓本来就是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在酒吧打鼓也只是自己的谋生手段,他的情绪和心情只存在于他一次次地敲击之中。

    演奏的间隙他最喜欢透过他独特的视角品味来往的顾客。那是他来到酒吧两个月后,他感到有人在注视着角落里的他,便抬头望去,是一个时尚的年轻姑娘。对方并没有躲避杰克的目光,还抬起手中酒杯向他示意,杰克害羞地微笑回应后便挪走了眼神。刚开始杰克以为她只是一个爱听音乐的女孩。随后的几周里,那个姑娘总是在吧台那个位置,不和别人交谈,也不点餐,就只点一杯酒听两个小时便离去。那段时间杰克的鼓敲得欢快愉悦,潇洒飘逸,节奏随性而灵动,鼓点犹如小鹿乱撞,甚至有时候还会炫技般地整些花活。酒吧的顾客都深受感染,情侣都明显增多了。而乐队的成员都调侃他是不是发财了,杰克只是微微一笑,他知道那是一种被人关注的幸福感。

    杰克有几次想尝试主动走过去认识这位姑娘,但一想到自己无法开口说话,便打消了这种不现实的想法。一周后那个姑娘第一次带了一位男性同伴,他们面朝吧台,背对乐队交谈甚欢。杰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于是那天他的鼓点一会儿沉闷无力、一会儿又亢奋聒噪,弄得乐队其他成员都找不到节奏。不过等到乐队散场时那个女孩还在,杰克瞄了一眼吧台,他们依然在喝酒聊天。杰克悻悻地收起乐器准备回家,等他收拾完抬头一看,那女孩正站在他的面前。杰克微笑地打出“你好”的手语,对方立马回应:“你好。”杰克惊讶地看着她说:“你能看懂手语?”女孩呵呵一笑:“最近刚学会的。”酒吧舞池里的灯光暧昧地闪烁着。

    再后来包含了管弦、打击乐、钢琴各种乐器的爵士乐传到了全美大陆以及全世界,架子鼓手也伴随着效果灯在舞台的角落继续用力无声铿锵。

    飞翔雪影

    从新干线里走出来,和田丽子抬头仰望天空,灰蒙蒙的天气预示着可能要下雨了。她在心里叹了口气,最近升温太快了,就是因为温度太高,她才迫不得已从北海道回到家里。她穿着一款宽大绵长的风衣,和她稚嫩的脸庞显得格格不入。
    她依旧盯着天空,看到一群大雁在结伴飞翔。丽子的头随着大雁飞的方向旋转着,直到完全看不见了才回过头,看得出她的脖子异常地灵活。

    出了车站,丽子加快步伐往回家的方向赶,路上经过一些美容店招揽生意向她推销介绍手册,她也只是弯腰致意,不接受、不拒绝,只是比平常日本人弯腰更低罢了。走到一半时,雨点果然落了下来。丽子用脖子紧了紧风衣继续加快脚步,她没有撑伞,也没有用包包或者报纸遮挡雨滴打湿自己。只见她在雨中狂奔,两只风衣袖子就像两个拨浪鼓来回摇摆。

    路上人越来越少,她在独栋别墅区的一间院门前像鱼一样游了进去。来到门廊前丽子用力甩了甩身上的雨水,看得出用力是因为她的头在剧烈晃动。虽然脖子以下还是岿然不动,头发和袖子上的水珠像喷灌喷头一样随着身体的摆动一一坠落。然后她用运动鞋脚尖踢了一脚门底下的一个鼓包,随后听到屋里的走动声和开门声。

    “你怎么不给你爸打电话,让他去接你呢?”开门的女人质问丽子,她是丽子的母亲。
    “我想没多远,就自己跑回来了。”丽子回答道。
    “打个出租车也行啊,以后不许这样了,下雨路滑要是摔倒了怎么办。”丽子的母亲依然喋喋不休,好像女儿犯了天大的过错。
    “好的,我知道了。”丽子只好随意应和着。
    丽子母亲心疼地从她身上取下风衣,把风衣扔到一边,匆匆忙忙地赶进洗手间了,嘴巴里还嘟囔着:“我给你放热水,你赶紧去洗个澡,别感冒了。”

    丽子站在空旷的大厅里,感觉比在北海道的雪场还寒冷,她坐在沙发上用牙齿咬开鞋带再用另一只脚褪下鞋子。母亲从洗手间出来,让她进去,帮她把衣服脱掉后关上门后让她洗澡。她走进浴池里躺下来,隔着水面看着自己空空如也的胳膊,豆大的眼泪滴在了浴池中。

    丽子开始回想起小时候的下午,自己在家门口的马路对面玩耍,母亲喊自己回家吃饭。她往自己母亲方向跑过来,结果不小心被路边绊倒摔在地上。两只手臂刚好伸在马路上,这时一辆疾行的汽车路过,正好从丽子的手臂上压过..... 敲门声打断了丽子的回忆母亲说:“洗好了吗?洗好我替你换衣服。”

    洗完澡和母亲一起出来,客厅里保姆已经做好了晚饭,桌子上摆满了菜和汤。这时屋外响起停车声,丽子母亲通过窗户向大门口望去,只见一位西服笔挺的年轻人从驾驶座跑出来,手里快速撑起雨伞,绕车一圈弯腰打开后车门,一位两鬓已经有些斑白的中年人从车上下来,取过年轻人递过来的雨伞正朝房子正门走来。丽子母亲说:“你爸回来了。”丽子无动于衷地坐到饭桌前。丽子父亲和田先生是一家汽车部件生产公司的社长,日常工作繁忙通常都加班到很晚,很少这个时间回到家。今天是个例外,也可能是提前知道丽子今天会回来,毕竟她回来之前还是跟母亲打过电话。

    父亲进来之后先望向坐在凳子上的丽子,然后母亲将他的公文包接过来,他将自己的西服脱掉,也被母亲一并收走。他走到饭桌前坐下,朝向丽子问道:“几点到家的?”丽子没有回答,她将凳子往桌子前靠靠,表示自己准备吃饭了。她用牙叼起面前的碗,汤便顺着喉咙流了下去。保姆见状赶紧走上前去,等丽子放下碗,用筷子替她夹菜准备喂她。但丽子没有张嘴,保姆只好把筷子放下。和田先生看了一眼丽子空荡荡的衣服袖口说:“你的假肢呢?”丽子也没有好气地说:“忘在北海道了。”母亲收拾好父亲的东西回来了,用手拍了下丈夫的肩膀示意他少说几句来缓和他们一见面就紧张的气氛。同时从保姆手中接过筷子,坐在丽子旁边开始喂她,丽子这才张嘴吃了几口。父亲这时拿起桌子上母亲提前准备好的晚报,离开座位坐到沙发上开始读报,倒不是他无法与女儿共同进餐,而是不想女儿因为自己没有心情吃饭罢了。果然丽子没吃几口饭菜,便起身回到了楼上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一直到中午丽子才醒来,她简单吃过午饭,母亲跟她说:“待会儿小泽过来。”丽子的脸上流露出少见的开心模样。小泽是丽子的家教老师,因为丽子不方便进入正常学校,从小学开始父母就让家教老师辅导她的文化知识。小泽比丽子大五岁,除了是丽子的家教老师,她也是丽子唯一的朋友。父母难得见丽子遇到一个聊得来的朋友,就一直聘用小泽当丽子的老师。小泽上初中的时候教丽子小学的知识,上高中的时候教丽子初中的知识,现在小泽是大学生,就辅导丽子高中的知识。除了学习知识,那些难以启齿的伙伴问题丽子也乐于跟小泽分享,小泽感激深受和田家的照顾,也把丽子当作妹妹一样照顾。她们之间无话不谈,无所顾忌,活生生地两个好闺蜜。

    下午2点钟小泽来了,丽子听到门铃响就从楼上跑了下来,她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这位快半年没见过的大姐姐。小泽见到丽子也是满眼的笑容,轻轻地拥抱丽子的肩膀。丽子母亲看到女儿这么开心便说:“你们先上去吧,我待会儿端点茶水、甜点过去。”于是她们俩肩并肩地上楼去了。

    两个人先寒暄了一阵后,小泽问丽子:“北海道好玩吗”。
    “太好玩了,那里简直就像是天堂。”丽子开心地说道。
    “是吗,有个喜欢的地方真是件幸福的事情。”小泽并不是出于礼貌才这么说的,因为她清楚地记得丽子第一次去滑雪还是五年前,打那儿之后每个雪季她都会在北海道呆上小半年,这也正好给她们两人都放了个假。
    “泽姐,你知道吗,我在滑雪时是什么感觉?”丽子和小泽紧靠在一起坐在沙发上。
    “我没滑过雪,可能猜不到啊。”小泽说完又补充道:“我想对于丽子来说一定是很开心的感觉吧。”看着丽子说到滑雪时绽放的笑容,小泽猜测。
    “不只开心,那是一种自由的感觉,是一种掌控世界的感觉。”丽子越说越兴奋。
    “对了,还有一件事,我想第一个告诉你。”丽子冲着小泽鬼笑着说。
    “什么事情,保守秘密的话你可别告诉我,要不我以后没法面对你父母了。”小泽也跟丽子开玩笑。
    “不需要保密,我今天就会自己告诉他们的。”
    “那你说吧。”
    “我要参加残疾人冬奥会。”
    说完小泽压抑住自己难以置信的表情,她的脑子里却在为这个妹妹快速地思考着。

    小泽太了解丽子了,虽然她与和田先生看似水火不容,但其实丽子的性格完全继承了她的父亲。就像她父亲在商场上的强硬固执,丽子也是个倔强的丫头,不证明自己比要了她的生命还难受。丽子可能因为身体上的缺憾,导致这种独立的性格近乎执拗,她不喜欢看到母亲在父亲面前委曲求全。仗着父母对她的愧疚,她总是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脾气,这些小泽都看在眼里。小泽也知道这也是为什么丽子欣赏她自己的原因,丽子钦佩小泽独立依靠自己出来打工。从另一方面想丽子不像自己家境贫寒,从小衣食无忧,虽然身体不健全,但父母替她安排好了一切。如果说自己的目标是让自己过上富裕的日子,那么丽子呢?她已经什么都有了,她还需要什么呢?或许没有双臂也可以比普通人能做好某件事才是她需要证明的事情。想到这里小泽突然很心疼丽子,于是对她说:“我支持你。”

    晚上丽子将这件消息告诉父母时,父母都是一脸震惊。父亲坚决反对还说:“要不是你平时没什么喜欢做的事情,五年前带你一起去北海道度假。早知道就不让你滑第一次雪。”母亲在旁边也是一个劲地劝丽子放弃这个危险并且不切实际的想法。第二天的晚饭又草草收场。

    第二天小泽来到丽子家时,丽子母亲一脸愁容地给小泽开门。丽子母亲担忧地告诉小泽:“昨天晚上到现在,丽子一直把自己锁在自己屋里。”小泽握住丽子母亲的手安慰道:“阿姨我去看看她,您别担心。”小泽上楼来到丽子房间门前敲了敲门,但里面没有回复,她抓起把手一推门开了,她猜到是丽子给自己留的门。每次小泽来她家,她都会从自己房间跑到楼下迎接,而今天她可能还在生气,给自己开门已经是她表达善意的极限了。小泽进到房间后看到丽子躺在床上,但没有睡觉,两只眼睛盯着窗外,顺着她注视的方向,小泽除了天空什么也没看到。

    丽子翻身下床,她示意小泽和她一同坐到阳台的椅子上。她们坐下后,丽子问小泽:“你知道我为什么一定要参加冬奥会吗?”说这话的时候,丽子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蔚蓝的天空。小泽好像有所察觉:“你想飞?”丽子歪过头冲小泽浅笑了一下:“还是你最懂我。”小泽告诉丽子:“我是懂你的,即使你不用把心里话告诉我。但你的父母可能并不会,所以你要将自己的真心话告诉他们才可能说服他们。”丽子点点头,深以为然,此刻的她看着天空平静了许多。

    晚饭时丽子从房间走下楼来到饭桌前,她告诉父母:“我的残疾不是你们的错。滑雪让我找到了一个健全的自己,双脚站在雪板上,我仿佛感到自己就是个正常的人,行动灵活迅速,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只需要控制好自己的重心。你们应该放手了,自己当时的摔倒不是你们的错,以后的摔倒也不是,放飞我才能让我找到真正的快乐,也对你们才是最好的解脱。”说完,父母纷纷抱住丽子痛哭流涕。

    1996年长野残奥会,丽子驰骋在雪道上,虽然失去了人类赖以维持平衡的双臂,但也让她的重心更集中更容易把控。她的眼里没有雪道,没有裁判,没有对手,只有白茫茫的天空。冲过跳台的那一刻,她就像一只大雁展翅高飞,留下一道靓丽的身影,一声声快门声伴随着相机的闪光灯。

    星辰大海

    2028年《Nature》发表了一份震惊世界的实验报告,这份报告来自英国剑桥大学一个人工智能小组。该小组进行了一项长达十多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已经可以通过现实世界完整的数据模拟一个人的大脑模型,还原他的历史记忆,重塑他的真实意识,并预测他作出的每个决策。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项漫长的实验对象竟然是已经去世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教授。

    报告详细描述了这项研究开始于2010年,当时的研究正着手准备做一个长周期的大脑模型模拟实验,希望通过采集足够多的数据并进行训练调优后可以还原一个真实人脑的运行模式。在研究开始的初期,对于实验目标小组内部就产生了分歧。考虑到模拟大脑的复杂性和困难度,更多的小组成员主张对一个普通人进行研究和跟踪观察,但小组长有不同的意见。他是霍金教授的好友以及多年共事的同事,那段时间正是霍金教授身体开始恶化的时期,他经常去看望这位挚友,聊到自己将要开展的这项研究,霍金教授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可能也是意识到自己身体状态不复从前觉得时日无多,霍金教授毛遂自荐希望成为此项研究的实验对象。当霍金教授第一次提出这个建议时,小组长只当作是这位老友的玩笑话。直到霍金教授三番五次地诚恳要求之后,小组长意识到他是真心希望配合此项研究,不管是出于对人类未来的期盼还是人生现状的担忧。小组长将这个建议传达给其他成员后,大家都颇为惊讶,但经过大家审慎地评估,霍金教授确实是一个优质的研究对象。

    首先彼时的霍金教授因为身体状况已经没办法进行过多的其他活动,有充足的时间配合实验,更何况霍金教授还反复地表达了他参加这项研究的欲望,从实验便利性角度来说是最合适的。另外因为众所周知的身体缺陷,霍金教授无法进行任何身体活动,这对于以纯粹大脑意识为研究目的的实验来说简直是天然对象,因为身体机能的参与会多多少少干扰大脑的决策,增加实验的噪音数据。更重要的是霍金教授使用的人机交互系统就是剑桥大学创造的,研究小组在这种已知、规律地与世界交互方式中可以避免许多复杂性。最最重要的是如果研究大脑,还有比研究这个世界上最智慧、最声名远播的当代物理学家之一的大脑还更有挑战的吗。

    于是实验开始了,研究小组最开始在征得霍金先生同意后,在他的家中、轮椅上、电脑上等所有可能活动的地方安装了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和摄像头,以保证能采集到最丰富最全面的真实数据。从皮肤表皮的温度,到眼睛眨动的频率,再到电脑的所有输出以及与别人的谈话记录一样不落地24小时传输至研究小组的数据库中。

    有了原始实时数据,研究小组通过脑电图(EEG)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构建了一个基础大脑模型,然后通过不断的实时数据优化这个模型向前回溯,向后预测。这里面才是这项研究最核心的地方,用到了一种“能量流动路径”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长时间大规模地训练完善。就像先把一颗种子埋进土里后,它在地里向下发芽生根,在地表向上开枝散叶。这一实验阶段被称为“种子时期”。

    从2015年开始直到霍金教授去世,研究小组和霍金教授共同完成了叫“锦囊时期”的第二个阶段。这个时期实验小组会询问霍金教授一些记忆中的事情,或者对某些事物的主观看法,或者对某件事情的预测。霍金教授的答案要在实验小组完全无感知的情况下发送到一个加密数据库中。这些数据是用来后续校验模型准确性以及调优模型需要的关键数据。

    2018年伟大的霍金教授去世了,去年我们的模型通过了我们的所有指标,包括对霍金教授留下的锦囊问题的回答都预测成功了。

    今天我们发表出这份报告,同时通报一个月后我们将在互联网上进行全球直播,现在向全球征集和霍金教授在生前有过交集的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可以向研究小组发送可以用于确认霍金教授被复刻意识真实性的问题邮件。问题必须是只有当事人和霍金教授彼此知道,不可能有第三个人知道答案的问题,这样才能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直播当天会展示将这些问题向大脑模型进行提问,以向全世界证明大脑模型的准确性。为了保证过程的真实性,我们会请国际权威公证团队全程跟踪,也请随机选出的受访观众提前想好问题,并将答案在大脑模型回答之前交给公证团队,最后由公证团队揭晓答案。

    全球直播的一天终于来临,刚开播在线人数就高达一千万人,大家都心怀期待地等待人类这一历史时刻:“永生阶段”是否真正到来。研究小组首先用通俗的语言向全球观众介绍了实验的过程和细节,消除大众的一些疑虑。然后由公证团队开启了一项随机程序,只见三个骰子在每个观众的手机屏幕上快速转动。研究报告发出之后,公证团队接收到了全球无数的问题邮件,但他们首先进行了筛选工作--就是把那些可以从互联网中找到答案、无意义和无法回答的问题全部筛选掉,同时屏蔽掉大脑模型已知的输入数据,然后筛选出那些具有识别认证意义的问题,目的只有一个:确认大脑模型在没有外界任何信息提供的情况下,可以准确还原一个真实人脑对某个具体问题所作出的回答,筛选完后只剩下四百多条问题。

    最终的问题将会在四百多条产生,骰子还在转动,在线人数已高达五千万,很多屏幕前的人可能都在深呼吸,期待能命中自己的问题。骰子一个个停止了转动,数字是384。公证团队人员来到一直处在摄像机范围内的一张桌子旁,从已经码好的层层问题信封中挑出标号为384的一封,并且对准摄像头给号码一个特写。从屏幕中可以看到,信封是提前封好腊的。工作人员对着镜头拆开密封腊,从里面取出一张纸,直接将纸上的内容对准镜头公开给所有人。

    “因为大脑模型没有霍金教授的所有记忆,这很好理解。通俗地讲大脑模型是一个神经网络的模具,它是以一个时间点的神经网络结构为起始点,用一个人一段周期内所有产生的数据作为输入,演绎出这个时间点向前向后所有的大脑结构的可能变化。”主持人照着项目组给的提示词向大众解释了一通。

    “所以,我们向模型提问时,并不会是传统的问法像:'如果你是霍金教授的意识,你知道1989年9月18日那天霍金教授见了什么人吗' 类似的问题。我们需要提供一个详细的背景描述来复现问题发生时的场景,然后提问大脑模型面对那样的场景会怎么做。这样的验证过程,应该也可以理解,如果一个人在面对所有选择时,选择的结果都和另外一个人一样,那它就应该是那个人了。”主持人解释道。

    这时真正的主角登场了,霍金教授的全息投影出现在直播间。这是大脑模型的展示形式,为了让观众有视觉冲击。主持人只需要通过说话就可以和躲在全息投影背后的大脑模型交互了。

    随后主持人在镜头前面对着全息投影上的霍金教授提问纸上的第一个问题:“在某次私人会面中,您与一位物理学教授讨论了如何将黑洞研究与科普相结合,以展示宇宙之美。您当时建议开展一个科普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沉浸式体验,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黑洞的奇妙现象和科学原理。该项目将展示黑洞如何为宇宙的存在奠定基础,让人们更加敬畏和欣赏宇宙的壮丽景象。请问这个项目您会起什么名字呢?”

    只见全息投影不停闪烁着,直播间传来一声霍金教授经典的合成器声音:“黑洞之光。”
    听到回答后,主持人从公证人手上再拿到当事人也就是这位物理学教授提前写好的对应问题的答案,将答案公布在摄像机前,上面四个钢笔字:“黑洞之光。”

    主持人惊讶又开心地说:“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啊,我们马上来看第二个问题。”

    “您在生前曾送过一位恋人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串闪烁的星辰项链。据您的这位恋人透露这串闪烁的星辰项链代表了你们之间的浪漫爱情,它如同宇宙中闪烁的星辰照亮你们彼此的生命。这份礼物表达了你们共同对生活的热爱与探索,请问您会给这串项链取什么名字呢?”

    全息投影投射着的霍金身影甚至能感觉有些泛红的脸颊:“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
    主持人再次拿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如出一辙。

    “喔”,主持人好像在通过声音压抑自己难以置信的心情。

    “最后一个问题,您曾与一位科技公司CEO共同探讨过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在那次讨论中,您提出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与宇宙探索的独特观点。请问这个观点是什么?”
    “这个问题范围好像有些大哦!”主持人提问后还补上一句。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宇宙探索将更加依赖于智能机器人和自主探测器。我认为在这个进程中,人工智能将揭示宇宙的更多秘密,使我们更加理解和欣赏宇宙的闪烁之美。”全息投影一字一顿地说完。

    主持人手中握着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故意卖个关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和大脑模型的回答一致呐。”等主持人将答案铺开在摄像机前,全球的观众都看到了答案和模型的回答除了一些修饰词外大同小异。

    主持人双手鼓掌:“真是太精彩了,为我们人类的科技欢呼吧。”试图点燃屏幕前观众的热情。

    随后主持人请到实验项目负责人来到屏幕前,向他提问:“今天的演示如此成功,你们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呢?”

    项目负责人不慌不忙地说道:“霍金教授生前是我的挚友,他曾有一个愿望希望他死后可以埋葬在太空中。以前我们没有实现,而现在我们要将霍金教授重生在宇宙中。我们联合科技航空公司来实现霍金教授的遗愿,将霍金教授的大脑模型数据复制一份随太空卫星发送到宇宙去 。”

    “多么有历史意义的一刻呀,在今天直播的最后,我想问一个节目组代表全球观众向霍金教授的大脑模型提出的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人类的未来位置在宇宙哪里呢?”

    只见镶嵌在宇宙全息投影之中的霍金教授嘴角微微一笑,手指弯曲指向屏幕说:在这里!

    周一回家的路上想到这三个故事:血液中的音律脉动、身体四肢的交叉开合,脑袋里思绪的碰撞缠绕才是生命的真谛。生命中不怕缺陷,因为只有缺失才会有填补;不怕不同,什么都一样那只是虚无,唯有不同才会有生命的悸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音符、雪板、思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iw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