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3-07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7·9
-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7】——贤贤易色
- 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7·16】——曲肱而枕之乐
-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5.39】——有教无类
-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8】【6·9】——为政的人
-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9】——慎终追远
-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7·1】——孔子述而不作
- 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7·3】——孔子的忧虑
- 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7·14】 ——子闻《韶》,
- 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7·21】——孔子不语怪、力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曾吃饱过。
【感悟】
据说,孔子在“总角”、“束脩”之年,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曾经悄悄地参加一些“帮人办丧事”的活动。在古代,办丧事的礼仪非常复杂,后来,孔子也常帮人办丧事。就在丧事之家不吃饱饭而言,别人的悲伤,他也感同身受,这也是孔子善良人性的闪耀,完全是由于自发的情感流露而使他难以下咽。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感悟】
这句话看来很平常,但其意义是说明孔子对生死的大问题很重视。“则不歌”使我们看到了孔子悲伤的“延续性”——不是离开祭奠的地方,就没事了。孔子这样的表现,是真诚的同情,没有丝毫的虚伪、应付的表面功夫。同时,我们也可以猜想到,孔子在平时一定是个“快乐达人”!在周游列国的路上,或哼着小调,或席地而坐弹着琴和弟子们愉快地谈天说地。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