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感悟学习“述而第七”。本篇共包括38章。世间认识自己是一件挺难的事,从第一、二、十九等章我们看到孔子总是在审视自己、了解自己,也让弟子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第三章讲了孔子的忧虑。第十七章是孔子的深刻反思。【7.30——7.34】等很多章都表现出孔子的谦德。其余的主要记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孔子的生活细节、学习态度、志趣与行为等。如同一面多棱镜,从思想信仰、学习精神、财富观念、宗教态度以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习性等方面,较全面、生动地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人格。
主要名句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等。
本篇形成的成语有: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知肉味、发愤忘食、浮云富贵( 富贵浮云)、 怪力乱神、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乐以忘忧、 乐在其中、临事而惧、 求仁得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月不知肉味、生而知之、述而不作、死而无悔、信而好古、
学而不厌、 一隅三反、饮水曲肱、 用舍行藏 (用行舍藏)、 择善而从、 执鞭随蹬、
暴虎冯河、一隅之见等。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说:“我只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而不随便创新,相信而且喜好古代好的文化和典章,我私下把自己比作热衷于教育与传播古代文化的贤大夫“老彭”。
【感悟】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同“克己复礼为仁”表达了孔子坚定的信仰。 一些人针对上述语言对孔子大加批评和攻击,认为孔子是旧的、落后的、复辟势力的顽固代表,是阻碍历史发展进步的,甚至是反对任何新生事物的。孔子是不是这样呢?
一、孔子的“述而不作”
朱熹集注:“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孔子在删《诗》、《书》,定礼乐,注《周易》,修《春秋》等六经文化的编辑整理时,只是传承前人的创作精华,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加在其中,不能考证的没有采用。
汉人编订的纬书《尚书璇玑钤》说: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
孔子深知经验的传承与积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一个发展平缓的历史中,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可以从之前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获得解决方案。
遵循周礼,社会就安定;背离周礼,人心就大乱。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如果统治者的权力欲是以人类的道德水准普遍下降为代价的话,人们眼中只有“利”,可以不仁、不义,那么,科学和艺术进展的最后结果就是导致人类乃至地球的毁灭。
孔子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述而不作”,择精华,集大成,是孔子“谦德”的一以贯之,也表现了孔子的“使命感”。
二、孔子为什么“信而好古”
孔子的“好古”是推崇周礼。孔子为什么“推崇周礼”呢? 我们应该先了解“周礼”是怎样诞生的。
据先秦典藉的记载,殷原是一个“邦畿千里”的宗主大国,而周则只是一个“方百里”的从属小国。可是,殷人居然倒戈,纣王兵败如山倒,这种结局使周初的统治者既无限欣喜,又十分忧虑。于是,他们认真思考总结了殷商灭亡的经验教训,殷之所以灭亡,并不是因为“天”或“帝”抛弃了他们,而是因为其统治者荒淫无度、残害臣民,导致国运衰败、人心尽失。如果周朝统治者不懂得吸取历史教训,像殷人一样不知“敬德”,不按照道德规范去治理国家、爱护子民,那么就算鬼神也同样帮不了他们,周王朝就完全有可能重蹈殷王朝的覆辙。于是,周朝统治者“制礼作乐”,教化臣民,大道之行,以德治国。
周人这一伟大的思想觉醒,为早期的人本主义思想作了奠基,从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段全新的辉煌文明和盛世。
西周时期,周天子的很多诸侯国到后来都太富有了,生产力的发展快于社会制度和精神觉悟的发展,以至于到了后期,中央政府都控制不了他们。平王东迁以后,“礼崩乐坏”,东周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争夺霸主的战争四起,社会处在大动荡之中。
孔子看到了好的礼仪典章,带来的“殷商周”的繁华、强盛,也分析出背离“好的礼仪典章”的混乱与亡国。所以希望借助从已有的社会治理经验中来重构社会秩序。对经验与已经积累下来的智力资源能心怀虔敬,也正是孔子能继承周公礼乐文化、能深入到三王文化核心,并能发展其常说的基础。孔子信而好古,并不是全盘照搬古人的行为习惯,而是有自己深入的理解与合于当世形势的取舍。
孔子信得踏实,信得深,从自性中流露出来的。他这个信心踏实,有了信根、有了信力,他就能精进,自然就有精进根、精进力。
三、孔子“窃比老彭”
老彭,中国古代养生学奠基人, 传说寿高八百八十岁。 《大戴礼记·虞戴德》:“昔老彭及仲傀,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扬则抑,抑则扬,缀以德行,不任以言。”孔子极为钦佩。
彭祖之时,文字初创,只能形成简单语句、文段,还不能写成长篇文章,所以彭祖只能“述而不作”,后来由其弟子记述其言行成《彭祖经》。但不能说彭祖只有继承没有开创。众所周知,彭祖开创了烹饪术、导引术、养生学。而他参与古文字发明,让文字本身成为特殊的信息库,更是伟大的开创。
富有使命感的孔子“窃比于我老彭”,表明孔子把自己严格定位为一个古代优秀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四、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功不可没
孔子真实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承上启下的辛劳付出。孔子把他之前的典章集大成,广而推之。所以后人称孔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如果没有夫子来做述传承,我们古圣先贤的智慧也说不定就断了。
孔子面对着春秋时期的混乱,他弘扬《周礼》,观天之道以定人,紧密结合现实,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着春秋,开创了儒家文化。以期能唤醒人们内在的“仁”心,阻止私有欲望的膨胀,阻止私有制战争的频繁发生,以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达至一个大同世界,这种美好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它侧重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并不是专为那个阶级服务的。无论统治阶级还是劳动人民也都要涉及到君臣、父子、兄弟等人类所共有的基本关系,都离不开“教育”的传承。 至于孔子逝世后,某些统治阶级为了达到巩固自己地位的目的,将其愚化,但这并不是孔子的错。
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述而不作”承上启下;孔子的“好古”,实际上就是弘扬祖宗好的经验。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避免“精神文化断层”功不可没!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