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庄子·天下》,老子的思想是“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然而,世传的《老子》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老子》均不见有关“太一”的论述。郭店楚墓则有一组关于“太一”的竹简,整理者命之曰《太一生水》。
郭店楚墓一组被称为《太一生水》的竹简,据竹简整理者的说明,“本组简共存十四枚。竹简两端平齐,简长26.5厘米,上下两道编线的间距为10.8厘米。其形制与书体均与《老子》(丙)相同,原来可能与《老子》(丙)合编一册”。
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太一生水》可能是《老子》的一部分,《太一生水》与简本《老子》不能分割,而原来是置于丙组《老子》的篇首、篇末还是篇中也未可知。当然,学者们普遍认为它不是简本《老子》(丙)的一部分,而是一篇独立的文献,因为出土的《老子》文献都能与通行本《老子》对应,而《太一生水》讲“太一”又与通行本《老子》不同,将它与《老子》分开或许是合理的。可以说,《太一生水》是一篇独立的文献。
《太一生水》(简1~8)主要是讲宇宙的生成演化。太一生出水,水反过来辅助太一而生成了天。天反过来辅助太一,而生成了地。天地相互辅助,而生成神明。神明相互辅助,而生成了四时。四时相互辅助,生成了寒热。寒热相互辅助,生成了湿燥。湿燥相互辅助而生成了岁。成岁之后,这一过程就完成了。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这是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对宇宙生成演化过程加以描述的文献。
“太一”(大一、泰壹、太乙)在《庄子》《荀子》《吕氏春秋》中都有出现过。《庄子·天下》有“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之说,但未加详论。
《荀子·礼论》中将太一视为礼的根本和万物的起源:“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大一,夫是之谓大隆。”又有“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大一也。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
《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将乐的本源归于太一,即道,所谓“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反观《老子》,则没有太一,而“强为之名曰大”(二十五章)之“大”和“天得一以清”(三十九章)之“一”虽都是指道,但毕竟有所不同。
据《老子》和《庄子》,无法肯定太一就是道,而据《吕氏春秋》则可说太一就是道。此外,太一又与星官有关。据《淮南子·天文训》之“紫宫者,太一之居也”,《史记·天官书》之“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太一就是星名。还有,《九歌》有《东皇太一》,而西汉也有太一(三一)崇拜,太一则是宗教崇拜的至上神。
《太一生水》中的太一,是道,是星官,还是至上神?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讲得通。
据简文中讲,太一周而复始地运行,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而这些是与老子的道相近相通的,我们倾向于认为是道,但也不排除另外两种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