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古人智慧道士下山 (2015)
《养真集》,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

《养真集》,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

作者: 太极阐教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19:44 被阅读3次

今夫人要做天地间第一等美事,莫如读书;要做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朱子曰:"读书将以求道,不然读他何用?至于学业乃分外事,可惜坏了多少人。"《道德经》有云:"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者帝王,皆以君道而兼师道者也。至于孔子,斯道不在于君而在于士。今非无士也,孰是见而知之者,孰是闻而知之者。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求则得之。天子得道能保其天下,诸侯得道能保其国,卿大夫得道能保其家,士庶人得道能保其身。才为人用而鲜终,德为修己而有名。'道'则无名,而用之无穷。是故君子惟道是学,功名、富贵,皆视如浮云任其去来,而漠然无所动于其中矣。

或问:"君子惟道是学,有所取益而然欤?"曰:"有。"愿闻焉?曰:"学道之人,是学其在我。我者也,心可广,身可润,病可愈,死可免,如是之益,益莫大焉。"

又问:"学道之人,果有是益与乐乎?而今世人见有学道之人,共嗔为迂,何也?"曰:"《道德经》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白鬓老人曰:"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自古及今学道者纷纷,成道者寥寥,其故何也?首要根器高,次要读书多,三要遇人早。根器不高,不能有出世之想;读书不多,不能见理即明;遇人不早,多受旁门小术之误,终不能成大道。试看钟、吕、紫阳、玉蟾、丘祖诸仙。俱是颖悟超群,胸藏万卷,更兼早遇仙师,是以名标仙籍,身出尘凡。若不得真师,断难成道。若谓余言有谬,君其问诸蓬莱。

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此理流行于天地之间,发着于日用之际。事事物物,皆有当然之理,而不容己。即有所以然之理,而不可易。惟循理君子,以理观物,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因而付之,是谓无我。无我则公,公则明,明则处事当,而尽物之性矣。若以我观物,则爱憎横生,不免任情,任情则私,私则昏,昏则颠倒错乱,只知有我,不知有理也。有理斯有气,气着而理隐。有气斯有形。形着而气隐,理无不中也。不中气则偏矣,形又偏矣。中无不善,偏有不善矣。茍求化偏之不善,而归于中之善也,须于几动之始,密密省察,是发于理之中者,扩而充之;是生于形之偏者,绝而去之。久而理自常存,欲自消亡。天下之理不可不穷也,而亦不可胜穷也。有要焉,辨吾心之惑而已矣。辨则明,明则诚,诚则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圣人有言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惑也。"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因圣言而扩充之。身受贫贱而慕富贵者,亦惑也。人不来学,而思往教,亦惑也。邪教惑人,王法禁之犹不止,吾欲以空言拒之,亦惑也。圣贤之道,必待其人而后行,望庸众之人为之,又非惑与。事有必不可成,物有必不可得者,而营营在心,亦惑也。人有不可强就,功有不可速成者,而孜孜在念,非惑与。素位不行,而生无益之外愿,是惑也。圣言不畏,而思非道之邪事,非惑与。明知一善是中,而不致中;明知万法惟心,而不了心。是惑也。明知生死大事,而不体验无生;明知无常迅速,而不了却无常,非惑与。理是本有的,但加提撕而自有;欲是本无底,但能照破而自无。遏欲存理,原非二事。遏了一分欲,即存得一分理,遏了十分欲,即存得十分理。益人莫大于理,而存理者少;损人莫大于欲,而纵欲者多。人之多欲,犹树之有虫,暗食于内,不久自毙。夫人以欲为乐,不知欲犹火也,不戢将自焚。神明受其熬煎,酒色耗其精气,生病生疮,昼夜叫苦。浮屠谓死后受罪,而不知生前已受之早矣。

白鬓老人曰:"周子曰:明不至则疑生。明,无疑也。经年穷理之人,尚不能认理皆真,行理皆当,而况未尝学问之人乎?世之因明理而保身者固多,因争理而丧身者,亦复不少,故禅家又以理为障。


摘自王士端《养真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真集》,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oq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