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古人智慧太极传习录
王佐之器为什么更应该做隐士,看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怎么说

王佐之器为什么更应该做隐士,看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怎么说

作者: 太极阐教 | 来源:发表于2019-04-18 22:54 被阅读1次
    王佐之器为什么更应该做隐士,看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怎么说

    在前面两篇文章中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国隐士文化,尤其是称之为“高士”的这一类隐士,因为具有雄才大略的学术智谋而能成为王佐之器,是在出世、入世之间进退自如的高人,通常他们都会在入世完成一番功业后选择功成身退,比如范蠡携西施归隐太湖,张子房随赤松子游;也有先隐后仕的姜子牙,兴周朝八百年国运,自己也做了齐国的开国国君,从此大隐隐于国富贵无极;也有从不出仕,却长袖袖动战国风云的鬼谷子,虽神龙见首不见尾,天下大势却尽凭他的谋策;更有虽隐而仕实不得善终者,比如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比如刘伯温助明开国却心寒而死。

    综合而论,雄才大略的王佐之器,忧国忧民,通常不能独善其身,相忘于江湖,虽隐而不甘也。他们注定不能如江湖渔者、山林樵夫那般隐得无知无虑,恬淡寂寞。

    王佐之器为什么更应该做隐士,看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怎么说

    《抱朴子外篇》中有一怀冰先生者胸怀智谋,腹怀珠玑,文章盖世,博通六奇,但是他却不愿意出仕,视富贵如浮云,将荣显称为不幸。于是赴势公子责备怀冰先生说,平庸之人尚且要学那宝剑太阿,飞驰骏马,而有道之士却既不愿意为自己的功名显达出仕辅佐君王,更宁愿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混乱却无动于衷,这是什么道理呢?

    葛洪借怀冰先生之语道出了洁身自好的隐士主张:最高境界的人顺应自然,清净虚无,不去追求俸禄利息,那么损害和侮辱就不会加之于身;欲望多了,自身的浊气就会增多,位极人臣的人忧虑深重,权势大,责任也大,鸾凤不会被罗网所阻,麒麟不会掉入陷阱,鸟兽尚且懂得祸患的伊始,为什么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呢?天地辽阔,而人生短暂,以白驹过隙般短暂的人生去追求没有尽头的权力和欲望,就好像流星划过空中,虽燃烧殆尽,却无所依附。

    王佐之器为什么更应该做隐士,看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怎么说

    那些没有能力,或命中无官、无财运,却想尽办法去追求权利、身外之物的人,就好像没有朝菌的繁茂,却还期望着像大椿树那样的长寿,又好像走在薄冰上等待夏天的来临,像那潭中之鱼吞吃着钓饵。

    出仕的人就算能力出众,才能胜任,但是遇到贤明之主的机会也不是每朝每代都有的。箕子看见纣王用象牙筷而预知商朝的灭亡;周公旦虽然圣德,也要避走南楚;朱元璋虽然堪称贤主但未必能脱开刘伯温之死的干系。谗言不断,即使是亲生骨肉也会生出矛盾,尘埃、羽毛积聚多了,也会压断车轴,可悲可叹啊,伍子胥怀忠而漂尸,白起忠义而自刎。因此,自身和名声都能够保全的人非常稀少,大笑而后嚎哭的人很多。

    王佐之器为什么更应该做隐士,看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怎么说

    真正聪明的人学习圣人那样“披褐怀玉”,守方寸之心,闲来弹琴歌唱自娱自乐,吐故纳新导引延年,寄情玄素,挥毫泼墨,甘守勤俭以带终年。

    出仕和隐居的事,人们各有想法,具体情况应该如何,要根据社会状况和自身的才德大小做出判断。事实上,如果不是自己的野心和不甘寂寞,社会是从来不少有识之士为国出力的。这就好像,太阳高高挂在天上,哪里还需要大白天点起无数盏电灯呢?如果强迫自己去做不能胜任的事,那不但是使自己走入困境,更会办出很多错事。

    至于说到隐士的自身价值,虽然他们没有立足于社会做伟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乐道忘饥,在自我实现、树立社会风气,培养浩然正气,弘扬大道的路途上,也算是殊途同归了吧,更有像老子、庄子、葛洪这样著书立说的立德、立言者,对时代乃至后世的辅助教化,就像指南针和北斗星一样为无数失群、迷路的人指明了方向。在通达包容的时代哪里会没有隐士的容身之所呢?

    文|花藏花无缺

    |本号撰写太极和东方智慧文化,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佐之器为什么更应该做隐士,看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怎么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ox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