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南怀瑾老师讲述文章佛、儒、道专题
【南怀瑾老师】一个人道德的充沛与否,不在外形的美与不美

【南怀瑾老师】一个人道德的充沛与否,不在外形的美与不美

作者: 传承网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17:10 被阅读8次

一个人道德的充沛与否,不在外形的美与不美

本文摘录自 《庄子諵譁》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申徒嘉是个人,申徒是姓,嘉是名。“兀者也”,也是没有腿的人。“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郑”是周朝分封诸侯的地名,郑国的宰相叫子产,这个残废的老兄申徒嘉,跟当朝的宰相郑子产是同学。他们的老师名叫伯昏无人,这是古人取的名字。中国上古的名字有四个字的,甚至有六个字的,后来慢慢变成固定的姓名。

【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

因为郑子产有这么一个同学,觉得很丢人,他自己是郑国的宰相,除了郑国的国王以外,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现在跟这个缺腿的人一起进进出出,实在丢脸。他就对申徒嘉商量说,我出来的时候,你就不要出来了;如果你要出去,你先告诉我,我就不要出去,两个人各走各的路。到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这个宰相来了,申徒嘉也来了,“合堂同席而坐”,又坐在一起。古人是没有椅子的,就是日本人学我们中国人的,坐在榻榻米上。

【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子产跟申徒嘉说,喂,我们两个人先讲好,不要同时出去,我要出去时,你就不要出去,你要走我就不走。现在上课完了,我要先出去,老兄啊,你慢一步好不好呢?“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你看,可不可以啊?讲话总算蛮客气。“且子见执政而不违”,老实说,你看看我,我是一个国家的执政耶!郑国的首相。所以子产说,照道理你是老百姓呀,看到我这个执政的人,跟我平起平坐,一点都没有恭敬礼貌,“子齐执政乎?”难道你的地位跟我一样吗?子产就这样讲申徒嘉这个同学。这个同学一定是穿得破破烂烂的,既残废又贫穷,人也是蛮可怜相的。

【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

申徒嘉说,对不起,我们老师的门下,有一位同学居然当了首相,但是却那么的差劲啊!这一句话,是当人家的面骂,等于说当面给首相难堪。“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你认为做了国家的宰相,那就可以看不起任何人了吗?

【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闻之曰”,我告诉你,据我所知道的。注意喔,这是做人一个很重要的经验。“鉴明则尘垢不止”,“鉴”是镜子,这个镜子擦得很亮的时候,一点灰尘在上面,就看到了;“止则不明”,如果这个镜子不亮的话,灰尘堆满了也看不见。换句话,一个人有道,头脑清楚,学问好,道德高,心如明镜台,自己有一点灰尘,有一点过错,就会看得很清楚。他骂郑子产说,像你官那么大,头脑不清,学问不够啦!就是骂郑子产这个脑子不明白。

明白的人尘垢不止,一点灰尘也没有办法停留,停留一点灰尘,就晓得脏了,马上擦掉。“止则不明也”,灰尘掉在镜子上都不知道,可见这个镜子是糊涂,看不见灰尘,看不见了,暗了嘛。他说老兄,你不明白,你没有得道。第二点呢,“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一个人常与好人做朋友,在一起相处,就不会有错误,自然学好了。“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现在我问你,你在这里干什么?跟我们老师学吗?古人称老师为先生,几千年来都是这样叫的。申徒嘉说,现在你所崇拜的是我们的先生是吗?结果你受我们老师的教育,“而犹出言若是”,你还讲这样混账的话,“不亦过乎”!你这不是犯了最大的错误吗?就骂他一顿。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子产说:哼!你还那么傲慢,你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我不过是个宰相,照你这个器度看来,你连皇帝都看不上眼,“犹与尧争善”,好像尧、舜这些皇帝都不及你一样。“计子之德”,你估量一下你自己,“不足以自反邪”!我看你呀,一点反省的心思都没有。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

庄子的文章,写得好极了,同样一句话,在他笔下那么美。这句话道理在什么地方?世界上的人,自己反省的时候,都认为自己是不该死的,该死的都是你,不是我;世界上的人都是这样,“以不当亡者众”。我不应该死,我的失败是不应该的。项羽最后打败的时候说,是“天亡我也”,哪里是我打败的!是老天不公平。人都是把过错推给别人,“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社会上这一类的人多;“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认为自己活在世界上是多余的,不应该的,这样反省的人少。

这两句话骂得很刻薄,但是社会上的人,差不多都是这样。没有学问、没有修养的人,想法都是一样,觉得自己该活着,别人都该死,错的都是别人。两个人吵架,或者是夫妇,或者是朋友,该死的都是他啦!还认为自己倒楣,碰到对方这种人,唉呀!天亡我也,就像项羽一样。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在这个矛盾的世界上就是这两种人,一种人是多数,认为自己没有错,应该活着;另一种是少数,自我反省,认为自己不该活在世上。我们生活在这两种人之间,是很无可奈何的;“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但是矛盾的世界,只好矛盾地活下去,也不觉得你是高明,也不觉得我是混蛋,很平常地活着,“而安之若命”。

这样的人生,“唯有德者能之”,只有最高道德的人才能做到。譬如孔子,明知道这个世界救不了,他还是要救;譬如佛,明知道众生度不完,他仍然要度尽众生;譬如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流的血,还卖不到两毛钱,他硬要钉上去。这些都是“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除此以外呢?

“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羿”是上古射箭最准的一个神话人物。羿的名字好几代都有,如果以神话为标准的话,他活了好几百年。我们中华民族的姑奶奶,首先登陆月球的那一位嫦娥,就是羿的太太。因为羿在尧的时候,是个大将,弓箭射得好,百发百中;可是他要修道去了,到了昆仑山上西王母那边。中华民族上古的文化,都在西北高原。羿到了昆仑山上,找到了西王母,得到一颗长生不死之药,他拿回来还没有吃,就被太太嫦娥偷偷地吃了下去。于是嫦娥忽然飞起来了,她的丈夫立刻在后面追,嫦娥飞向高空就飞到月亮上了。

多年前,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陆月球的时候,有一位美国的中将,正在我家里。他看完了电视转播以后,哈哈大笑,就问我说,你看怎么样?我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月球的主权是我们的。他问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的姑奶奶嫦娥,三千年前就登陆月球了,而且还把国旗带上去了,不相信你上去看嘛!大家就大笑了一场。所以唐人有诗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就是讲这个故事。

现在庄子形容,“游于羿之彀中”,彀是什么?是那个箭靶的标的圆圈里,箭总是射到中心。我们这个人生都是在箭靶的中心,都是你射我,我射你,一箭一箭射过来;你不射死我,我也要射死你,大家都没有脱离羿的靶彀中心。我有一个朋友写信给我说:“我行年七十有九,犹游于羿之彀中。”为了生活,还在工作,七十九了,虽然当个顾问,总是拿薪水来维持生活;没有超然物外,还在羿的箭靶中间。

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没有哪一位不在羿的彀中!都会受这一箭。“中央者,中地也”,就是那个箭靶打中的地方,可是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随时要挨一箭的,随时会被打中。被环境、遭遇,以及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打中;因为我们就是箭靶。要想脱离箭靶,脱离羿的彀中,除非得道的人,不需要饮食男女,一切都不需要了,超出了这个物理世界。“然而不中者,命也。”不过,也有些人始终没有被箭射中,那是命好。这一段,是申徒嘉教训郑子产。

【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他对郑子产讲,你晓得吗?大家看我都很奇怪,别人两条腿全的,“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认为我是残废,少了两条腿,“众矣”,这种人太多了。每次有人看不起我的时候,“怫然而怒”,我恨极了,很气。这是当然,一个生理不健全的人,自然会养成对社会仇视、反感——其实一点都用不着,尤其这一段,是我们最好的参考;不管你手不对呀!脚不对呀!少一个眼睛,都没有什么了不起。他说,开始我也是受不了,“而适先生之所”,等到我跟我们老师学了以后,“则废然而反”。觉得我当时发脾气是多余的,这没有什么了不起。

【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

我跟伯昏无人老师学了以后,对于人不再怨恨,也不觉得自己丑陋,也不觉得自己是残废。那么先生教了我什么呢?他也没有教我什么,我跟他久了,他好像给我洗澡一样,把我心里头洗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学问,是自然的,他也没有教什么,我自然受到他的洗礼,自然就善良了。“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我跟老师十九年了,在老师眼中,没有觉得我是一个残废人耶,没有觉得我是一条腿独自站着。他也是你子产的老师啊!你知不知道,你虽是宰相,但老师看我同看你一样,看你也同看我一样。

【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老兄啊!你跟我是同学,大家都有一个形体,我们活着的生命,不在这个形体上面。形体长得漂亮长得丑,又有什么关系呢?形体不过是个工具嘛,不过你那个电瓶是玉做的,我这个电瓶是泥巴做的,你的比我的好一点,但都是用电而已嘛。“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你同我一样,生命都陷在这个身体里头了,如同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一样。“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你也忘掉了生命的本能,是被这个肉体所拘束。这已经很可悲了,你还在外形上,分辨我丑不丑,多两只脚,少两只脚,“不亦过乎”!老兄,你真是大错而特错,你何必到这里学道呢?就这样骂了他一顿。

这个郑子产是春秋时代的人,孔子也提到过,他是郑国有名的宰相,是很了不起的贤人;当时他被这个残废的同学一顿骂下来,大彻大悟了。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子产被他一顿骂,汗流浃背,“蹴然”,赶快站起来,向他行个礼。“改容更貌”,脸色都变了,非常恭敬。“子无乃称”,他说老兄啊,不要说下去了,够了够了,已经把我骂够了,我也懂了。这是两个故事,都非常妙。

这一篇叫《德充符》,是说什么才是人生道德充满的境界;可是他用的,都是外形残废的人,这些残废的人都有道。所以说,一个人道德的充沛与否,不在外形的美与不美。有人外形很健康,身体很壮,像项羽一样,也同那个黑人拳王一样,打到他身上都叭叭叭的响,好像有几十斤肉那个样子;但是很蠢,里头灵魂的道德不充沛,又有什么用呢!

相关文章

  • 【南怀瑾老师】一个人道德的充沛与否,不在外形的美与不美

    一个人道德的充沛与否,不在外形的美与不美 本文摘录自 《庄子諵譁》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 美丽的错误

    很多时候,是各种各样的错误成就了美。(这里的美,指的是浅表的美,不指任何心灵美、道德美之类。美与善严格区分。也不指...

  • 改变脸部轮廓的你 瘦下来一定很美

    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美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没有内在美,外形的美丽就会失去意义;但没有外形美,内在美常常得不...

  • 优雅的语言

    为什么要在五年级上《植物》,其中一个原因是,植物的生长与动态体现出其外形美、姿态美、颜色美。老师要将尊敬、感激...

  • 穿对衣服有多重要?92岁乡村奶奶拍时尚大片,竟有英国女王的风范

    女人好像就是为美而生的,没有哪个女人会不在意自己的容颜,或者不在意他人对自己外形的评价。为了变美,女人们会去尝试很...

  • 美与否

    应说傍晚的夕阳醉美,还是早晨的日出。我常常以为是夕阳是的色彩最美,天空中晕染着色彩。它们的色彩的配搭是那么美妙,应...

  • 快乐,有时候很简单

    快乐,有时候很简单 有些东西,得到与否,就是缘分;有些东西,美与不美,就看眼光。 我要到学校的西边巡查水房,竟然在...

  • 【佛佳散文】什么是美?

    读完萧红的《生死场》,掩卷再一次思考什么是美。 在我看来,美不美就看生命充沛不充沛。而生命充沛总是美的,生命的充沛...

  • 力量美外形美秀柔美

    中国的电影,为何沦落到三生三世这种片子了。以秀柔为美本不错,奈何全是秀柔。智慧和力量须是根本,美由其中出,否则落到...

  • 美与不美

    总有一刻,眼前的画面所带来的多重情愫和激荡震憾,让你找不到溢美之词来描绘,好比淋过大雨的草儿苏醒的瞬间,初识甘露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老师】一个人道德的充沛与否,不在外形的美与不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si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