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雪漠智慧课程》第681-690页
【放下是什么?是打碎杯子,把自己变成低洼而博大的洼地,这时,百川自然会汇聚到你那里,你的人生也会非常圆满。换句话说,圆满的人生不是求来的,而是放下之后的结果。】
【空性就是大海,其中有无数的可能性。当你打碎自己,融入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随缘做很多事情时,你就会发现人生中充满了未知数,世界总会在无常的规律中呈现出不同的东西,但一切都源于道体本身,“有”也离不开道体,“空”也离不开道体,一切都是道的呈现。】
【量子力学出现之后,很多科学家都发现世界其实是一个幻觉,一切都没有实体,都是量子的组合,随时都在分离和重组。这个发现让一些人放下了很多执著,也让一些人非常惊慌,因为他们终于明白,自己追求的稳定和确定其实是不存在的。】
【当清过去念,不留一丝痕。你一旦明白缘起性空的真理,就不会在执著了,因为你执著不了。一滴露水无论如何执著,都终究会被蒸发。所以,你“当清过去念”,不要跟着起起伏伏的念头,它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不要让它在你心中留下痕迹。什么叫留下痕迹?执著就是留下痕迹,形成概念和成见也是留下痕迹。当过去的念头给你带来执著、概念和成见时,你就会纠结痛苦,甚至会彻底丢掉主体性,完全受控于情绪,很多家庭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
【一滴水如果被放进大海,与大海融为一体,就有可能永恒;如果你执著于这滴水,不想将它放入大海,它就会很快消失。所以,修道时要安住于本体,不要执著于任何东西。在这一点上,禅宗做得比较极端,它们只修法身,不修报化,因为他们觉得报化是泡沫和显现,不会永恒。他们有他们的道理,但是站在利众的角度看,法报化三身都修会更好,因为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力量,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亦断未来念,勿染诸他境。未来的念头也断掉了,不会被任何外境所困。“染”就是在乎它,跟着它走,或被它所困。】
【其实,在老祖宗的训练中,到了后期就不用考虑断不断念的问题了,即便有念头,也污染不了你的心。你的心就像天空,苍蝇飞过时,天空不会留下丝毫痕迹,更不会为之震动。就像《雪漠大手印偈颂》中所写的:“心如虚空海,包容宇宙心。”心要像虚空和大海一样,能够容纳万物,但又了无牵挂。】
【安住当下时,造作亦无影。安住在无念又明朗的状态中,让自己的智慧程序和这种状态融为一体,在这种境界中观照世界——不观照也行,如果不观照世界,你就安住在自己的境界里,明明朗朗,湛然空寂,无可染著。这时,你就像一口钟,别人敲了,你才会响,但你不会执著于钟声,不会千方百计地想把钟声留下,因为你知道自己留不住它。】
【钟声是什么?是我们的念头和行为。不执著于钟声,就是不执著于过去的念头和行为。】
【船行驶的时候,船身后会留下一条非常漂亮的航迹线。如果船是世界在我们心中的显现,那我们的心就是大海,而船身后面的航迹线就是我们的念头。这些航迹线会保留多久?没多久,几乎在出现的同时就开始消失。最后,水面依然平整如镜,照彻天地。船继续向前,水面继续发生反应,但反应发生的同时水面立刻就会复归如镜。无论你多想留住水面的那种痕迹,都不可能。心也要这样。我们应对外物,就跟大海跟船发生关系一样,你需要什么样的反应,大海就会给你什么样的反应。一叶扁舟,万吨巨轮,一艘军舰,你有什么样的船,大海都可以承载,都可以包容,但你不可能在大海这里留下任何痕迹、这就是安住于智慧主体时的境界,它不是造作出来的,大海不是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样,而是本来就那样。这就是智者的境界。智者也不会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而是本来就这样。所以,世界认为智者看到了本来面目,而事实也正是这样。】
【在很多经典中,本来面目被称为“本觉”,即本来具有的觉性,也有人称之为“本然”“本体”“如来”等。什么叫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就是如来。】
【我们的心也是这样,不要执意地留住浪花,过去就过去了。没有造作,没有应该怎么样,而是本然如此。】
【人生中没有问题,只有念头,念头消失了,问题也就消失了。就算一些朋友闹了点情绪,你也不要在乎它。为什么?因为情绪很快就会过去。所以,珍惜每一个人,不要在乎他的情绪,更不要把情绪看成他的本质而否定他。尤其是家庭生活,夫妻之间就算有情绪,也不要上纲上线,不要鸡零狗碎地分析。如果你把一个本来没什么的事分析成天大的事情,家庭肯定就会完蛋。很多家庭的烦恼就是这样产生的。】
【太平洋从来不为自己做广告,但天下的水流自然会聚到它那里。我们应对世界时也是这样,永远不要功利地做事。做大事的人是看不出功利的,他永远都会对你非常好,而且他不是做成大事之后才对人好,而是永远奉献,永远想着怎么帮助别人,最后自然就赢得了世界,因此,不要造作。】
【主体觉照时,无奇平常心。我们老说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觉照,觉照无执就叫平常心,也就是在智慧本体中无执地觉照。你看不出一些高僧大德有什么修为,但他们的气场很好,你一接触就非常舒服,他们没有算计心,没有计较心,永远是一颗平常心。】
【我选择菩萨行,就是给自己找一个理由,多做些事,让一种文化能利益更多的人。不过,能不能利益更多的人,其实我根本不在乎,因为对于个体生命来说,我已经很圆满,无所求了,但我还是得做事,因为我终究会消失于岁月之中,我必须要在消失之前做完自己该做的事。】
【要想让自己成为菩萨,你就必须跟岁月赛跑,在它夺走你的生命前尽量地多利众,为世界多作一点贡献,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兼济天下”。如果你只想独善其身也不要紧,那么你就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这样你也可以活得很安详,没有痛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管你选择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都很好,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