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知书〈三〉

作者: 神明保柚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13:20 被阅读0次
智者不入爱河,愚者为情所困。

1929年,中国上海终于有了有声电影。

即便是温暖的江南,二月份也没有春暖花开,更何况阴冷的北平呢?

沈知书的心好像被冰封了一样。她跑到五台山,问庙里的僧侣:“是不是太爱一个人,他的好与不好都会包容?”

僧侣说:“爱藏在细节里,不爱亦然。”

“可是我好矛盾,我明明爱他,却又恨他。”沈知书低敛眉眼,抽了一支签,上面刻着“无缘”……

“施主定是遇到伤心事了吧。”僧侣一生无欲无求,将男女之事看得透彻。

沈知书没有回答,只呆呆地望着手里的签。

直到下山,沈知书也不肯说出那伤心事,僧侣也只是淡笑道:“自是天意。”

自是天意,沈知书无缘余令。

沈知书一身素衣,风吹起一角,凉气入骨。她望着灰沉沉的天空,抿嘴,泪流满面……


三个月前的事情仍历历在目。陆欢欢吃了些橘子,闹得肚子疼了一夜,余令半夜起来,腊月寒天,连衣服也顾不得穿好。

也是那几天,余宣恩高烧不断,请来的大夫和医生都被余令喊去照看陆欢欢。

孩子终究没熬到天亮。

压垮沈知书的最后一棵稻草真的很重很重,熬过无数个煎熬无望的黑夜,最后她的孩子也没了。

“对不起,对不起。”

余令一句对不起从黑说到白,

“知书,孩子会再有的。”

沈知书将自己关在房里一天一夜, 边伯贤心下懊悔不已,又无能为力。

他站在门外,沈知书抱着宣恩小小的一块尸体在屋里坐到腿麻。

孩子没了,余老爷子气得一病不起,大骂余令逆子。余令心下不快,索性带着陆欢欢下北平去上海看有声电影首展。


北上军阀,南下革命。

家里大小事物压在沈知书肩上,压得喘不过气。她去五台山,求佛问神,不得答案。青山素衣,乌鸦掠过长空,声声凄凉。

原来僧人那句“爱藏细节,不爱亦然。”不过讲的是她乃愚者,为情所困罢了。


三月,草长莺飞,沈知书打理好府上大大小小的事物,站在大门,陆欢欢和余令谈笑风生地归来。

“余令,你休了我吧。”她说得平静自然,眼中再也泛不起波澜。

余令心颤了一下。

侧头第一次仔细看她,发觉沈知书如一块璞玉,面色祥和。袭来的春风吹起她的裙裾,她比一起又憔悴了不少。

原来他真的手握利刃,将她伤得彻彻底底。

“知书?”

“休书我已写好,你不悦我,我成全你。”

满目山河,既往不咎,别再见了。

四年前的春天,她风尘仆仆从江南而来,和他结为夫妻。他不悦,她不哭。

而今她又要满身星月静栖,孤身归去。

未完待续.

第一节

第二节

相关文章

  • 不遇知书〈三〉

    智者不入爱河,愚者为情所困。 1929年,中国上海终于有了有声电影。 即便是温暖的江南,二月份也没有春暖花开,更何...

  • 不遇知书〈二〉

    可惜我相貌平平惊艳不了谁的时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沈知书进入余家第二年。余令鲜少回来,沈知书只有从下...

  • 不遇知书〈一〉

    故事很短,有始无终。 南京沦陷那天,沈知书刚从锅里捞起炸好的糯米丸子,门外就传来了报童的叫卖声,“卖报!卖报!南京...

  • 不遇知书〈四〉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可否,从头来过? 沈知书到底没有离开余家,余老爷子的身体每况愈下。 余老爷子两鬓花白,倚在床边,...

  • 不遇知书〈五〉

    你走吧…… 陆欢欢的房门前放满了茉莉花。已是初春,茉莉枝丫偷偷发出绿色丝绒。 沈知书轻笑听着屋里头传来留声机声响里...

  • 不遇知书〈六〉

    或许爱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态吧 “……我哪都不去,余令你就是赶我走,我也不走了。” 沈知书自己说完都愕然,结婚这么些年...

  • 不遇知书〈七〉

    等到了是福,若没有等到,那便是偿还——偿还“我不爱你" 1934年,民国二十二年。 沈知书和余令居住在上海的第三个...

  • 不遇知书〈完〉

    故事很短,有始无终。 1937年,南京沦陷。 沈知书大病了一场,卧床不起,她时而睡着,时而清醒,恍恍惚惚地说些梦话...

  • 不遇知书番外

    (与正文关系不大,但建议看了第二章再看。第二节) “民国三年,等不到一场雨 “沈知书,一生等不到一句我爱你。” 一...

  • 寻书不遇

    很多人都问过我同样的一个问题,“你家里面的那些书,你都看过吗?”我总是笑笑,这样的问题其实很不好回答,我若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遇知书〈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ab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