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纲治艺(二)
当今艺术家,多技术主义。诗词文章琴棋书画,当然有技术,但不能技术挂帅。有术无道,有技无德,其技术或不足观,最好也好不到哪里去;或不足贵,最好也不值得尊重和珍惜。清书论家朱和羹《临池心解》写道:
“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欧阳永叔尝以蔡端明比汉儒者,又考端明教闽士以经术,实为晦庵之先声。世称宋人书,必举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京书姿媚,何尝不可传?后人恶其为人,斥去之,而进端明于东坡、山谷、元章之列。然则士君子虽有绝艺,而立身一败,为世所羞,可不为殷鉴哉!”
书法界讲宋朝苏黄米蔡,蔡本来指蔡京。蔡京书法本来很有功底,可以传世。但他是奸相,六贼之首。后人厌恶其人,就将苏黄米蔡的蔡换成了蔡端明,即北宋大儒名臣蔡襄。可见,书法即使好到蔡京,亦不足道,不为世人所贵。
现中国无数书法家,论人品猥琐卑劣,论书艺又远不如蔡京,一生有术无道,可悲,收藏他们作品者亦可悲。盖人品不好,便不吉祥,作品便不吉祥也。
东海尝对爱好书法的友人曰,不要以书法成名,做书法名人,也不要让自己的字成为名人书法,要让自己的字成为君子书法。君子之书,自有浩然之气,更能书以载道。君子之手泽遗墨,对于后代和后人来说,更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文化珍品和吉祥宝物。
有人说:学习书法,公认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临帖。提倡向传统学,向古人学。书法的学问在古代字帖中几乎都能找到。东海曰:临帖固然重要,只是技术性功夫。向古人学,更重要的是学习古人的德行,道德的学问要到儒家经典中去找。
学问大了,道德高了,也有助于技术的提高,并有助于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书如其人,人书俱老。如果书中无己,纵然学谁似谁,一介书奴而已。戴复古《论诗十绝》:“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东海改曰:欲研书法似参禅,妙趣不由技术传。艺术之妙由什么传呢?答案就在这篇随笔里。2019-2-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