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第四会会议室,一个北向的房间,没有落下窗帘,虽然没有阳光的直射,但仍旧感觉到晃眼,有充足的光线闯了进来,在整个房间内游荡,有如飘飞着的思绪。光充盈着的整个空间,给人的不仅仅是温暖,更多的却是一种安全的感受,在漆黑的夜,我们渴望着光亮,几次夜晚搭乘航班的经历,从睡梦中醒来,感觉到脚下的空荡荡时,总会透过窗,寻找漆黑大地上的光亮,以及远处的寒星。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看过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却已经忘记了名字,讲的是女主人在房间北面的窗户那里种下一盆花,只有在盛夏黄昏的时候,阳光才可以照进窗子,照在瘦弱的花上,女主人公好像是大病初愈,很享受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照在花上时的感受,只是当时还太小,没有領悟到其中太多的东西。
刚毕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一直与妻子在周边看房子,也包括玉海园临近玉泉路的塔楼,记得一间屋子,却只有北向的窗,和西側一扇小小的窗。习惯了南北通透的我们自然没有看上,毕竟人们之于阳光,仿佛一刻也不能离开,只是在后来,在去遵义的时候,总是想不明白,摆在街边绿油油的叶子菜是怎么长起来的。再后来,去成都时,也会有太多这样的疑问。
在四会,望着窗外刺眼的光,一时竟也恍惚了。毕竟在格子间的人们更多地处于日光灯惨白的光的照射下,脸也会变得慘白。晴天时,禁不住阳光的闪亮,一般会拉上窗帘,为了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已经疏远了阳光太久,以至于身处其中时已经变得不适应了。
阳光是生命的保障和依存的基础,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都对阳光充满了渴望,人们惧怕黑暗,哪怕是短暂的,而更多的时候,阳光是可以照射进每一个人内心的,北向的窗,某一种程度上心灵的窗户,只要打开了,就会有光进来。光是物质的,但在更多的时候却是精神的。
我们时常抱怨周围的一切过于混沌,但只要自己愿意,智慧的光、祥和的光依旧可以照进我们的内心。严寒时候,每一个人更奢望于阳光的温暖,可能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来,酷热时候,却希望太阳会躲在厚厚的云层之后,清晨远望地平线的霞光,傍晚静享黄昏的绝美,我们之于阳光的依赖,已经深入到内心深处。
潜意识之中,总是感受到自己被淡忘,被冷漠,已经习惯于自己处于自己的中心这样一种模式,如同身处北向的房间,一味地渴望阳光的照射,却忽略了阳光本身的内在。什么都不会改变,而只有心灵的窗,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方向,心之所想,心之所瞩望,所冀求,阳光在那里,东升西落的太阳,慷慨地把阳光普照大地,像花朵一样转向,去追逐温暖的阳光,就像我们对待生活的姿态,只有改变和突破很多,才可以更为切近地抵达生活的本真。
某种程度上,之于一个人而言,其实不存在北向的窗,因为阳光可以从心底而生,心里有,这个世界就会充满了阳光,一些东西,难以改变,但每一个人的内心,却可以有度的调整,之后,光总是可以照进来的。
办公室在阳面儿,阳光充足的时候,冬日里也会有灼热的感觉,有时无处可藏,不免痛苦,只得躲在窗台上密实的绿萝之后,凡事太过于盛则犹如不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切都仰仗于自己的调整,而自己把自己的过往否定,寻找一个全新的模式和思路,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做到的。无论是丧文化还是佛系,都是之于无助的一种躲闪和退让,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却不是一味的退让,因为背后是不见底的深渊,那么就要有自己不去退让的理由。
让这个理由日益强大充分起来,让光,让阳光,照进北向的窗……
向北的窗,也有阳光|阳光是可以照射进每一个人内心的,光是物质的,但在更多的时候却是精神的 向北的窗,也有阳光|阳光是可以照射进每一个人内心的,光是物质的,但在更多的时候却是精神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