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当皇帝十年后,终于决定对卧榻旁酣睡的人动手。他已经四十三岁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期转瞬即逝,他又如何能不急呢?
这个时候,南方割据的政权还有南唐,南汉,和吴越。
原本南唐国力最强,而且与大宋只有一江之隔,知根知底,但赵匡胤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还是先对南汉动手。
南汉,按照现代的地理位置,应该是今天的岭南两广。这有些舍近求远,并且岭南两广地险酷热,人地生疏,攻击它的难度似乎有些大。
但为什么赵匡胤会如此选择呢?
作者分析这是一个心理战。
首先,从地理位置而言,攻下南汉,对南唐会是一种包围态势。如果李煜想要突围,只能乘船出海。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南汉落败,李煜将毫无退路,对他的心理绝对是致命的摧残。
这里作者还打了一个很搞笑的比方。他说,你的女朋友貌美如花,但连手都不让你牵一下,可如果你直接去吻她呢?她还会对她的手那么当回事吗? 太损了,比喻有点不恰当!
南汉在历史上臭名昭著,建国五十五年,共历四帝,是五代十国时期,最混乱的政权。
南汉的开国皇帝名叫刘䶮。
这个名字其实是后改的,据说五代十国时改名成风,也只有赵匡胤“英雄不改本名”。刘䶮本名刘陟,称帝后改名刘岩,之后又改名叫刘龚,再之后再改名叫刘䶮。
䶮,这个字读“严”音,看字形上龙下天,字意也相当了不得,取“飞龙在天”之意。皇帝以龙自居也无可厚非,但他只是割据一方的小藩王,居然敢那么大口气,难怪赵匡胤会看他不顺眼,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先去灭他。
刘䶮平生有两个嗜好,一是奢靡,二是酷刑。
刘䶮喜欢大兴土木,曾征发十万平民为他修筑宫殿。
宫殿修的极尽奢华,书中记述,殿内以黄金饰顶、白银铺地,殿中开设水渠,渠底遍布珍珠美玉,再用水晶琥珀琢成日月形状,镶嵌到殿中玉柱之顶。在宫殿之中就能看到山川河流之美,日月星辰之光。
而这仅仅是普通规格,据说刘䶮晚年时修的南薰殿,更是奢华到让上面所说的装饰都寒酸到不堪入目。宴客时他享受着客人的叹为观止,炫耀说,朕之机智和风雅,纵不能追尧舜禹汤,做个圣主仁君,也不失为风流天子。
这等惊世骇俗,厚颜无耻的话,除他之外,也再没有第二个人敢说了。
从装修创意来说,刘䶮绝对是出类拔萃的。而创意这一“优点”,还体现在另外一个爱好上,那便是酷刑。
古代传统流行的诸般酷刑,他都用,在此基础上他还能推陈出新,如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等等,听着就残忍不已。但这些创意还不是他的最高水平,最有特点的,应该是他自创的水狱。
水狱,看字面意思,全是水的牢狱。但若只是水,那就很普通了。别忘了,南汉在岭南两广一带,此地多蛇。若是在水牢里放上几条蛇,会是什么滋味呢?
刘䶮最喜欢亲眼目睹这种残忍的行刑过程,他甚至在自己的行宫中也修了各种邢狱,以便一般享受行乐,一边就近观赏,变态至极。
刘䶮死后,岭南人民给他取了一个外号,真蛟蜃,意思是说他是毒龙妖兽附体,根本不是人。
古人云:有其父必有其子。刘䶮的儿子刘晟完全遗传了他的基因,残忍弑杀,而且青出于蓝。他杀光了所有兄弟,最后胜出,继承了皇位。
可能好杀的人也好战,刘晟在位期间相当神勇,在苦战三年后,击败楚国,拿下了湖南大部十州,疆土扩大了不少。
这一战为他十六岁的儿子刘鋹继位打了一个好基础。
刘鋹,南汉的末代皇帝。
其父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并不想坐享其成,所以进行了想当然的改造,以表现自己的出色治国之道。
第一,为了国家安定,他砍了所有兄弟的脑袋。严格的说,这不是他自己的创意,应该是南汉皇帝的传统行为。
第二,听从权臣龚澄枢的高论,将朝廷变成“后宫”,具体措施,就是将百分之九十的大臣都变成太监。美其名曰,大臣有家室会有私心,变成宦官后,无牵无挂,利落干净。
于是从此后,南汉官员入仕后只有两条路好走,要么自杀,要么自宫。
而读书人也陷入尴尬境地,十年寒窗后,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只能选其一。选了光宗耀祖,就不可能再传宗接代。
改革后,南汉朝野混为一体,无论走到何处。都如步入后宫,一片祥和之态。
只可惜这样的美好时光太短暂,国诈五十五年的南汉,被赵匡胤以“吊民伐罪”的理由攻破,而此战在世人眼中,完全是替天行道,大快人心。
可见南汉国如何不得人心,让两广人民痛恨到极致。
赵匡胤的一句话就是证明:吾必救此一方黎民。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1477/9362d598ecb4355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