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充分吸收儒释道三家的之精华上,后在“龙场悟道”,归纳为八个字则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也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学精髓,帮其在军事上、学术上都建立的丰功伟业。曾国藩深的心学精髓,平定太平天国。
今天就看看王阳明如何在刚悟道“致良知”,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
首先说明是,此刻的王阳明,是没有任何实际军事经验的小白,(也可以说军事思想的空谈家)。只有心学做指导,总结出来就三招!
1、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让你守住初心(有良知的心),方法可以不拘一格,也就是现在常说:不重形式,只重实质。
当王阳明发现政府军中有很多土匪的奸细,同时土匪还能得到老百姓的通风报信,他采取十家牌法,也就是这10家人要相互监督,如果因监督不力,十家同罪。也就是保甲、连坐政策。这是典型的暴秦之苛政,是法家的做法。
这是传统儒家最为反对的,更是与孟子所说“行不一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背道而驰。
王阳明因时制宜,摒弃门户偏见,不拘于圣人教诲。
当王阳明发现政府军战斗力弱,大胆采用自建民兵,作为官兵补充,同赏同罚,大大带动官兵的士气。
保甲连坐法、自建民兵法后来被曾国藩直接复制,成为平定太平天国的关键法宝。
2、兵不厌诈,法无定法
王阳明知道,大部分土匪是官员压迫,或被土匪挟持的农民。
他首先从“攻心”的角度,对叛乱的土匪,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而且给予重利(赦免、奖赏),让意志不坚定土匪归顺。结果就有黄金巢、卢珂等率部归降。
胜败由心,兵贵善用,王阳明要求皇帝朱厚照授予他提督南赣军务的特权,充分掌握叛军情报,做到知行合一,使用“诈术”,声东击西等方式,想尽一起办法瓦解叛军士气。
最经典的例子,是平定横水叛军时,叛军据险而据,王阳明并没有采取强攻,而是派400官兵连夜潜入叛军附近山头。等第二天发动攻击时候,这些人就鸣炮放火,叛军慌乱中,无瑕辨认是否是自己营寨被攻陷,以为大势已去,险弃溃逃,一败涂地!
每一场战役之前,王阳明都深思熟虑,尽量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他打詹师富,用兵五千人,打横水、左溪用兵一万人,打桶冈用兵一万人。
3、以毒攻毒、以贼攻贼
王阳明做事更是神出鬼没,让投降的叛军成员告诉横冈土匪头目谢志珊、蓝天凤等人,说官兵准备11月1日接受他们投降,导致主战派的谢志珊、主降派蓝天凤的分裂,官兵趁虚而入,剿灭横冈的土匪。
对于首鼠两端的土匪池仲容,王阳明采取请君入瓮的方式,进行剿杀。
古人曰“杀降不详”,据《王阳明全集》所书,王阳明当日无法下箸,眩晕呕吐。并对学生说,自己杀人过多,恐怕祸及后人,这也是王阳明后来果然有子孙之乱,是不是也有冥冥之音。
王阳明从一介书生成为军事天才,关键在于他的心学,强大内心的终极武器。
心学对我们有什么用?
它首先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人平等”,人人都是圣人,即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充当别人,也没有任何人能有资格控制别人,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
只俯首于自己的心,不外求,不假于他人之手,甘愿成为别人奴隶。
人生在世,做事情先请摘下所谓“世俗道德”眼镜,不拘泥于常规,随机而动,做到知行合一。
用王阳明一句话来阐述心学:“我提倡心就是理,是希望大家都要心理合一,知行合一,按本心的想法来做事,不要矫饰,凡事在心上下功夫,而不要到心外去寻求,这才是王道的真谛,亦是我立论的宗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