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466b294b5b63c365.jpg)
前言: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有一种被催着跑的感觉。一是我在读书分享前两天才真正拿起书来精读,二是诗云在后面等着拿走书,这样的双重压力倒是让我提高了效率和专注力,我一上午一动不动地坐在窗前看书,这是极少出现的美好情景体验。
感恩阅读!
关于教育类的书籍都会出现一个核心词,这个词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混淆了爱的界限,没有真正搞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
比如我们经常会对班上的学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还有我们为他们的好,我称这些为老师的“爱好”,也是习惯。比如我们经常给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努力会带来什么,不努力会出现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为学生成长的好,善意的爱和苦口婆心的劝和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反馈往往对不上号,甚至是相反数,这些对孩子们没有用,甚至还引起矛盾和反感。
现实面前我们就需要去反思,我们追求教育的情调为什么会出现教育的反调?
01.什么是教育的情调?
教育的情调中哪个词汇重要?是教育的,还是情调?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只有弄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才能去解锁这本书里面的教育密码。
对我来说,我认为“教育的”这个限定词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搞明白什么是教育,那么我们追求的情调就不是和教育有关的美好情感体验,我们也无法享受到教育的轻盈,充盈甚至满盈。
什么是教育?说到这个词,我想起几天前读到的一本书《好的教育》,这两本书中的解释都是异曲同工,都告诉我们教育首先要关注的是人的成长,比如人的生活体验,人的生活世界和人的独特性。
很多时候我们错误地把和教学有关的活动当做教育。比如我们用教学成绩来衡量一个老师是否是好老师,学生是否是好学生,其实这些显性的东西都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发展,而关注人的发展需要我们树立育人在先,教书在后的思想理念。
02.如何保持教育的敏感和机智?
在我看来,教育的敏感是思想,我们需要在观察中产生思考,这是一个thinking的过程;而教育的机智是能力,是knowing,知道如何说如何做,如何选择说和做,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突发情况下的即兴和临场发挥。
很多人认为自己把课讲好上好就能成为优秀的老师,他们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备课写教案上而不是与学生的沟通上,这在我们教学中是非常多的普遍存在。
一个有教育智慧的老师肯定知道“三分在教学,七分在沟通”。教育是人与人相处的学问,所以我们要研究的是人,而不是教材。
魏书生先生只有初中水平,但是他却成了著名的教育专家,这是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研究的是人,他有高度的教育敏感和机智,他观察学生,研究学生,激发学生,成就学生,他给予学生的是无条件的爱,是尊重和宽容。
如何保持我们的教育敏感和机智?
保持教育的敏感和机智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做一个有心人,把学生放在心上。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老师“看到”,因为被看到才有被重视的感觉,才能感受到来自关注和确认的力量。比如背诵的时候,我会分层分量给出任务,尽量让每一个孩子的名字都成出现在黑板上,让他们看见自己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正向确认,这无形中就是一种鼓励和引领。
在我的课堂上我强化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对我很重要”,我会认真做课件上课,会让我的课堂多一些仪式感,会提前十分钟进入班级和学生沟通,会走进最调皮的学生和他们一起玩……只有学生感受到自己很重要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把自己当做VIP;当我们把学生看得很重要的时候,他们才会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会表达是最大的教育机智。我们很多时候习惯用祈使句和学生对话,这不是教育教育机智,真正的教育机智体现在教育智慧上,谈笑风生间就能让一切灰飞烟灭。
比如我周四在学校门口值班。有一些孩子总是会不配合,不愿酒精消毒,这时候我们习惯用“过来,消毒”的命令要求学生走程序化的过程。
我自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不过我的表达是“今天可是老师亲自为你服务,这VIP的待遇岂能错过?”果然,学生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你想平时都是学生听老师的指挥,只有在早上和中午入校们的时候老师亲自为他们消毒测温,亲自迎接他们的到来,这是多么荣光的时刻!
用语言给学生营造一个美好体验的氛围,自然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比如我们值班老师站在过道两边,让学生走中间进入学校,这就是满满的仪式感。
教育机智就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上,老师是靠嘴巴吃饭的职业,所以我们的机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善表达,会沟通。
反思可以让我们行得更远。我们的反思不仅仅是体现在反思教学中,更重要是反思自身有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我们是不是在纸上谈兵,或者心口不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2e4a7645e7419b7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01d355e3f1d9f7dd.jpg)
比如我们要求学生热爱学习,而我们却讨厌各种培训;我们要求学生热爱读书,而自己一年都没有读完一本书;我们要求学生乐观积极,而自己每天却抱怨生活;我们口中说着爱学生,转身对成绩差调皮的孩子一脸嫌弃………这些都会限制我们的成长,无法让我们真正走进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
03.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感谢阅读行走,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