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秦川]乡土故事美食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作者: 静静的白莲 | 来源:发表于2017-11-25 07:05 被阅读414次

    听了昨天陕南的发言,关中在原来的基础上,充分的又整理好了自己的资料,昨天一场会,那个酸爽吃出了一身热汗。今天会前,把自己的那些地方代表集中在一起,又交代了一番:“昨天可以光吃不说,今天都把你们那桑眼(丢人现眼)样收起来,好好的露个脸,让他们也馋馋。”

    西安点名签到后,关中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走向主席台:“各位代表大家好!虽然西安在我们中间,但是我们没有因为地理优势而偷奸取巧,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先派出东西府的两个首席代表,蘸水面和臊子面发言,各地区代表在依次发言,不要只凑热闹,注意会场纪律!”

    听到叫自己,宽厚的蘸水面直了直身子,瞅了瞅细长的臊子面说:“好我的的弟哩,面都不知道给你吃到哪去了?看你这细马腰杆的身材,恓惶的模样,我都心疼,不如你先说咋样!?”作为西府区大代表,宝鸡没有推辞,岐山臊子就面油光水滑的站在主席台前侃侃而谈。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吃美食大抵都是有讲究的,讲究个情融于景、景蕴于情。譬如吃火锅一定要去成都, 吃臊子面就要来我宝鸡。不仅要吃出臊子汤里的精魂,面上也得讲究一口香 ,方能身心愉悦。

    岐山哨子面(辣)臊子面是陕西关中西府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尤以岐山臊子面历史悠久,一碗好的臊子面讲究“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要达到这个标准,每一个制作环节都要讲究。

    岐山臊子面的特点是:薄筋光是指面条的质地,薄而不哝、光如游鱼。酸辣香是指臊子的味道,煎稀汪是指汤水温度要高,面少汤多,油、肉要多。岐山臊子面与一般面条不同,薄如蝉翼,细如丝线,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柔韧兼而有之,是民间传统的面食佳品。制作时用大肉‘臊子’加豆腐,黄花,木耳,海带及鲜味的底菜,漂菜,烹汤浇面一气呵成。

    咱就从和面开始说起吧,和面的时候加入了鸡蛋和盐,会使面更加的筋斗。揉面是个功夫活,讲究“三横四纵”,三面横过来,四面纵过来 ,所以我们说”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三揉三歇,直到揉的没一点脾气了,光了,软了,顺了,也就算成了。在臊子的故乡岐山,说巧手媳妇做面“擀成纸,剺(li)成线,下在锅里莲花转”,宝鸡的婆娘来看看你们都合格了没?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擀面是个力气活,也是门技术活。就是对于经常擀面的老师傅,擀一大案面也不算轻松...这一块筋白软光的面团用粗短的小擀杖先推开一尺大小左右,再换细长的擀杖,卷起前推,在散开,一遍一遍的重复,那擀杖在面里随着力度的增进,震得案板咚咚直响,擀面需要不断的撒上面扑(面粉,防止粘连),一番推拿按摩之后,擀成薄如纸张的一大案面就成了。

    擀好的面还要切成细条,我们叫"剺面“,一手用擀杖压着面做标尺,并轻轻转动,一手用刀,沿着擀杖迅速剺过。这样切好的面条才能宽窄匀称,又细又长,甩到锅里才能像莲花一样的盛开,在四溢的滚水锅里团团转。

    常说臊子面中有乾坤, 那究竟乾坤是什么呢?秘密就在这臊子汤中。在制作臊子汤时,会放入切好的胡萝卜,豆腐、木耳、鸡蛋皮、韭菜,这样根茎叶花果实,五行八卦融为一碗面。木耳豆腐寓意黑白分明,鸡蛋象征富贵,红萝卜寓意日子红火, 韭菜代表生机勃发,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代表了宝鸡人对生活的美好祝福。香不香的你就不管了,来了不吃那就觉着你是亏了。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礼泉臊子饸络在臊子面前崇敬的竖起来大拇指:“一碗臊子烩天下,荤素不忌,有汤有菜,煎火美味,口味自己还可以随意调制添加。”

    单看这饸络的颜色,红油亮,豆腐黄,韭菜翠,木耳黑,饸络白,细白的饸络撒上鸡蛋摊饼和西红柿臊子,银丝飞线,乾坤爆满;在闻一闻这味道,酸辣鲜香,和臊子一综合,回味绵长;挑起来吃一口,油香、光滑、爽口、酸辣,细筋绵软,过喉利索。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来宝鸡不吃擀面皮子,你说你来干啥来了?话说擀面皮发言了:我是陕西地区特有的汉族名小吃,尤以西府宝鸡地区为最佳。擀面皮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主要食材为精面粉、辣椒,加以味精、盐、醋等调料,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点,是西北较有民族风味的食品之一。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如今是关中西府的重要名吃,2011年,宝鸡岐山擀面皮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削筋面不紧不慢的开讲了自己:我因煮熟后吃筋道可口而得名,主要流行区域是陕西的宝鸡、凤翔及毗邻地区。削筋面在和面的时候面要揉硬,然后擀厚,切成长短均匀的细条就好了,做好后吃起来非常筋道。削筋面具有筋而不硬,滑而不嫩,油而不腻,辣香爽口,咸酸适口的特点。制作中有几点特殊要求,就是面粉加水揉好醒到,要求面硬。醒好的面擀成一寸多宽一尺多长半公分厚的面片。要切得宽窄均匀,水滚时下面,削筋面再煮不烂,捞在碗里条条清晰、不粘,晶莹剔透如玉石一般。下来调味最有讲究。我们老家一般要加入两种臊子。红萝卜切细、铡碎炒熟一样,另外就是西府有名的臊子肉,各家有各家的炒肉秘方。加入这两样,再伴以凤翔有名的“凝香醋”和油泼辣子,一碗正宗的凤翔削筋面就做成了,味道香醇,吃在嘴里爽滑立朗。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听完宝鸡的发言,整个会场都没话了,就愁的不知道自己要有一个多大的肚子,才能放下这西府的面样样。别急,东府杨凌还得上场,愁没肚子装还想听。蘸水面也放下了自己攥成一团的心,伸展腰板,直溜溜的站在杨凌的筷子上,清清嗓子拉开了排场,诸位看官,请听我言商:

    这蘸水面是咱陕西省风味独特的传统面食小吃,饮形似裤带,又称“裤带面”。“蘸水裤带面”因传于后稷的诞生地---杨陵而出名,为陕西名吃 “裤带面”位居陕西八大怪之首。

    概括起来只有20个字:“面白薄筋光,汤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越觉香。”吃面的价钱不论碗,一根一元(现在涨价了哦),较宽的可达5、6厘米,长一米左右,食用时以大面盆盛之众人同用,有菠菜等同烹,谓之“清清白白”。每人有一蘸汁碗,调以蒜苗等及五味佐料,食之味美留香。

    相传唐贞观盛世,天下太平,百姓丰衣足食。杨陵一农妇李王氏夫妇拌嘴,生气之余,和面造饭。面硬加水,水多而面软,又加面,结果又硬。如此反复,揉了九九八十一遍。面和的既白又筋无力擀开,只好连揉带扯,结果又宽又长,形似“裤带”下锅久煮,熟而筋道。农妇又调烧了一碗汤汁,让其夫吃,其夫无法在碗内搅拌,无奈将面蘸入汤汁中,不料吃后连说“嘹!”当地农家效仿食之,其味甚美。后传入京城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微服品尝,赞不绝口,赐书“蘸水裤带面”。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蘸水面讲究个一青二白,青则可以是菠菜、苜蓿、豌豆苗等等,总之是要有那水草一般招摇的青绿于水,面是拉出来的,宽3至5厘米,长1.5至3米,厚2至3毫米,白白的盘绕于青绿之中。面条端上来,热汽腾腾,菜青面白,又波清雾白,各人面前就上了一只大碗,碗中就有汤,西红柿、蛋花、姜、蒜、红辣椒、口蘑、玉兰片、海参、干贝等,微酸,略辣,就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泡在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吃。

    “面白薄筋光”是对面的要求,蘸水面用的是上好的麦面,小偃六号麦面最为优秀。要达到薄筋光,和面揉面最为重要,因为再好的小伙子也难过揉面这一关。一天到晚揉面,胳膊肿胀是很正常的,这个活太费劲了。然后是在油渍渍的铁皮案上拌面,越拌越长,越拌越薄,越拌越筋,越拌越光。

    “汤汪蒜辣香”,这就是说熬制的鲜汤,以求达到薄筋光,和面揉面最为重要,然后是在油渍渍的铁皮案上拌面,时间越长越好,因为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口感。菜油多,汤内突出的就是油泼的生姜大蒜泥和油泼鲜红辣子,再加上鲜醋和炒熟的西红柿鸡蛋花。即使不吃面,就是品尝一口汤,也顿觉神清气爽,食欲大增,香味满腹。

    “汤面分盆装,越嚼越觉香”,因为蘸水面汤和面分开盛,吃时把面用筷子拉到汤碗内,然后再入口,这样始终保持汤味浓郁,先后如一,要吃的面可多可少。因为汤内由可口的开胃佐料,即蒜泥、油泼辣子、粮食醋和鲜菜。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接下来就揭秘这蘸水裤带面的制作过程:

    1.和面:面条特别劲道,这就源于和面时候所加入的冷盐水,拿捏好面,盐,水的比例最重要,这样活出来的面韧劲十足,揉面的力道一定要足。

    2.醒面:既然要说醒面,那一定是有特色的,醒面十分钟,然后拿出来揉面,这样来回一共五次,也就是醒五次面,为什么要醒揉这么多次?这样才能达到薄,劲,光,口感达到最佳。

    3.分面:醒揉好之后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面团,这就是裤带面的雏形,擀成椭圆形放入盘中,刷一遍油防止面粘连在一起。

    4.扯面:扯面是个手艺活,分好的面拿出来开擀成长面片,中间厚,两边薄,拿在面板上拽着面片的两头用大力使劲摔打,劲道的面耐摔,扯成薄如纸便可以下锅。

    5.调蘸汤:蘸汤里面的香菇,蘑菇等菌类正好可以帮助肠道消化,西红柿酸汤是先前熬制好的,在加上几勺蒜末和辣子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汤就做好了。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面做好上桌时是用白瓷盆或者不锈钢盆装着,不要奇怪,在陕西吃面,就是霸气豪爽,你没看错,碗盆是分不开的。洁白的宽面泡在汤中,翠绿的青菜散在其间。吃的时候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拉到碗里的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着吃,越嚼越香。吃的时候再就着蒜更是过瘾,吃面不吃蒜,味道减一半。蘸水裤带面一根一两半,一般人四根足已,女士三根那都是陕西女子的大饭量。老同州大荔你快来救场,哥已经说的口干舌燥,得喝口面汤润润嗓。

    大荔古称同州,炉齿面的历史与同州一样悠久,是一种很传统、很有名气的一种面食,面薄、柔滑、筋道,味浓而辣香,因为制作成的形状似炉齿而得名。好吃的秘诀之一在于和面,加盐、碱水和到硬柔合适,饧10分钟;好吃的秘诀之二在于面块揉光压扁,擀成椭圆薄片,由上向下对折成半圆再由左向右对折一下,揭开在对折处用力划成两片,按照折叠的形状分别放置,然后约再隔1.3厘米宽切成连刀条,上边沿不要切透,即成炉齿,这样的好处在于易熟和入味;好吃的秘诀之三在于汤料。要有高汤,调上肉臊子,撒上香菜、蛋皮,调好盐醋、红油,这样一碗面条柔筋光润,臊子香辣味浓的炉齿面摆在你面前,你会忘掉一切烦恼。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合阳的踅(xue)面。很多人不认识这个“踅”字,或者干脆写成“旋”,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个字是合阳特有的,铁鏊上烙熟的薄饼,切成面条状提前存放,有客人要吃时下进开水锅,只一滚就可以捞进碗里,然后调上大油(白油)、大油辣椒(红油)、食盐、醋,蘸一点花椒面,撒一捏葱花或韭菜花,便可食用了。配多种调料、佐料而成。绵韧可口,油润中有浓郁的酸辣香味,实在是妙不可言。踅面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方便面”,主成分是荞麦面,做成面条后可即食,也可放置数日再食。以前是穷人的主食,现在是很好的降糖降脂保健方便食品。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华阴老腔一声响,大刀阔斧切面忙,大刀面全在技术,使用传统大刀。这刀长二尺二寸,背前端宽三寸,背后端宽四寸,老秤重十九斤。切时右手提刀,左手按面,边提边落,案随刀响,刀随手移。这 面搓成絮,木杠压,成硬块,盘起回性,擀开一毫米厚薄后拎擀杖叠起成半圆形。艺高者胆大,挥刀自如,面细如丝,水开下锅,两滚即熟,浇上干肉臊子,一口未咽,急嚼第二口,一碗下肚,又等不及等二碗,三碗吃毕,满头热汗,鼻耳畅通,还想再吃,肚腹难容,一步徘徊,怏怏离去

    大刀面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面擀成一尺多宽的薄面皮,折叠成十余层,用大刀切制成面条。切面时,实切一刀,闪宽一刀,故名闪刀,通常是早晨卖细面、帘蔑面,中午卖宽面。调味以酸、辣为主,浇面的稍子与配菜,可视节令变化。特点:面条泛黄,汤红里透黑,酸辣可口,长久食用,可治胃寒。

    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咱关中地方不大,面忒(tei)色 ,光说不练假把式那也不是咱的性格,不仅要吃饱,还要喝好。各地区代表一样一碗,吃了窝夜(美)好眯觉,吃人的嘴软 陕北 明天就看你的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话说陕西——“面”在开会之关中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yf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