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答问》(76)
原创作者:李本聪
教育还是寂寞的事业吗
问:现在,学校开个校会要发微信,班级安全教育要上报图片信息,搞个教研活动要发简报,领导下乡调研,更是大事情,惊天动地,恨不得要让全世界都知道。网络社会,教育还是寂寞的事业吗,李老师怎样看?
答:我一直以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做学问,在教室里和学生合作,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做学问,产生出自己的作品来。这个作品就是学生的成长。做学问从来就是一个人寂寞的事业,它拒绝喧嚣,拒绝炒作,拒绝大喊大叫,拒绝热闹。网络的发达,微信的弥漫,使热闹变得太容易了。问题是塑造学生,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活出自己,成为建设会社主义的有用人才,热闹不是主旋律。
一个老师,走进教室,把门关起来,和学生合作,把一课一课书教完,把一个一个单元的作业做完,把一场一场的试考完。除了老师学生,除了老师带领着学生,还需要别人凑合进来吗?还需要制造热闹,制造轰动效应吗?不需要。这样的事,别人帮不上忙,他们也没这个能力来帮忙。我觉得,从私塾里的先生教蒙童“三”“百”“千”,到学院里的先生学生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再到今天的课堂改革,高效课堂,互联网介入课堂,仍然没有跳出,一间教室,一群学生,一个老师教学生的模式。这里需要的更多是独舞、独唱、沉思、探究、引领、引导,在寂寞中寻找真理,在寂寞中发现真理,在寂寞中尊崇真理,在寂寞中宣扬真理。
一个人躲进书斋,燃一盏青灯,把书册打开,在文字里摩挲,在文字里孤独寂寞,在文字里留恋徘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寻觅觅,辛勤耕耘,采撷百花,酿制自己的一家之蜜。然后再把这“蜜”拿到课堂上去,奉献给学生。一所学校的教师是一个小团队,一个国家的教师是一个大团队,教育方针是最大教育方向指引,课程标准是第二大的方向指引。有了这两点,每个教师都还得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回到属于自己的那间教室里去,教书育人,达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的劳动,其实是一种类似于木工作坊里那样的劳动,不存在人多力量大。需要的是静下心来,一个人下料,一个砍削,一个人推刨,一个人制作出产品或是工艺品来。一间教室太小了,装不下一群工匠,装不下大合唱,装不下热闹嘈杂,装不下五彩的灯光。只有打老豺狗,以及原始人围猎野鹿,才需要那样做。
一个人思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需要别人不来打扰,寂寞安静。我有思路要明确,我有创意要完善,我有教训要吸取,我有经验要继承,我有想法要表达,拿起笔来,打开本字,或是敲击键盘。这样的思想记录,这样的情感倾泻,这样的文字表述,一个人做刚刚够,恰好合适。两个人不是产生合力,而是相互抵消和消耗,做不成的。世界在变,但本质的东西很难改变。寂寞是教育的本质之一,如果变了,还算得上教育吗?
作者:李本聪,男,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教师,副高职称。云南省特级教师。自幼患有小儿麻痹,坐轮椅上下班,担任过21年小学副校长。先后在国家、省、州、县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教研文章二百余篇。出版86万字教育专著《做个爱思考的老师》。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请留下一点痕迹呗,您的点赞、留言、想法都让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