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先秦历史九型诸子诸子百家
九型诸子:(九)黄帝系-8号法家

九型诸子:(九)黄帝系-8号法家

作者: 解放者_知乎 | 来源:发表于2016-12-11 16:57 被阅读80次

九型诸子:(九)黄帝系-8号法家

原创/似或存

黄帝系,以五帝时代黄帝文明为尊,是形名道德体系影响下的文明支流,它所呈现出来的学说气质是以“空间”为导向,以地理为源。在九芒星图中,居左,以5号道家为中心,辐射7号杨朱学派和8号法家。

关于法家

以法家著称的人物不多。先秦时自李悝、吴起,到商鞅、尸佼、申不害、慎到,最后韩非子集大成,死于李斯之手,从此天下再无人自称法家。

借用《孙子兵法》一句“善战者之胜也,无勇功,无智名”,类比为“善法者之治也,无显功,无威名”。法家是提倡与时俱进的,后世之法,不必法前世之法。

司马迁说“三晋多权变之士”。法家和纵横家的人才很多是从韩、赵、魏等地诞生。司马迁对法家人物的评价比之对纵横家要更负面一点,评商鞅是“天资刻薄人”、评韩非是“极惨礉少恩”。法家的人物又个个“不得好死”,所以一直一来,提及法家都没什么好印象,所以法家很容易就被边缘化了。

先秦法家学说的三大要素是“法”、“术”、“势”。“法”是外在的,是对所有人的契约;“术”是内在的,是执权柄者运用的策略;“势”类似“不可抗力”,能使执权柄者具备绝对的话语权。

法家的特点,毋宁说就是“精要主义”,是极致的“断舍离”。他们深得事物本质,最善于抓住重点,并且摈弃所有认为冗余的事物。

比如说商鞅变法,是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二选一,直接把后者砍掉了,《商君书》中对于儒家典籍的摈弃程度之彻底,今天读来仍能让人汗颜,他认为“国去言则民朴”;为了实行“朴民政策”,所要进行的物质文明建设就是对内务“农”、对外务“战”,摈弃其他活动……以此类推,再用“法”来衡量这些活动的完成程度,加以赏罚;而赏罚之中又有重点,是“刑九而赏一”,所谓“以刑去刑”。

《慎子》中也包含“精要主义”:

故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故无名而断者,权重也;弩弱而矰高者,乘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慎子·威德》

古者工不兼事,士不兼官。工不兼事,则事省;事省,则易胜。士不兼官,则职寡;职寡,则易守。故士位可世,工事可常。——《慎子·威德》

立天子者,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者,不使大夫疑焉……疑则动,两则争,杂则相伤,害在有与不在独也。故臣有两位者,国必乱。臣有两位而国不乱者,君在也,恃君而不乱矣,失君必乱……——《慎子·德立》

《申子》亦然:

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若响;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申子·大体》

最后,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了“重点”的合集《韩非子》。

法家的书,现今有《商君书》《韩非子》,商鞅在位施法,韩非无位议法。而《慎子》《申子》只有若干残篇。

保护者与法家

最健康状态下的保护者,是“宽怀大度的人”。“健康状态下的第八型人明确地知道,为了更大的善应当做什么,并且会真付诸实施。”“他们不会让自己冒失去独立的危险,他们内心最深处实际是自由而独立的。”“不仅拥有体能上的勇气,更具备道德上的勇气,坚信自己所相信的原则,因此被视为英雄,赢得世人的景仰与尊崇。”“第八型人具有为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利益的心理潜能。”“第八型人即使没有亲自完成自己的志愿,人们仍认为他们是伟大的。”

法家的人身心常围绕在权力斗争之中,多数时间恐怕都不会处于健康状态。但我们仍不能否定他们拥有闪光的志向,且看一段对话:

堂溪公谓韩子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今先生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何以效之?所闻先生术曰:‘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二子之言已当矣,然而吴起支解而商君车裂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逢遇不可必也,患祸不可斥也,夫舍乎全遂之道而肆乎危殆之行,窃为先生无取焉。”

韩子曰:“臣明先生之言矣。夫治天下之柄,齐民萌之度,甚未易处也。然所以废先王之教,而行贱臣之所取者,窃以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故不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见民萌之资利者,贪鄙之为也。臣不忍向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先王有幸臣之意,然有大伤臣之实。”——《韩非子·问田》

应该说,法家出的人物,越是伟大的,就越是有争议的,其功过是非的评论都容易走极端。司马迁写完韩非子传记,写道“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带着极复杂的感情。犹如唐·理查德·里索所指出的:

第八型人自己把他们最害怕的事变成了现实:由于破坏了所有可能的事物,他们同时也掏空了所有的资源,人际关系变得很糟,别人可能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他们,而这正是他们最害怕的。他们真可谓“自作自受”的最佳范例:害怕受到伤害,害怕听命于人,而现在一切都应验了。

比如李斯的结局: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8号法家和9号、1号均有研究“人”的倾向,而在黄帝系“空间”气质的框架中,形成了以“权衡”为导向的学说。权,称锤;衡,称杆。法家的学说像秤锤、秤杆一样,力图抓住重点、保持公正。

8号法家的原罪是欲望,高层德行是无知。法家的学说是反欲望的,当他们处于权力的高点时,不仅仅反对受支配者的欲望,也反对支配者本人的欲望。对于人民的统治,法家致力于让他们回到最朴素的状态,说不好听就是“愚民政策”。“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老子》的这句话搬到法家学说中来就会变成有力的武器,所以《韩非子》会有解读《老子》的章节并不出奇。所谓的那些“知者”变成了“奸劫弑臣”,要应对可能居心叵测的臣下,“人主”本身也同样需要反对欲望,达到无知的境界。

海伦·帕尔默提及的“无知”:“无知的人在进入新的环境时,不会带有已经形成的想法,也不会对他们将要面对的世界有所期望。他们愿意接受眼前所看到的任何事物,这反而能让他们自然地适应环境,采取正确的行动,因为他们不会受到主观思想的干扰。”

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韩非子·主道》

可以看得出,法家的这些学说对于所有人来说,无异于一种修行,惩忿窒欲,像机器人一般活在世界上。从理论上来说是极好的,只是实施起来必须严丝合缝,缺乏像儒家那样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容易被认为是暴政,从“反欲望”这一点出发,不难理解韩非子对法家理论的一些自我评价:

圣人者,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愚人不知,顾以为暴。愚者固欲治而恶其所以治,皆恶危而喜其所以危者。何以知之?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知之者,同于义而异于俗;弗知之者,异于义而同于俗。天下知之者少,则义非矣。——《韩非子·奸劫弑臣》

法家的这些人物,在早期受到非议是极多的。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反而有越来越多的肯定,比如说梁启超论中国六大政治家,商鞅就位列其一。

8号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控制。谁掌握权力?他是否公平?

他们一生都习惯关注外界,习惯去寻找那些该受到惩罚的人。

8号性格者关注他人的隐藏企图,他们想知道对方说的话是不是真的。

8号倾向于承担领导责任,对工作运行的各个方面都保持严格的监控。他们还有一种欲望,想要保护机构中那些遭到不公对待的受害者。

保护者常常会是政治掮客,或者那些在幕后操纵一切的政治家。


原创/似或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九型诸子:(九)黄帝系-8号法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sp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