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跟孩子的幼儿园老师挺熟的,经常沟通孩子在家的表现。
这天早晨,5岁的孩子起床后闹情绪,不肯穿衣服,结果就迟到了。
到幼儿园后,作为妈妈,总要给老师一个解释:为什么迟到了呢?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这位妈妈,就如实讲了。
还说,孩子在家有的时候就会发脾气。
老师听了,就随口说了一句:你在学校里表现这么好,原来在家里是要发脾气的。
然后,就把孩子领到一边去谈话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一个妈妈,为什么要把孩子在家里不好的表现都和老师说明白呢?
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
有的妈妈可能会说,这是幼儿园的要求啊,家园共建是幼儿园提倡的啊!家长和老师零距离的沟通,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具体表现和老师说,老师也把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家长说,这难道错了吗?
似乎没错!
可家园共建就等于什么都说吗?我发现,在这件事上,妈妈们的理解并不相同。
比如,孩子每天在家里做十件事,从一分到十分,我们给他打分。有的妈妈只跟老师说六分以上的事,也就是孩子表现好的事;有的妈妈则很模糊,就笼统的跟老师说:孩子挺好的,没什么事,老师您放心好了;还有一些妈妈则愿意说孩子表现不好的事,说那些四分以下的事。
沟通内容的不同,不仅反应了一个人的沟通技巧,还反应了这个人的思维方式。
先说思维方式。孩子就是孩子,做的十件事都在那里摆着,可不同的思维方式记住的事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更关注好的,而有的人则是什么事不好记住什么。同样是孩子调皮捣蛋,有的妈妈会高兴的说:这孩子的精力可真旺盛;有的妈妈则会郁闷的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啊。
并不是说一个人要傻乐呵,明明孩子有缺点却非要装作看不见。而是说,对于孩子,对于孩子的所作所为,大部分情况下,其实是没办法用客观标准去衡量的,好与坏,优与劣。都是父母看出来的。
再说沟通技巧。俗话说,家丑不外扬。有的父母懂这个道理,有的则不懂。想想看,你总是把孩子的“劣行”告诉老师,老师对孩子会有好印象吗?就像我们做一个产品,如果总是跟客户宣传产品的缺点,还会有人买吗?
孩子难免有些事做的不到位,这是需要我们家长来想办法的,要想办法教会他,而不是告诉老师。
有的父母可能想偷懒,认为把孩子的缺点和老师沟通了,老师就会教育他,自己就省事了。可这世界上从来也没有捷径。
我们和老师说孩子的好,老师就会更多地看到我们孩子的好,就会更多的表扬我们孩子的好,孩子就会逐渐的表现的更好,这就是一个正向的循环。用谈话、批评的方式,是很难让一个孩子有实质的行为上的改变的。
还有,这个妈妈之所以跟老师说孩子迟到的原因,很可能还有一种她不知道的心理动因,就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我努力去做了,孩子不听我的,还乱发脾气——所以不能怪我。
既然上学迟到了,就说明你这个事做错了,那一旦做错了就有一个责任承担的问题——这是我们脑袋里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过程——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也知道到底是谁做错了。
但是,还有一个更根深蒂固的、更自动化的心理过程,那就是逃避责任。即使作为一个妈妈,作为一个成年人,也会无意识的把这个责任推出去,推到一个孩子身上。
静下心来,想一想,这种事你做过吗?
好像?我做过。
蓬勃育儿社,应对有方,育儿不愁!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喜马拉雅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