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初探“江米人”
前段时间,我们一家人去人民公园散步。我们沿着小道信步走着,忽然一座古朴的建筑跃入眼帘。我快步走上前去一探究竟,原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米人”展馆。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但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使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视野。在这之前,我从没有听过“江米人”,更不知其为何物。我驻足凝望展馆门口的几个大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米人”,心底涌起无限敬意与惊喜。可当我看到紧闭的大门,刚刚“发现新大陆”的欣喜一下子就随风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不能得偿所愿的遗憾。此刻,我暗暗想着:下次周末一定要来看看!
一睹“江米人”风采
一个周末,我带孩子们再次来到了“江米人”展馆。我满怀期待地驻足在半敞的大门外,向院子里张望,没有看到游人,心里有些不安。我试着扫了门口的预约码,然后带着孩子慢慢穿过院子,看到左侧的房间开着门。孩子们跑在前面,兴奋地向我汇报着:“妈妈,这儿就是展厅,好漂亮!”
我们一行人走进展厅,正对着门口的是长长的工作台,工作台上放着老师们制作的“江米人”作品,有栩栩如生的孙悟空、唐僧、嫦娥仙子等等。绕过工作台,一位老师正熟练地制作着“小龙人”。后面靠墙的展柜里的展品更是活灵活现,其中一组展品是四个“江米人”:一个大肚腩的中年男人分别身着黄、红、棕、蓝色衣服,面部表情分别是喜、怒、哀、乐。我拿起手机把他们照了下来,把照片放大再放大,哇,太逼真了!
老师边制作边向我们介绍说,他们刚搬到这里一个月,现在正招募学员,想多培养一些传承人,然后这些传承人走进学校再向孩子们传扬民族非遗文化。我听后心动不已,孩子们也悄悄对我说:“妈妈,我也想做!”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
魂牵“江米人”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把招募的好消息告诉给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同事们。唉,我也想去啊!怎么办?这时,朋友圈里,“江米人”分享了儿童体验课活动,我毫不犹豫地给孩子们报了名,心里满满的成就感,仿佛孩子制作的作品就在我眼前似的。
制作“面包”
终于到了周末,我们如约而至。
工作台上早已整齐地摆好了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包。老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江米人”的历史,又讲解了制作的小技巧。
孩子们看着已经制好的成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揉搓制作着各种形状的面包。孩子们第一次制作,有些急于求成,面包的表面有些裂痕,形状也不太协调,我和老师在一旁修补。江米面拿在手里,比平时做馒头的面团略硬,更易成型,不容易塌;如果把它放在瓶子里保存,一个月之后还可以使用。虽然成型的过程,和孩子玩的橡皮泥很相似,但以假乱真的成品是橡皮泥制品绝对无法匹敌的。成型之后,接下来就是用小刷子一点点涂色,涂均匀后,接着刷亮油。这时候做出来的面包,就像刚出炉的一样。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自然晾干了,这个面包要完全晾干,大约需要五六天的时间。晾干后,把圆形小磁铁或钥匙扣嵌进入,还可以做成冰箱贴或钥匙扣。这真是太好了!每天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很有成就感呢!
在简单的“面包”制作中,依然有很多不简单的细节需要耐心处理,何况展架上那些复杂的人物形象?他们中每一个的神态表情都细致生动,比真人还真,看着照片,我甚至分辨不出哪是真哪是假。
“江米人”的传承,传承的是勤劳,是智慧,是审美,更有生活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