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用心做教育教育人文社科
读苏氏:丰富多彩的校园精神生活(二)

读苏氏:丰富多彩的校园精神生活(二)

作者: 张馨28 | 来源:发表于2018-05-03 08:46 被阅读17次
    365/133

    (接上一篇:苏氏的帕夫雷什中学拥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精神生活)

    2.为什么要如此丰富?

    丰富,是校园精神生活的基础。丰富,主要是尽可能的提供各种可能,拓展儿童的世界,使之拥有多元化的选择,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精神生活。

    干老师说,校园精神生活之所以尽可能的丰富,是为了让学生的生命尝试和享受人类所有领精神领域的成果。同时,还可能会在精神领域帮学生打开一扇窗,使他能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进而发现自己的特质,实现其最大可能性(自我实现)。

    什么是大写的“人”?

    一个人如何能为自己的存在感到自豪?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对知识的驾驭中获得自尊感,这种驾驭源自于不仅把知识从目的更作为工具,进入认知循环,形成创造力。

    例如:苏氏进行的音乐教育。

    苏氏是怎么进行音乐教育的?他为什么这么做?

    苏氏在教学音乐时,不是从歌词入手,从旋律上入手,因为音乐本质上是一种旋律和节奏。

    在苏氏《我们欣赏大自然的音乐》中,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同那种能够使人借以理解和感受到音乐美的背景的感知交替进行。也就是感知音乐作品同感知大自然的音乐交替进行,因为大自然的音乐就是人在创造音乐旋律时从中摄取灵感的那个源泉。音乐创作人用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表达来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而这种体验的缘起,是对声音的敏感。所以,苏氏才带着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希望能够在那里重新体验作者曾经体验过的那种声音的美妙,借此让旋律中的声音复活。

    而当这些旋律真正在学生心中活过来的时候,那些跳动的音符就不仅成为理解感情的手段,还会成为自己表情达意的工具。于是,奇迹就发生了:学生学会了用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了自己的创作。这时候,音乐就是活的东西,在复活过程中,孩子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就有了表达或创作的冲动,他不仅享受到了音乐的美,也体验到了创造(驾驭知识)的成就感。

    案例二:南明教育下的山西运城国际学校。

    (中国网)大地明师班学员张林凤在自己的访学日志中写道:“山西运城国际的孩子们就是如此具有生命的力量。

    当我看到小水滴班的孩子们在尽情享受英文歌唱时,当我看到麦田班的孩子们在忘情的演奏葫芦丝时,当我看到小石头班的孩子们在吟诵中国古典诗歌时,还有精彩的吉他演奏时,当我看到小海螺班的孩子们在吹着口风琴时,当我看到飞儿班的孩子们在跟着节奏拍着非洲鼓时,当我看到小桥流水音乐会中孩子们一个个唱着跳着享受着陶醉着的时候,当我看到孩子听到《父亲》歌曲演奏而哭了的时候,当我看到音乐在启迪心智、孩子在情绪体验时,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多姿多彩和昂扬的状态。

    这是一所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学校,这是一所让教育回归本质的学校,这是一所让思维迸发、生命绽放的学校。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这些都在运城国际让我真切的看到了、感受到了。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感谢这一路的参与式体验!”

    大地明师班学员赵振东在访学日志中写道:

    今天的小桥音乐会,孩子们的一首吉他弹唱《父亲》,让所有人心灵受到震撼,更令我意外的是,好几个一年级的学生是哭着听完的,甚至有位孩子在表演结束后依旧哭泣不止,这是一群一年级孩子的情感,这是一年级孩子的“觉力”,反观社会上,又有多少人拿家长的钱在KTV唱着那首《父亲》,却只是当做一首歌而已!

    我认为山西运城国际学校是中国教育界的“桃花源”。虽然它地处三线城市,虽然它规模不大,但却在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之间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里的孩子会音乐,爱运动,能表演,更为重要的是成绩也很好!真正的“全人之美”!

    山西运城国际学校——一所来了就不想走的学校,看到这里环境,这里的管理,这里的学生,尤其是接触了思想深邃、见解独到、温润如玉的王校长,观看了传统与现代结合、歌曲与舞蹈汇聚以及中西文化相结合的“小桥音乐会”,更是不忍离开。

    我想我还没有遇到比这个学校更好的教育理念、环境、师生!这就是我心中理想的教育,这就是我向往的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苏氏:丰富多彩的校园精神生活(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xk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