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可爱的同事在下班路上问了我一个问题:
“我在做一个课题,是关于‘沟通技巧’的公开课,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但准备了好几天,总觉得无法让自己特别满意。老顶,你觉得沟通技巧有哪些?”
谨此文章分享一下我的观点,也希望大家在留言区展开讨论,帮我同事完成这个有意义的课题。
首先解释一下,“技巧”的含义。
名词,指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
拆开来解释:技巧,是一种“技能”,而且这种技能非常的“巧妙”。
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在需要沟通的环境下(比如商业洽谈、分工合作、谈情说爱等),倘若你能察觉到对方的沟通技能非常的“巧妙”,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大家都看过奥运会比赛中的跳水项目吧?
毫无技巧的柯基跳水从起跳到落水,半空中姿势优美,落水水花极小,毫无差错。
这时全场欢呼,在电视机前的你是不是也有种拍手称好的冲动?
我们对运动员的评价会是“技巧精湛、姿势优美”。
好,回到最初的问题。
那如果一次沟通完成,对方给你的感受是:“很有沟通技巧!讲得非常棒!”
你觉得这次沟通成功了么?并、没、有!
沟通,是在相互认知不同的情况下,思想和情感互相传递和反馈的过程。
请注意,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对方清晰的了解你在说什么;更需要你从对方的反馈中,能判断自己的表达是否真正被理解了?对方是否也在表达另一种你所不了解的问题?
我们通常认为,只要使对方单方面的理解了自己所阐述的内容,那这次沟通就是成功的。然而,这不属于沟通,而是演讲。
这里不得不提,企业管理层都痛恨的“沟通成本”:反复的无效沟通会让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大大降低。
企业沟通而作为管理层,智商和情商往往高出本企业的平均水平。当“沟通成本”不断提高时,管理层就要找方法降低成本。
这时候摆在面前的就有两种选择了:学习技巧或提高情商。
比较有趣的是,在这类选择中,往往有一个悖论死循环:“情商不高的人,通常会认为与人交流是需要技巧的。”
那学来的技巧有没有用呢?
时灵时不灵。
比如有一条企业沟通技巧中说道:“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读完这句话,你是不是觉得读了句废话?(大写的白眼!)
而所谓的沟通技巧训练,通常都是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在变化的环境中作出不同的判断,从而引导出正确的结果。
小学时候的成语故事
这就好比古语所言:熟能生巧。
跳水运动员之所以能够精妙绝伦的完成指定动作,获得优异成绩,绝对少不了机械的重复训练!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沟通能通过技巧提升,谁来训练自己呢?
沟通的对象是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背景、思维模式、感情波动。
无论你找谁(亲戚、好友甚至陌生人),即便他们愿意花时间来培训你,在沟通能力上,你依然收效甚微。
就好比刚刚企业沟通的例子:
在对事、对人这个决定上,对不同性格的员工、事件影响程度高低、奖励或批评的环境都有多种组合方式,任何一个场景都需要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否则这次沟通很可能失败甚至是负面的。
而在这件事情上,无论你看了多少技巧的书籍,都没有办法创造出如此复杂的情景让你悠哉悠哉的模拟练习。
(写到这里,文章的主要观点已经论述完了,以下部分算是分享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沟通能力如何提高?
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细心观察、多看书、多交流。
情商的可塑性比智商更高,通常智商的发育在成年以后就定型了。而情商往往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这里我抛砖引玉,说几个比较有意思的事例。
第一种:分辨伪“有效沟通”。
所谓的伪有效沟通,其实也是无效沟通的范畴,但通常会让双方很难察觉。
比如,项目会议时,经理在阐述完项目细节后进行了任务分配。
这时,就需要每位项目组成员,对细节的认知与项目经理保持在相对一致的水平。这样才算上一次有效沟通。
然而,十有八九的情况是:
20%组员完工后项目经理直接能通过,50%组员完工后需要改动细节,30%组员完工后需要返工重做。
而通常最后的30%员工,会在二次返工后又有50%需要改动细节甚至继续返工。
昂贵的沟通成本由此产生。
为什么呢?因为经理在询问组员是否充分了解项目时,大家都点头认同了,这就造成了一次伪有效沟通。
你到底爱不爱我?解决方法:可以让那些平时出错率较高的组员复述一次刚才的会议内容,并提炼核心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判断是否需要二次沟通。
再比如,你对女友说:“亲爱的,今晚有欧洲杯,我就不陪你去看电影了。”
女友冷漠的说:“没问题啊,反正我一直不如一个球。”
你笑回道:“还是亲爱的体谅我,么么哒。”
女友直接挂电话,并附赠了一个大白眼。
这时候,通常男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女友回复的:“没问题啊”,而忽略了之后说话的语气。
这种沟通,也被定义为伪有效沟通,双方没有正确理解对方的表达内容。
解决方法:本单身旺并没有这种体验。抱歉,暂时没有方法。
第二种:放弃边际效益极低的有效沟通。
任何一次沟通都是一种成本的付出: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而沟通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让彼此认可某件事或者某种行为。
这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件事本身不具有“经济价值”,则应该放弃有效沟通。
举个例子:
你提出想要买狗的想法,旁桌的女同事提出如果想养狗,不如去领养流浪狗。
但是你并不想领养流浪狗,因为你只想买一只柯基。
这时候,爱狗的女同事会和你反复论述:流浪狗的可怜之处,领养狗的好处,幼崽的坏处等等等等。
如果此时,你要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恐怕这次沟通会消耗你很长的时间。
而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你依然去买了一只柯基,而你的同事因此事而鄙视你没有爱心。
你会发现,这次沟通的经济价值极低,而且发生的场合是办公室,对个人的工资报酬和企业的利益毫无帮助。
所以你需要放弃一次有效沟通。很简单,在对方阐述完观点后,你只需要点头认同对方的观点,然后不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表示会考虑对方的建议,这就足够了。
如果能在工作中合理的放弃边际效益极低的有效沟通,那么你在工作上的效率会大大的提高。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商业用途请私信作者本人。)
网友评论
比如你说的“换位思考”,许多人都有这种观念,但真正沟通起来就会显得很生涩。
情感、人物、环境造成了沟通时的多重影响因素,换位思考需要多深,会不会适得其反导致想太多,这也会需要再次考虑。
仅供讨论,反正我以前跟恋人的沟通经常不大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