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36195/ab6dea6b485a248c.jpeg)
整部红楼,林黛玉为何独得贾宝玉倾心深爱?情致骨髓,痴至灵魂,我思虑再三,感觉有一二所得。
林黛玉的美,是一种可以无限想象、无止境的美
林妹妹之美自不必说,可又不得不说,因为她映射了曹雪芹这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对女性之美的集中见解。
且看宝黛初见,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为一位大艺术家,曹雪芹的伟大——有一方面在于他描绘人物的手法高妙,不同流俗。
你说一个少女眉蹙可以想见,不蹙也可以想见,什么是似蹙非蹙?说一个女孩眼睛露喜,很好想象,不喜也不难想象,似喜非喜,那就很需要想象力了。花儿谁都见过,姣花照水难得一见;一个娇弱少女的步态如何,弱柳拂轻风。微微一想,那份灵动,那份朦胧,那份静美,那份袅娜和娇柔便如在眼前,可又颇费思量,呀,不就是一个灵脱脱的绛珠仙子吗?
大致一看,聪明较比干更多一窍,病比西子还美三分,是怎样的聪慧?又是如何的秀雅?
依我说,那姿容仪态——新月楚楚挂柳梢,纤云盈盈渡河汉——冰澈的聪明,诗书的陶冶,精心的教育,自然的态度,这些完美融合成一种绝世罕见的灵动之美,如林中飞泉、雨后彩虹,那美,绝非一眼可望到底,而是让人无限想象,无尽回味,美得永无止境。
这样的美,庸人粗汉只能看见其外表,如邢夫人、王夫人、薛蟠、刘姥姥、珍琏之众;唯清明灵秀深具高超文化修养与审美品质的人才能感知这种美,深爱并珍视,如贾宝玉、贾母、妙玉、史湘云等。
林黛玉的这份美,吸引贾宝玉一生,也让无数的红迷沉醉遐想一生。
纯真无邪的性情
最近一遍读《红楼梦》时,有一点让我格外留意,就是林黛玉、贾宝玉的举止性情。
这二人性格里固然都有自我、热爱自由、痴执乖张的一面,这遍读时我竟发现,其实这二人平时众人跟前的言谈举止都在旧时礼法之内,几乎没有什么逾越的。被古今中外红楼学者所一再强调的叛逆,我倒没发现多少。好!贾宝玉先丢开,单说林妹妹。
以前众人评论薛宝钗奉承讨好贾母、王夫人,三天两头在她们房内请安说话,其实我一留心,林黛玉在孝敬长辈讨人喜欢方面丝毫不亚于薛宝钗,而且做得更为适度,更为天然可爱。我沉思好久方悟,原来她有一个极有见识极为不俗的母亲,从母亲那里获得了当时大家闺秀最好的教养与见识,又兼出身于钟鼎之家、诗香之族,本身聪明及顶,举一反三,见一知十。故在礼数方面,林黛玉几乎没有瑕疵,可能还胜过薛宝钗三分。此一点,从林黛玉进贾府一章便可体察通透。
你该说了,重重礼法之下哪来的纯真之性呢?
礼法是固定的,而生活是无定的,一个人的性情可以处处绽放。
仔细看红楼前80回,只要是林黛玉出场的地方,她纯真坦率的性情都显露无疑,话语自然而敏捷,伶牙俐口,俏语娇音,活泼有趣,比起贾府那一帮子人的枯燥乏味、麻木不仁来,不知令人喜爱多少倍。有人该说了,纯真坦率有什么好?人不都是在成长中磨掉棱角,累积圆滑和成熟,追名逐利,而一步步失去天真烂漫吗?
是的,只因为失去它的人太多,保有者才弥足珍贵。它是人性中不可复制的光辉。
俗世中的纯真,乃是一眼看透芸芸众生的虚伪和社会潜藏的规则,言谈行事中却仍旧坚守自己内心的纯净,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不阿世,不屈己,不去处心积虑地寻求做每一件事的好处与意义。
林黛玉,恰恰就是这样的纯真!所以在贾府几百口人的老练、世故、阿谀、僵硬、争权夺利、追名逐誉的喧嚣中,林黛玉的天真性情犹如清风一缕、淡茶一盏,让像贾宝玉这样的知音者神清气爽,见之忘俗,恍若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轻云出岫般清新美好。
馥郁的诗人气质
何为诗人气质?大约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矣。
有人终日饱读诗书,却活得猥琐鄙俗,不沾一点儿诗意;有人大字不识一筐,却能活得道骨仙风,诗意盎然。那些有诗人气质的人,有的诗情热烈似火,有的温和敦厚,有的淡雅如兰。林黛玉无疑属于后者。
并非,一个人诗做得好,就具有诗人气质,宝姑娘的诗才不逊林妹妹多少,可你看这位小姐有诗人气质吗?
诗人气质中很大一部分人生性淡泊,鄙薄功名利禄,情怀寄于山川,兴趣凝于芳芷。他们很少纠缠于俗物,不愿也不屑。
林黛玉的诗人气质最典型、最集中表现为春暮葬花。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春天一来,桃花开就开了,落就落了,落入沟渠,吹进土里,随水流向江河湖海。干卿底事?
有人生性受不了这个!
你看林黛玉,手捧花锄,出绣阁,穿绮户,和泪带怨,来至桃花纷坠之地,趁落花还未被红尘污染,轻归慢拢,盛于锦囊,埋入干净黄土之中,让其质本洁来还洁去,成就芳华的圣洁与美丽。
葬花还不止,又感春花之匆倏,叹身世之飘零,咳香唾玉吟出一首哀婉绝伦才华盖世的《葬花词》,哀伤的情怀、纯洁的灵魂、势不与俗世同流合污的光明心性,在这首长诗中一泻无遗。
一曲刚刚吟完,另一个更具诗人气质的“混世魔王”便恸倒在地,那便是与之惺惺相惜气味相通的贾宝玉。
贾宝玉品格之高洁清澈惟有林黛玉可与其媲美!
孤绝的境界,忧伤的情怀,茫茫尘世中只有他们二人才能彻底相互了解和懂得。高山遇流水,抚琴对知音。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归。
综上,贾宝玉终身所珍爱者,必林黛玉一人尔!
![](https://img.haomeiwen.com/i3136195/382c8e8ef02ccd27.jpeg)
网友评论
《红楼梦》至今还没有完整的读完,有时候真的是不想读完,不想知道结局,或许我不去读完,林妹妹就一直停留在我记忆中,已经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林妹妹了,可能是葬花对我的触动,也可能是她的多愁善感,更有可能是诗人气质,轻柔可人吧。
贾宝玉是一个花心大萝卜,可对于林妹妹有一份执念,若说贾宝玉深爱的一个人是林妹妹我信,可是说,贾宝玉能配得上林妹妹我是不乐意的。浊物怎可沾染雪莲。
有一种让我急切冲上去读完《红楼梦》的冲动,也有让我隔三差五读一读的冷静,我不清楚什么时候能读完《红楼梦》,或许一辈子,读不玩呢!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耳边响起熟悉的歌了。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说,娶黛玉还是宝钗是千古谜题,里面提到黛玉如诗,宝钗如禅。
黛玉这样的女子,她的缺失感让你心生怜惜,她的温柔又能给你别人不能代替的甜蜜,她的小性子固然令你烦恼,可是所有让人上瘾的东西,都会让人有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感觉,最后,她成了你睡里也不能忘记的那个人。
相形之下,宝钗太冷静,太现实,无渴望,无缺失。她是闺中良师,是人生指南,帮你领悟,醍醐灌顶,却不是能让你魂牵梦萦的爱人,谁会爱上一本一本哲学书或是人生指南呢?让我们为之痴迷的,总是那些瞬间穿透神经末梢的诗句啊。
姐姐的文章很美很客观中立,其实影视作品拍出来的呈现和原著想要表达的有时候的确颇有出入,87版的黛玉的确是过于孱弱阴郁忧伤,对悲情气质的塑造过于偏重!
越剧《红楼梦》里唱词的原句,"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我却记成了一句,“娴静好比花照水”,呵呵。
因为《小鹿》,关注到《大鱼》的词作者尹约,是高晓松得意弟子,她给《何以笙箫默》电影填词的主题曲《默》里面有两句很不错——
我被爱判处终身孤寂
为何爱判处众生孤寂
似乎可以送给林妹妹哦
吹着自在的口哨,开着自编的玩笑,一千次的重复潇洒,把寂寞当作调料……
姐姐周末愉快!😊
至今没深读过红楼,真正能看懂一点后,心疼这女子的洁净,水至清则无鱼,世间如何容得?私下觉得宝玉也是个浊物,就没人配得上她。
梅,这文让我想到一个词:灵动。黛玉是,写黛玉的也是。总是叹服你的柔美与理性结合得那么恰好,那日忽然想起你的专业,有如此清晰的逻辑是水到渠成。我要学的太多了……
文章里忘说了,她就是美好得像个悲剧。
唉!
高度赞同姐姐的说法
这就是旁观者清。
论容貌、才情,大观园里出色的女子比比皆是。宝玉认定她,说白了,他们是同类人。
他们美好得像个悲剧!
看到这段,脑中闪现梅老师及女儿的美。
姐姐和我想到一起了,我这两天正在思虑写宝黛之恋呢,姐姐写尽了黛玉的美!
很喜欢这个观点:礼法是固定的,而生活是无定的,一个人的性情可以处处绽放。
也有一处小小的认知和姐姐不太一样:故在礼数方面,林黛玉几乎没有瑕疵,可能还胜过薛宝钗三分。——黛玉多少有点小性子是真实的,比如说周瑞家的那一次,但是瑕不掩瑜,有缺点的黛玉才更真实。
期待姐姐对红楼的解读。
她的小性子我感觉从心理上来源于对婚姻的不安全感和高度的自尊心。我深想过数次。
这篇就是为你的私人订制
嗯啊,心有灵犀一点通!
灵魂相近的人
才能相互看见!😄😄❤🙏🙏🙏👍👍👍👍
平生第一次开始追越剧。😄😄😄
您太自爱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