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述而第七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文莫,min2声mu4声,忞慔,勤勉的意思。
孔子说:“努力呀,我和别人也没什么不一样。要按君子的标准身体力行,我还没有达到呀!”
在孔子的人物品级中,最高的是圣人,其次是仁人,君子比仁人低。但就连是君子,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像‘圣’和‘仁’那样高的标准,我怎么敢自称呢?我也就是勉强能做到坚持学习和教导,也就是这样吧。”
什么是“圣”?“圣”的本意就是聪明,圣人首先要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而是天生聪明,绝顶聪明。孔子只能做到好学,他不敢自称聪明。
什么是“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就是成人之美,帮助别人成功。一要有推己及人之心,二要有帮助人的能力。这里的“人”单指上流社会的人。
“圣”比“仁”还要高一个层次,圣人要安民济众,就是为普天下的百姓做事,谋福利。不仅要有圣心,要有能力,还要有平台,有位,有权。
修身是君子层次,齐家是仁人层次,治国、平天下则是圣人层次。
孔子好学,同时也能以礼制约束自己,说他达到“君子”的层次完全没有问题。孔子教导弟子三千人,有教无类,并不限于上流社会和身边的亲戚,他这就已经超出了“仁人”的层次。孔子的弟子,贤者七十有二,其中不乏从政者,间接地,一定程度上,也算做到了“安民济众”,所以孔门弟子把老师推上“圣人”的高度,并无不可。
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没法学到的地方。”孔子对自己能做到“有恒”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有恒”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古人生病,如果医药针石无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靠祈祷,求助于神灵。何止是古人呀,现代人不也有?说是心诚则灵,还不如说是死马当活马一,万一有效呢?
孔子得了病,子路很着急,要给老师祈祷。孔子问:“有神灵吗?”子路说:“有啊。《诔》书上都讲了:‘把您的事迹向天神和地祇做一番祷告’。”孔子说:“我自己已经祈祷很久了(但病还是不见轻,可见没用)。”
诔,通“讄”,lěi。诔是累举死者生前的事迹,以定其谥号。讄,是为活人累叙功德,求福免灾。
7.36 子曰:“奢则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逊)也,宁固。”
逊,谦让,恭顺的意思。不逊,就是登鼻子上脸,得寸进尺。
固,就是短见、小气。
奢有不好,俭也有不好。但是相比两方面不好,宁可小气,也不要猖狂。小气还能自守,猖狂就容易忘形,忘形就可能招灾惹祸。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按道义做事,无不可对人言,因此襟怀坦荡。
小人好算计,好算计人的人总以为别人也都像他一样,所以整天既要算计别人又要防着被别人算计,不忧愁才怪。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三组词,用“而”连接,前后意思不是递进,而是转折。
温和,但是温和中却又有严厉;威严,但是并不咄咄逼人;恭敬,但并不卑贱,而是安之若素。
是�q���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