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则学论语

作者: 学会学夫子国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2-20 20:27 被阅读76次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思无邪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1)愤:心里想弄明白而不得。

2)启:启示、提示。

3)悱:想表达清楚而不得。

4)发:启发、开导

5)隅:角落,这里指方面。

6)复:再。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倾尽全力想弄明白问题却依然无法弄清楚的时候,我不会去给他启示;不到他倾尽全力想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却找不到词语说出来的时候,我不会去开导他。给他讲授一个方面的知识,他却无法凭借已学的东西推出另外三个方面未学的知识,那我就不会再多说些什么了。”

【理解与思考】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看上去是告诉大家教什么样的学生,但实际上是说出了学生该是什么样,也就是说,你想让老师教你就该做到“愤”和“悱”如果做不到,那么连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教你了。因为你根本就不想学,谁也教不会。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我经常那他举例,最开始的时候全班倒数第二、三名,家里也有些钱,每门课都请了专门的老师一对一的教,但是孩子成绩根本就提不起来,朋友说这孩子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但是一次孩子遇到了一些打击,开始努力学习,一门课家教都不找,从初三到高二,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考到了全校第一,我就问孩子,为什么当初为什么学不会?孩子告诉我,那时候我根本就不学啊!老师讲他的,我想我的事,反正到点老师是会回家的。这就是学习中态度的重要性!“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现在演化成了成语“举一反三”,那么举一反三我们想到的是这个人有多么的聪明,其实孔子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举一反三”人人都应该做得到,不是说明你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还是一个学习态度问题,能做到举一反三,说明你的脑子在跟着老师转,在努力的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你能举一反三,如果老师讲的东西你不去思考,光听,听一遍就过去了,那么老师就只能是“则不复也”了。

相关文章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1)至:及其...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子曰:“禹...

  • 每日一则学论语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子曰:“殷有三仁焉。...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 每日一则学论语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则学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am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