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学管理师心浅吟历史教学研究
专业成长:抵达教育幸福的芬芳路径

专业成长:抵达教育幸福的芬芳路径

作者: 秋之准备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17:14 被阅读72次

老师们上午好!受教师进修学校崔校长之邀,今天我跟大家交流“专业成长”这个话题。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听别人的报告,在别人的成长故事中汲取成长力量的。前几天被要求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就开始反观自己:我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吗?我的成长过程有激励年轻老师的作用吗?我开始翻检这些年自己的成长痕迹。

(一)我的成长痕迹

有形的是一些证书:2003年,讲授县公开课,获许昌市教坛新秀;2005年讲授市观摩课;2008年获市优质课一等奖;2011年,获省电教优质课二等奖;2012年在省语文研讨会上做示范课;2014年参与录制北师大版初中语文配套资源示范课;2015年和2016年度连续两年获“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省优课一等奖;2016年9月获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优质课二等奖、市一等奖;2017年7月讲授市示范课,效果优秀;2017年7月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暑期高端研修班与黄厚江导师同课异构《乡愁》,得到导师和学员的一致好评,8月在全县教授公开课;2017年11月获省优质课一等奖;2017年12月,受省教研室丁亚宏主任邀请到河南省周口市十九中执教群文阅读课例《“我”见众生》,效果良好;2017年在全国第一届“语文报”杯微课大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2018年7月在课堂内外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讨活动中讲授公开课。2018年8月在河南省创新技术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荣获省教学标兵的称号。主持并主要参与了十二五重大课题子课题《网络环境下教师集体备课的策略研究》、省专项课题《中学群文阅读读写结合策略研究》、《北师大版教材内多文本编组策略研究》、主持市级课题《初中群文阅读读写结合微写作实践研究》,其中《网络环境下教师集体备课的策略研究》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成果一等奖。撰写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河南教研》等杂志。2016年底创建微信公众号“如歌的日子”,师生共写,推送200多期,在“语文湿地”开设“聊课吧”专栏,近一年来每日在简书中耕耘。

这样的罗列没有显摆的意思,更多的是回头的自我关照。其实这几年每一年的最后一天,我都要做一次年终总结的,没有人下达行政命令,完全是自发地盘点走过的时光步履。苏轼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每一次的盘点,就算是在匆促的人生中留几个爪痕吧。

获奖证书是有形的,而精神的成长是无形的。97年初上讲台到今年我从教21年了,一路走来有蹒跚有坎坷有艰辛有痛楚,当然更多的是温馨和甜蜜。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最低的一层是生理需要,吃穿住用行;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是被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我们更需要的是被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当这样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活得有尊严、有自信、愉悦而平和,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叫做幸福。我笃信: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修炼,以期遇到更好的自己。这个更好的自己,包括好老师、好父母、好儿女、好同事、好下属等等,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修炼一颗好的心。修炼自己、成长自我的过程,就是抵达教育幸福的过程。李镇西老师说:“教育的幸福来自于成长---师生彼此成就。我们把自己的成长融进了课堂,融进学生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因此而获得生长的力量,我们的生命因此而永远青春勃发。”我乐此不疲地走在自我修炼的路上,时时感知到精神的宁静和愉悦。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当我们笃定地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时,会有荆棘和辛酸,但生命的长途中能时时嗅到花朵的芬芳,感知到教育生活的幸福。所以,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专业成长---抵达教育幸福的芬芳路径。

我是个极其平凡的女子,上学时不是学霸,教学后不是名师,年将不惑也算不得成功。但是,我想,我的故事里有一些值得自己记录下来的东西,这些东西一直影响着我、改变着我。我也想用自己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带来一些启示。今天给大家讲我的故事,也是剖析自己,这样就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自我,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去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的成长。

接下来谈到的一些方面,是我系统的对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一次梳理。它们彼此交叉,互相补充,力求给各位朋友呈现出来一个完整、立体而真实的自己,为的就是能够给和我一样的朋友做一个参照,和更多的朋友一同努力,去修炼更好的自己。

(二)我的生命行走

    不知道大家读过冰心的《谈生命》没有,冰心在文中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一路上有巉岩前阻,也有斜阳芳草。生命又像一颗小树,破土而出,扎根泥土,经历四季。这篇课文教了多年,现在我渐渐领悟到,这个比喻是多么形象。有些人的生命是树的状态,牢守一方土地;而有些人的生命是小溪的状态,不停地流动生长。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状态不同而已。我想,我的生命状态更像小溪。1997年毕业后,我在紫云一中工作了六年,经历了初入职的坎坷泥泞。这期间,我自学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字专业的大专和本科学历。我比较自豪的是,我的学习和进修过程很顺利,上学时就开始自学大专课程,师范毕业那一年10月就拿到了大专学历,又用了3年时间,学习本科课程。2001年6月,获得本科学历。2003年,我参加了一高初中部的招聘。当时是以教育局的名义招聘老师,以成立一高的初中部为名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经历了笔试和试讲。考试题目是高考题加中考题,满分150分。我考了128.5,名列第一。试讲的时候,大概有六十多人,为防止作弊被拉到宝丰一高。我抽了2号签,讲的是《孔乙己》。试讲的结果还是第一。最后以满分的积分进入襄城一高教育集团第一初级中学(这是它的全称)。在初中部工作了8年,有大半时间教的是初三,在课堂教学中有了一些积淀。2011年,因为初中部性质的转变,我申请到斌英任教。2012年,我33岁,在评审条件改变的前一年评了高级职称。在斌英的7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教研组长工作。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教研室的招聘,走上教研员的工作岗位。6-8-7是我走过的生命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甘辛参半。其实,很多时候调动工作,就像被连根拔起。年龄越大,这种感觉越明显。你离开你打拼出来的声望和地位,你抛开原单位创造的已有价值和资历,在新单位里重新一点一点地干起。这是“苦”的一半。但同时,面临新的环境,生命会激发出生长的能量,促使你摆脱惰性,勤勉努力,超越之前的自己。就像小溪不断汇聚水流,让自己更加壮大一样。这其中的滋味和乐趣,是第五层级的需要吧。一路走来,我觉得自己活得更加通透纯粹,取得了一些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成绩。今年走进教研室,不是要找个养老的地方,而是想从另一个角度,开掘生命的潜能,获得理性思考和研究的能力,锻造更好的自己。这三四个月来,除了做好视导、命题等基本职责外,我从未停止阅读、思考语文教学。以后的生命轨迹怎样,我不能预测。但是,唯一不变的是成长的方向。我曾在《出发》一文中这样写道:“生命是何其短暂,每个人都注定是这个世界的过客。如果在这短暂的存在中,只是惯性地走过一年又一年,可能不会有艰难险阻,敢肯定的是,也必将看不到不一样的风景。我不知道,前方有没有奇绝瑰丽的风景。但我不想固守一片土地,成为一棵树,高大稳固洒下浓阴,是人生的美好境界。但成为小溪,跟随四季,走过田野走过山岗走过风雨也走过晴朗,才不枉来人世走一遭。”现在想来,不管是大树还是溪流,唯有成长不可辜负,正如冰心所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对于教师来说,成长没有捷径。综合来看,各个名师的成长经历大同小异。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能不能坚持,爱因斯坦说,不是我比别人聪明,只是我和问题周旋得比较久罢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教授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指出,任何一项事业的追求都可以用刻意练习的方法让人变得更加杰出。我们视野范围的优秀者,无一不是用自己的坚持成就了不寻常的成绩。专业成长也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的。我自己的成长也是由这样的途径实现。这个基本途径就是:读、思、写、研、行。下面我从课堂、阅读、写作、行走四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成长。

(二)课堂:教学生命的质量保证书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道场。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那方讲台上修行。最初走上讲台的时候,我们一定是抱着讲好课做个好老师的目的。当然,也有一些年轻人是把这方讲台看作暂时栖居的场所。我带过好多实习生,我对他们说,如果你铁了心要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就一定好好研究课堂教学;如果你想要把这个职业作为跳板,那也请你利用当教师的机会好好练习认真负责的品质。课上得用心不用心,你自己知道,学生也知道,时间久了,领导同事都知道。在我看来,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命的质量保证书,无需向人言说,也不用官方认定,我们用一节节课,签署这份保证书。

我真正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用心,大概是从2000年开始。那一年教了初三,语文教材改版了,面对新的课文,每一课都要认真阅读反复查阅才能从容走上讲台。后来从学校借了一些光盘学习名师的课例。那时候,很闭塞,没有杂志没有媒体也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也不知道光盘上那些名师是谁,反正看了人家的课觉得好,就比葫芦画瓢。参加初中部招聘时讲的《孔乙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讲了个第一之后,我尝到了甜头,把能找到的课例光盘都借来看。2003年参加县优质课大赛,在库庄一中讲课,我整合了两首诗,《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当时还请美术老师作画自制幻灯片。课讲完,我看到教研员满面春风、眼神温情,当即决定让我在全县讲公开课。我的课开始从自己的教室走出去。

在一高初中部的那些年,是我的课堂教学技艺得以快速提升的时候。因为教两个班语文,没做班主任。在强大竞争的环境中,要想取得说得过去的成绩,必须向课堂要质量。不可能靠刷题提高成绩,学生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那些年,每一节课我都仔仔细细揣摩:如何导入新课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展开课堂更巧妙?如何把读写结合扩大课堂的效益?有一次,我在教学楼一个办公室里候课的时候,向同事请教一个别的专业的问题,她说,你问这个干嘛?我说,我要导入新课用啊。她好惊奇,说,现在谁还弄这个?我们都是直奔主题,把该讲的东西哗哗倒给学生。周围同事都笑我。我不觉得自己好笑,我是语文老师,我的课就应该给学生美感。

除了认真备课外,我开始琢磨语文课程的建设。就课讲课,这是课时教学。课程目标不是讲课文能完成的,它需要打通教学各个方面的环节,在知识和素养之间架设桥梁。语文学习是个系统工程,光靠讲好课文还不行。最开始,我推行课前演讲,讲名著,分享精美语段、名人名言,讲自己的生活见闻,在课堂上进行各种随堂写作:补写、续写、改写、写感想等等。后来,逐渐开展语文活动,班级文学社、辩论赛、朗诵会、课本剧等。到斌英的七年,一直是班主任,我就大大方方地把所有班级建设的事务都变成语文活动。这个不再展开讲,在座的不全是语文老师,语文的事儿我们以后有机会再交流。

关于课堂,我想向老师们交流的观点有两个:第一,争取机会上公开课,不要怕上公开课。教研组内的、校内的、县里的,哪个级别都是锻炼的机会和平台,都是锤炼心性、提高素养的方式。不要觉得被听课是任务,是痛苦,;不被听课是幸运,是轻松。精心准备的每一节公开课,都会成为你登高望远向上成长的垫脚石。第二,向名师学习,上好课从模仿开始。现在媒体这么发达,手机上各种订阅号、公众号都有海量的课例,只要虚心学习,一定会有收获。不要听信“教无定法”“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之类的论调。课堂教学像其他专业一样,有规律可循,名师的课堂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成绩永远是专业成长的副产品,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是与学生的成长同步的。追求精彩的课堂,就是追求卓越的习惯,这习惯会使你终生孜孜不倦、兴趣盎然地去工作和生活。

(三)读书:翻动书页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再来说说读书。先讲一个小故事:在一个遥远的王国里,有个哲学家深受皇帝的欣赏,这让画家心生嫉妒,对此忿忿不平,一直伺机报复。终于,在哲学家生日的那天,皇帝为他举办了盛大的生日宴会。宴会上,画家毛遂自荐,主动请缨为哲学家画一幅肖像画。哲学家非常高兴的答应了。但是心怀怨恨的画家出于泄私愤,将哲学家画得奇丑不堪,并把肖像公示于众人,试图以此当众羞辱哲学家。皇帝大怒,下令对画家进行惩罚。没想到,哲学家当即为画家求情。说:“画家画上那个丑陋的人确实是我,而我终生都在与这个丑陋的自我做斗争。”皇帝问:你现在是如此的俊朗、博学多才,你是如何与那个丑陋的自我做斗争的呢?哲学家答:读书呀!我特别喜欢这个故事。我们每个人的皮囊下都有很多“小”,有此一时彼一时心存邪念、灵魂丑陋的“我”,而读书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最真实的自己,然后不断的修正自我,再逐步朝向真善美。

名家说读书:

互动:说说你读过的最有意义的书?列举三本。

什么时间读?

一说到读书,身边很多人通常就会有这样的反应:天天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了,哪有时间读书呢。现在,让我们把每天要做的事情罗列一下:吃饭、睡觉、工作、做家务、逛街、玩手机、陪孩子、和朋友聊天、锻炼……在这些事情中,时间是不可管理的,能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仔细思考一下,怎样合理地让时间为我所用?比如,玩手机、逛街、和朋友聊天等等,这里隐藏着时间流逝的漏洞。有一句话说,你怎样管理你的时间,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生命。想一想,每天用在手机上的无效时间有多少?有人说现在手机相当人的一个器官了,随身携带。这个比喻太形象了。浏览手机的时间常常无可计数。怎样培养阅读习惯呢?以每天阅读5分钟时间算:每秒钟读10个字,一分钟可以读600个字,5分钟就可以读3000字了,一天读3000字的文章,十天就读3万字,一本十万字左右的书,一个月可以读完了,一年就可以读12本书了。这只是每天阅读5分钟,如果每天10分钟呢,每天就可以读24本书了。有些书我就是靠这些零碎时间读完的,比如《蒋勋说唐诗》《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等。

读什么?

专业教学类:王君:《一路修行做老师》《一路修行做班主任》《一路修行教作文》《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上》《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下》《听王君讲语文教师成长》《王君与青春语文》《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一路修行做女人》

熊芳芳:《语文不过如此》《生命语文》《生命语文课堂观察》

余映潮:《阅读教学50讲》《阅读教学80讲》《余映潮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录点评》《我的语文教学主张》《余映潮讲语文》

肖培东《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教育的美好姿态》

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语文》 陈日亮《我即语文》 董一菲《语文的诗意与远方》王开东《教育:非常痛 非常爱》《最好的教师不教书》《非常语文课堂》黄厚江《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丁卫军《走向内在的丰富和诗意--简约语文课堂》《丁卫军教写作》蒋军晶《群文阅读这样做》张祖庆《童年不可错过的文学课》《王崧舟和诗意语文》刘祥《有滋有味教语文》《第三只眼看课文》孙绍振《名作细读》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阅读教学的要诀》……

教育理论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一百条建议》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杜威教育名篇》《我们如何思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李镇西《做个好教师并不难》弗洛姆《爱的艺术》《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教学杂志:《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初中语文教与学》……

文学灵修类:王开岭《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殇》

熊培云《自由在高处》周国平《善良丰富高贵》蒋勋系列 、丁立梅系列、张亚凌系列、毕淑敏系列……

读书,是最美的姿态。老师爱读书,惠及学生;家长爱读书,惠及孩子。阅读就像喝中药,温补调养。无论是做老师还是要求孩子、学生,我们都要记住:读书不是立竿见影的事。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季节,这中间隔着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读着读着,你就有了自己的思考,就有了自己的高度。读书,是生命唯一不觉虚度的方式。

(四)写作:写下即永恒

哲人说,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省察是观察,是思考,是记录。教师是离文字最近的人,也最有机会用文字记录生活。王君老师说,用文字打败时间,和文字相伴的人,拈花摘叶,均能抵挡生命的寒风冷雨,均能和时间的残酷从容抗衡。更或者说,因为文字,我们的生命得以时时定格,瞬间均成永恒。

说到写,肯定有老师要说,我不会写呀,我又不是语文老师。即使语文老师,也可以理直气壮地不会写:谁规定语文老师就得会写呀?

我以前也不常写。刚毕业的时候,延续着上学的习惯--写日记。后来就以忙为借口,只改作文很少写文。有了孩子后,断断续续给孩子写过成长日记。真正认识到写的重要性是2014年开始。那一年做班主任,有些顽劣的孩子让我焦头烂额。各种方式试过无效后,我开始给他们写赠诗。把他们的细微优点甚至特点放大,写成诗的形式,隆重地赠送给他们。我不知道这种方式有多大用处,但我坚持写了一学期。早自习,学生背书,我在教室四处游荡,挖空心思写诗。这些孩子没有逆袭成为好学生,但也再没有张牙舞爪上窜下跳,我的班级管理轻松了很多。这一年,我开始在网易上写博客,开始读王君老师的博客,读更多名师的教育手记。我写班级事故,写课堂反思,写教学设计,更多是写生活琐事。我开始向微信平台投稿,大部分文章发在语文湿地和中语参公众号上。2016年,我申请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开始自己建立师生共写的平台,周一到周五,推送学生的作品,周六周日发我自己的文章。寒暑假也没有停止过,相反,假期我们写的更勤勉了。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我都不间断地编辑学生的作品。2017年,语文湿地有了“湿地豫见”专栏,我是副主编之一。2018年,我加入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始在工作室公众号上写课例发论文。算下来,我这两年的文字有四十万左右。

对于写作,我自己的感觉是越写越会写,越不写越这不出来。不怕写得丑,就怕懒得写。我的写作观:

1.记录岁月,证明我来过。写作,是抵御轻飘生活的自我救赎,是思悟反省的喃喃自语,是砥砺前行的源源动力。以文字的方式行走于世,是一份向世界例举你来过的有效证据。

记录,不需要多好的文采;文字,也不一定是写给别人看。只希望有自己记忆的片断,向世界证明我曾来过,不奢求每一天的轰轰烈烈,但祈求不辜负不过三万天的短暂人生。如果没有记录,很多事情都会模糊淡忘,很多岁月便会浑浑噩噩。当记录成为习惯,无论何时回首岁月,去翻阅那些有温度的文字,一切历历在目,感慨万千我就不敢保证了。

2.助力教学,师生互成全。我的写作是因学生而来,为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记录他们青葱岁月的蹒跚舞步。我把他们的习作、随笔推送给家长群、朋友圈,家校联盟携手运营,让孩子们享受那种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开创愉悦感,让他们爱上写作,爱上学习!

3.学思悟践,反思促成长

我思故我在。通过写作进行自我反思,让课堂教学走向创新与成功,让自己也走向精神的丰富和成熟。纵观有成就的教育家或名师,有哪一位没有丰硕的写作成果?闻名全国的中学教学专家于漪、李镇西,王君,哪一位不是多本教学专著问世?哪一位不是发表过百篇论文?写作,更多是为了检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会写,促进会研;会研,促进会做,会写的教师最终把思想转换成了“教育生产力”。这些著名专家,皆因坚持写作,从而更快、更好地提升了专业水平,让课堂在创新中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教学水平得到跨越式发展,并成功迈向了教育领域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巴金说,我写,因为我有;我写,因为我爱。我没有作家的热爱和禀赋,也没有名师的思想和高度,我写,只是因为我存在。坚持写,你赚得一份宁静,一份充实,关键的,还会赚得一个有所追求的人生。

(五)行走: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业成长:抵达教育幸福的芬芳路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rv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