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半的姐姐站在1岁的妹妹身边,看着妹妹,一会伸手打一下,打完就迅速的把手背到身后。妹妹扛不住,哭了,姐姐似乎也很委屈:“妈妈,妹妹又哭了!”
妈妈看到了这一切,不知如何是好。批评姐姐吧,怕伤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不管不问吧,又心疼妹妹。
用什么办法可以阻止姐姐不再打妹妹,而且还不会伤到姐姐呢?
姐姐真的是在打妹妹吗?会不会只是在逗妹妹玩儿呢?
1.
一般看到姐姐这样的行为,大部分情况下妈妈都会给孩子的行为定性贴标签:你怎么打人呢?你怎么老是欺负妹妹呢?你怎么一点儿都不善良呢?
可问题是,妈妈眼中的“打”和孩子心中的“打”是一回事吗?你如何界定姐姐是在打妹妹而不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逗妹妹玩儿呢?
你可能会说,妹妹都哭了,那还不算是打吗?
很可能依然不是。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两个和睦相处的人不会起争执,不会你打我或者我打你。只有当两个人起矛盾了,发生争吵了,才有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打”人。那姐姐和妹妹之间有冲突吗?
似乎没有。那姐姐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打”妹妹呢?她的动机何在?
不要过早给孩子的行为做定性的评价,孩子是单纯的,远没有父母想的那样复杂。
2.
既然姐姐打妹妹有可能是假的,那还有别的可能吗?
想象一下,一个4岁多的小姑娘,偷偷地用手打一下妹妹,接着背起手来看着——怎么解释这种行为?
她的眼里一定充满了好奇,她一定是想知道妹妹会有什么反应。试探着,用手动一下妹妹的胳膊(这就是妈妈眼中的“打”),妹妹抬头看了看她;再用手动一下妹妹的后背,结果妹妹就冲她做了个鬼脸(其实是疼了);再动一下妹妹的肩膀,妹妹竟忍不住的哭了……这时她的表情和动作一定不是恶狠狠的(我们成人只有在报仇雪恨的时候才恶狠狠的),如果是出于报复(我得收拾你,让你在妈妈跟前告我的状)特意打妹妹,那么她打了妹妹之后的第一个动作肯定是看妈妈有没有发现(就是做贼心虚),更关键的是,一岁的妹妹似乎还不会告状吧。
妈妈说姐姐打妹妹,和姐姐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幼稚举动使妹妹感到了疼痛,是两回事。一个是“扣帽子”,一个是童真未泯,不能混了。
姐姐的行为并没有恶意,但事后也需加以引导,需要告诉姐姐,或者用游戏的方式让姐姐体验一下,她逗妹妹的“手法”有些重了,妹妹感觉到疼了,下次要注意了。
3.
那有没有这种可能,姐姐觉得妹妹来了之后,抢夺了妈妈对自己的爱?
还真有可能,事实似乎也倾向于证明姐姐的猜测。
没有二宝之前,父母的精力自然的放在大宝身上。但有了二宝之后呢?
没有二宝之前,大宝觉得父母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但有了二宝之后呢?
假设,仅仅是假设啊,你和老公一直恩爱,结果,结果你突然发现老公除了你还爱着另外一个女人,你什么感觉?什么感觉?是不是杀了他的心都有了?
大宝很可能也是这种心情。
原来妈妈天天抱着我,给我讲故事,出门去哪儿都带着我,好吃的、好玩儿的也全都是我一个人的。现在可好,有了妹妹了,妈妈似乎当我不存在了,全部的心思都在妹妹身上了,搞不好我还得挨妈妈的训,这世界变化也太快了吧?
如果是你,有没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如果有,你会“……”
这种体验上的落差,会令大宝感觉到失落,甚至恐慌。大宝若无法排解这种情绪,行为上的偏差也就很难避免了。
以上所说都是猜测,你觉得哪种可能性更大?
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二胎时代,爸爸妈妈们如何做能更好的帮助大宝接纳二宝,下期讨论!
蓬勃育儿社,应对有方,育儿不愁!关注同名微信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