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德经》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

作者: 璞源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7-11 12:05 被阅读0次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chún)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qí),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政治宽厚,人民就淳朴;政治严苛,人民就狡狤。

灾祸啊,幸福倚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之中。谁知道他们的究竟?它们并没有一个定准!

正常可再变为反常,善良可再变为邪恶。人心的迷惑,由来已久了。

因而有道的人端庄方正而不不伤人,棱角分明而不害物,直率而不无所顾忌,明亮而不光芒耀眼。

我的心得体会: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上天很公平的,不会让你永远倒霉,也不会将所有好事全让你得。谦虚点有益,低调作人压力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物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变,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见好就收才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应有态度。

老子反对为政苛细,明察秋毫,包揽一切,干预一切。我们有一些说法,如抓大放小、宽以待人、宜粗不宜细等,也是这种思路。相反,事必躬亲、无微不至、心细如发,是修表、精密仪器等行业从业者必备的品质,但是对于领导人、管理者来说,未必总是正面的特性。

紧接着,老子通过对闷闷与察察的辨析,顺势引出祸福的转化问题。闷闷看似不佳,却能使人民自然淳朴。察察看似精明强悍,却会使人民变得狡诈。做人做事,切不可只看一面而忘了另一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祸可以转化为福,福也可以转化为祸,但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如此。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不能转化的。

另外,老子认为,对立面既然互相转化,也就很难确定事物矛盾的主次方面,这就是“其无正”。正是因为“其无正”,所以才“人之迷,其日固久”。

正所谓“反者道之动”,是正是奇,是善是妖,都只是一时之道、权宜之道,不是常道。认识到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不利的局面下,尽快扭转局面。同时,在你被认为是正是善的情势下,怎么样警惕复化为妖、复化为奇,怎么样防止再次陷入逆境。

至于“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与孔子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提倡一种美德,同时防止它的过分与极端化。

老子提醒方正的人,要注意不割伤旁人;提醒锐气十足的人,注意不刺痛别人;提醒直言的人,要把握好分寸;提醒风光无限的人,别自我炫耀。总之,一切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相关文章

  • 坦然面对得失,将柳暗花明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祸中有福,福中有祸。天下无正祸正福。非...

  • 百字瞻瞻3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道德经 . 第五十八章》 ...

  • 道德经(58)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

  • 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其政闷闷[1],其民淳淳[2]; 其政察察[3],其民缺缺[4]。 祸兮,福之所倚...

  • 跟《道德经》学生活: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意思是,灾祸啊,幸福依傍着它;...

  •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4个笔记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 其政闷闷[1],其民淳淳[2]; 其政察...

  • 福与祸

    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 《老子》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 心观《道德经》(60)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 58-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8-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意思是说:灾祸吧都是福分造成的,而福分吧都是灾祸引起...

  • 跟《道德经》学生活(58)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原文: 其政闷闷[1],其民淳淳[2]; 其政察察[3],其民缺缺[4]。 祸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德经》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xn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