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chún)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qí),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政治宽厚,人民就淳朴;政治严苛,人民就狡狤。
灾祸啊,幸福倚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之中。谁知道他们的究竟?它们并没有一个定准!
正常可再变为反常,善良可再变为邪恶。人心的迷惑,由来已久了。
因而有道的人端庄方正而不不伤人,棱角分明而不害物,直率而不无所顾忌,明亮而不光芒耀眼。
我的心得体会: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上天很公平的,不会让你永远倒霉,也不会将所有好事全让你得。谦虚点有益,低调作人压力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物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变,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见好就收才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应有态度。
老子反对为政苛细,明察秋毫,包揽一切,干预一切。我们有一些说法,如抓大放小、宽以待人、宜粗不宜细等,也是这种思路。相反,事必躬亲、无微不至、心细如发,是修表、精密仪器等行业从业者必备的品质,但是对于领导人、管理者来说,未必总是正面的特性。
紧接着,老子通过对闷闷与察察的辨析,顺势引出祸福的转化问题。闷闷看似不佳,却能使人民自然淳朴。察察看似精明强悍,却会使人民变得狡诈。做人做事,切不可只看一面而忘了另一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祸可以转化为福,福也可以转化为祸,但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如此。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不能转化的。
另外,老子认为,对立面既然互相转化,也就很难确定事物矛盾的主次方面,这就是“其无正”。正是因为“其无正”,所以才“人之迷,其日固久”。
正所谓“反者道之动”,是正是奇,是善是妖,都只是一时之道、权宜之道,不是常道。认识到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不利的局面下,尽快扭转局面。同时,在你被认为是正是善的情势下,怎么样警惕复化为妖、复化为奇,怎么样防止再次陷入逆境。
至于“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与孔子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提倡一种美德,同时防止它的过分与极端化。
老子提醒方正的人,要注意不割伤旁人;提醒锐气十足的人,注意不刺痛别人;提醒直言的人,要把握好分寸;提醒风光无限的人,别自我炫耀。总之,一切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46019/6e2b81ea85359f7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