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脏包,其实是一款起酥面包,其包裹着特制香醇的巧克力馅儿,外面淋上一层巧克力酱,再洒落可可粉,看起来确实脏脏的,吃完以后嘴巴和手上会沾上巧克力而变"脏"因而得名"脏脏包"。
图片来自网络因其口感极好,网上爆出在实体店购买时经常需要排队,最终成为一种供不应求的网红爆款小吃。
图片来自网络上面再洒满可可粉。轻轻拿起来,内层中有流淌的巧克力酱。一口咬下浓香巧克力会在口中伴着柔软细腻面包香,令人满足。
图片来自网络吃完一看手上还有一层可可粉,可不要小看这可可粉。各种巧克力蛋糕、面包和饼干里总有它的身影。
它是最常见的西点烘焙原料之一,因其特殊的粉末性状更易融合,且带有浓郁的可可风味,从而被广泛运用。
此外,可可粉含有钙、铜、镁、磷、钾、钠、锌等微量元素,相较可可脂和可可液块中的含量更高。
图片来自网络天然可可粉呈浅棕色,为弱酸性,酸碱度(PH值)在5.3到5.8,味道强烈、口感酸涩。碱化可可粉则从棕色、红色至黑色不等,PH值在6.8到8.1,呈中性或弱碱性,经碱化后的可可粉降低了苦味、改善溶解度,并能提升香气,更适宜制作西点和可可饮品。
最优质的可可粉,也作高脂可可粉,脂肪含量在22%-24%之间,约是普通可可粉的2倍(低脂可可粉的脂肪含量在10-12%,中脂可可粉则为15%-16%。)。通常,可可粉的脂肪含量不会直接标注在标签上,但只要你留心产品的营养标签就不难发现:譬如,如果每5g可可粉里的脂肪含量超过1g,那就是高脂可可粉。
图片来自网络所以了你要是吃脏脏包可以留心,看看是不是用的高脂可可粉啦!因为脂肪能释放风味,在制作可可热饮、蛋糕和饼干等西点时,运用脂肪含量更高的可可粉,口感会更润滑、更有“巧克力味”且风味均衡。
来看看可可豆长啥样?
可可树(Cocoa Tree)所结出的可可豆(Cocoa Bean)为可可粉(Cocoa Powder)及巧克力(Chocolate)的基本原料,可可树学名为(Theobroma cocoa),主要生长于赤道以北20度以内及赤道以南,属于热带雨林、雨量丰富的地带,包括中南美洲、中西非洲诸国、墨西哥、加勒比海岸岛、菲律宾、爪哇、萨摩亚群岛等...
图片来自网络可可豆在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味,有得会带点果香、有的则是有烟熏的风味。我们国家1922年才开始在台湾的嘉义、高雄等地引种。咱们大陆现主要种植地在南海。
图片来自网络传说,16世纪初期,一支西班牙探险队探访墨西哥高原腹地,他们一路翻山越岭,极为艰辛,队员们个个累得腰酸背疼、筋疲力尽。
正在这时,从山上下来一队当地的原住民,看见探险队员们一个个无精打采,友善的原住民立刻从行囊中取出几粒黑乎乎的“豆子”。
豆子被碾碎并加水煮沸,顿时一股浓郁的芳香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探险队员们喝了这水以后,没一会儿工夫,就好像被施了魔法,体力迅速得到恢复。
图片来自网络原住民骄傲地说:这可是神仙饮料啊!
原来这种黑乎乎的豆子就是可可树的果仁——可可豆,而人见人爱的巧克力就来自可可豆,因此可可树被称为巧克力的“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因为珍贵还曾经当过货币
可可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而据考古发现,早在3000年前的玛雅王朝时期,玛雅人和托尔特克人已经懂得利用可可豆,制成贵族的饮料。
由于种子十分稀少珍贵,当地人甚至把可可豆作为流通的货币使用。
第一批邂逅可可的欧洲人是公元1512年哥伦布及其船员。而欧洲人对于巧克力饮料的最早认知源于公元1519年西班牙人发现Aztec帝国消耗大量的可可饮料。
公元1544年可可豆和其他农产品被引进到西班牙,后来又传播到法国、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继而风靡全球。
为满足对可可饮料的巨大需求,法国在加勒比海设立了可可种植园,西班牙在委内瑞拉和菲律宾也建立可可种植园。
公元1753年林奈正式为可可命名,属名Theobroma源于希腊语,意即“神的食物”,种加词cocoa源于土著古雅玛语kakaw。
然而,据美国海洋大气气候组织专家预计,全球变暖在未来30年里会给可可产量带来严重打击,从而导致巧克力供不应求。所以有可能未来会更昂贵的。
可可是一种热带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充足的水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