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40124/89e4a126d8bfee77.jpg)
模板与原型的区别。
模板通常是偏见造成的,对人物过于简化的概括。
原型是全人类看人经验的总结,而不是个人判断与假定。
模板可以用来描绘一个原型,但这只是一个浅薄的模仿,是用来创造人物的一小部分。
那么原型究竟包括有多少的内容呢?
~~
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要描绘的角色,让他在你的眼前活过来,走到你面前。
他的脸,是饱满的还是瘦削的?为什么?
他的眼神,是锐利的,还是带着永恒的悲伤?
他的皮肤,是粗糙的还是细嫩的?是黑的还是白的?
他的头发,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直的还是弯的?是乱蓬蓬的还是很整洁的?
他的年龄,处在哪个阶段?与他的外形互相匹配吗?
他的体型,是丰满的还是健硕的?
他的风格,是时髦的还是老土的?
你喜欢这个角色吗?为什么?你得弄清楚,你为什么打算要写他?
~~
这些问题问完了,再来想一想,你故事中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他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他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本能还是思考也或者是情绪?
他想要改变世界吗?
他住在哪里?描绘一下他的卧室,这是最私人最隐秘的地方,也是最能够彰显性格的地方。
他对自己的外貌满意吗?他对家庭的看法是什么?
他有哪些爱好?他的朋友是什么类型的?他觉得自己喜欢掌控周围的一切吗?
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什么?有没有有时候像孩子一样?
这些问题如果有基本的答案,那么你就能够看清楚这个角色跟哪一个圆形最吻合。
~~
角色性格只有保持连贯和连续性,才能让读者感到他是活生生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
要学会审视自己之前的故事里,是否设置了一些不符合这个原型的性格元素。
设想一下。
一个睿智严肃的警察,突然来到了一个幼稚园,和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孩子,他要如何应对?
一个八面玲珑的商人,突然来到了一个特殊的疗养院,面对一群智商各异的人,他要如何应对?
这些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学会的技能,如果要强行表现,女儿就要用他们的身份或者角色,去体验那种生活,才能够在故事中表现出那种强烈的代入感。
否则的话,就会让读者感觉这个角色不真实。
~~
很多作家都建议,创作要直面自己熟悉的生活。
可是仅靠自己一个人,生活圈子是相当有限的,要实现创作就需要去体验生活。
这就是一种所谓的采风,或者深入体验。
印象中有一个外国作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监狱里生活一段日子,和监狱里的犯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离开之后,才能够进行精彩的创作。
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作家,他们经常以打工者的身份,进入到每一个工厂某一个车间,去工作几个月的时间,离开之后就进行了优质的创作。
这样的行为就是对角色体验的一种保障,就是能够对故事里的角色,进行强有力代入感的一种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