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题征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 拂尘记 | 来源:发表于2017-05-17 07:48 被阅读279次

    一夜梦醒,头疼。或许是被头天“母亲节”刷屏的缘故,梦里的母亲又如往常一样,年轻健康忙碌着,我心底总会有一丝疑虑,这次是真的吗,这次不会是虚无飘渺的梦了吧。只是醒来,一如既往地疑虑成真。

    梦幻

    我从不过母亲节,即使现在我也是一个母亲。“母亲”两个字是我心头的一根刺,在我20岁那年,随着母亲的离去,深深扎入。二十年过去,那已经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我早已学会与它“和平共处”。除了一年两次,它会提醒我它的存在。

    从小我就是个自卑的孩子,小时候家里条件差,唯一的骄傲是成绩好。只是当成绩已然不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后,我失去了自信。当高中外出求学,我总认为我是全宿舍经济条件最差、长得最丑的人。常常夜半醒来,再也睡不着,想着生病的母亲、辛劳的父亲、日子艰难,未来迷惘……直到天亮。

    20岁那年,母亲去世。我回到农村,做着我不喜欢的工作。工资微薄,经济困难,没有朋友,没有理想,内心迷惘。长达一年多时间里,每夜二点准时醒来,辗转到天亮。我开始对于一切都失去兴趣,感觉每天是在“慢性自杀”,日复一日,我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那时还是九十年代,网络没有普及,只有电视电台。我在听广播时,听到“百忧解”的广告,对照广告里的一条条症状,我越来越确信我得的就是抑郁症。鼓足勇气打去电话,问到价格,我只能无奈地死了心——实在太贵,我买不起。

    这样的日子熬了两年,这两年里唯一的发泄就是每天的日记,每天写几点睡几点醒,想了什么,梦了什么……

    日子终于有了点起色,工作升职、日渐受到别人的尊重、相亲……我以为从此我就会开始一帆风顺。

    生活不易,不久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农村的工作没了,唯一的转机是谈了男友,最终“修成正果”。我们一起离开农村,开始白手起家创业,刚开始两三年,生意没有起色,我们带着牙牙学语的儿子,日日辛苦,却没有半点积蓄,只够糊口而已。只是辛苦忙碌中,倒也没有“抑郁”之苦。

    奔忙的日子

    一晃到了2009年,生意有点起色,儿子上幼儿园,我开始有空闲。两三年间周围与我们同时起步的三家同行都开始抓住机遇“大发展”,只有我们还是规模最小、赚得最少。原本和谐、平等的格局被打破,我时时感觉己不如人。直到有一次他们三家单独行动,唯独撇下我却被我无意间撞破,那瞬间大家都尴尬极了,我识趣地快速离开,回家偷偷哭了一场,我把她们当成最好的朋友,无话不说无话不谈,我以为她们也一样对我,可是她们三人却孤立了我。

    原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朋友,成了心有芥蒂的陌生人。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到自己被伤害、抛弃、蔑视,因为之前,我对于她们的依赖与看重,在某种意义上比亲人还亲密,当自以为坚不可摧的亲密突然间坍塌,我感受到了痛苦与黑暗。那三个月极其痛苦,感觉自己陷入深渊,旁边有一只“黑狗”虎视眈眈。

    这时第一根把我拉出深渊的“救命稻草”出现了——电视上有个主持人介绍了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一下买回了一套三本——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宽恕就是爱。

    我的第一根救命稻草

    花了三天,三本书看完,我长舒一口气,对于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三个“朋友”,我不再厌恶、愤怒,我从心底原谅了她们,她们也许是为我好,怕我用钱;也许就是认为我赚的钱比她们少,不愿我进入她们的圈子,不管是何种原因,我都能接受、面对。第一种可能,我应该理解并感恩她们。假如是第二种,我应该做的是和耻而后勇,努力奋斗,直到有一天能够与她们平起平坐。宽恕了她们,我终于解放了自己。

    之后,我一如既往地与她们和平共处,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我后来又买了张德芬的《活出全新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以及她介绍的其他心理学类的书籍。我开始关注心理学的知识,开始进行各种身心灵成长修习,我渐渐学会与自己和平共处,学会反观内心,从高处俯看自己,真实地接受内心真实的自己;学习着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及时告诉自己何时该调整何时该放开;学会不去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学会内心深处为自己而活,学会“精简”朋友圈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学着努力组建内心强大的“自我”……

    心情放松,身体健康,生意进入正轨,一切都在好转。经历买房、装修、搬家、考试、拿证……各种忙乱过后,日子突然不可思议地清闲下来,每日无所事事,每天的任务就是接送孩子、做饭洗衣,我又开始恐惧,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觉得我的生活失去了价值,我又一次体会到了情绪低落与说不出来的不快乐。

    只是这一次我没有深陷太久,我意识到自己情绪低潮,马上对自己说:“你需要调整,需要找点事情做。”

    熟悉的截图

    我在网易公开课上搜到了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开始是那名字吸引了我,后来才知道那是泰勒·本·沙哈尔主讲的“积极心理学”,他说,他讲的都不是什么高深、独创的理论,他要告诉我们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根本不去重视的知识、方法、心态。

    比如,我们要知道,想要从A到B,目标达成的过程是一条螺旋形的曲线,而不是通常我们认为的直线。当我们在螺旋形曲线的往下通道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失落痛苦,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想通过直线最短的距离到达目标。当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在目标实现的过程里出现的困难挫折,就会多些理解和接受度,就会更加努力地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又比如:人的幸福感是有一个基准线的,我们一般的感觉都在围绕着这个主轴螺旋形前进。在没达成所谓的成功之前,人们会说:假如能够达成目标,那么我一定可以幸福,而且永远幸福下去。而事实并非如此,目标达成后,即使在一段时间内,幸福感达到峰值,可是几周或几个月过去,幸福感又会回落到原来的基准线,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怎么提高这根基准线。

    对于这点,我有深切体会。在没买房的那几年,我常常会想,在这个城市里,什么时候某幢楼里某扇窗户里的灯光属于我,那么我一定会从此幸福。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真的有一天,我如愿以偿拥有了那片灯光,却没有之前想像的那么多快乐,接踵而来的有经济压力、房贷、装修、物业种种烦扰与压力。

    沙哈尔的课程很多很长,全英文教学,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我来说,听课很吃力,需要大量时间慢慢学习、体会,但是我认认真真听了两遍,做了很多笔记。听得越多越仔细,体会到的东西就越深刻。

    用旁观者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

    对我来讲,张德芬的书是积极心理的启蒙,听沙哈尔的课则是对于积极心理学更深入的学习与认知,并学会应用在实践中,使我能够及时面对处理自己的情绪。学习再多理论,不应用于实践,都是白搭。真心建议正处心理低落期又有空闲的人,能够认认真真听至少两遍沙哈尔的课,即使当时感觉所获甚少,但是在今后的生活中,影响深远且绵长。

    如今的我,生活还是免不了有烦恼有焦虑,但是不管多少,我都能及时调整、自如应对。我常常会想,我人生的前三十多年没人帮助没有网络,过得如此自卑、纠结、郁闷、灰暗,错过无数美好;值得庆幸的是,我终于遇上了张德芬、遇上了泰勒·本·沙哈尔,遇上了积极心理学,从此我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今的我始终相信: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未来我会过好每一天,不再虚度任何一寸光阴!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文正在参与从心,遇见幸福| 一次可以朗读与听见的心理专题征文,你也来吧!www.jianshu.com/p/d44e3ac9239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不稀:没有经历过那种低谷。无助倒也有,不过跟你比小巫见大巫。跟你比我简直大幸。请相信我一直在。
        小不稀: @徐陈青悦 恭喜恭喜啦
        拂尘记: @小不稀 第一次上了首页😜
        拂尘记: @小不稀 感谢,相信你一直都在😀
      • 05352865c862:看完很受震撼,这样的心路历程有些是我也有过的,我觉得你真的很棒,值得我学习,也很鼓励我。最近注意了很多写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价值观等影响的文章,我觉得你的文字里也一样有。我们知道这些纠结拧巴的人生经历是怎么来的,那就接收正视理解自己,努力提醒改造升华自己,接纳那些痛苦,让他们慢慢变成坦然的回忆吧。加油亲爱的,我爱你!
        拂尘记: @小野美智子 感谢理解,是有,不过现在已经看开很多
      • 蓝心百合:我也喜欢张德芬,也常常受情绪的困扰。希望能成为朋友,一起学习进步!
      • 爱瑋儿:情真意切,鼓励鼓励
        拂尘记: @爱瑋儿 感谢😀

      本文标题:【心理专题征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gr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