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树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16b6e7c799c729c6.jpg)
吴松超老师的这本《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分为11章,如果每章我写一篇文字的话,至少我能写出11篇,当然这11篇也只是一个虚值,我肯定会写出比这个数值更大的一个数,因为在读第一篇的时候我就找到了很多思想共鸣,这足以让我激动万分,就像我找到了多年来失散的自己一样,爱不释手。
我连着发个两个朋友圈。一个图片发的是我下午蒸出的包子,一张是我这个假期买的书,发完之后我开始观察结果,我发现大家对我新蒸的包子更感兴趣,而且乐于评价,点赞人数六七十个;而关于书籍的图片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人点了赞。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d44d5daf89d59957.jpg)
这是不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我对身边的人提出假期大家一起读书的时候,小伙伴们没有一个愿意追随我的脚步,但她们都愿意送一朵小红花给我。
我突然再次感觉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在读书的路上我依然孤独寂寞,读书尚且如此更别提写作了。
十多年前我开始写作的时候为难的掉眼泪。一来不会写,二来不知道写什么,但是那时候自己又不想放弃,我在学生面前立下军令状,我一定要写出一个博腕证明给学生看写作其实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立志这件事,首先是立,然后才能做到励,好在我是一个有了目标就能坚定下去的人,果然从那一刻起我就走上了读写之路,而且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我喜欢吴超松老师对“道德”一词的诠释。他说每个老师应该先知“道”,然后才是“德”。每个老师都需要明晰师道是什么,然后以“术”启“道”,由“道”求“德”,进而形成师德,让师德成为成为一种品质,一种生活方式,而写作就是教师通往职业幸福之路的捷径。
可是,最正确的路往往是最难走的路,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现在回望过往的日子,总还是会被自己没有被冷嘲热讽打倒而感动。
没有时间其实不是拒绝读写的理由。我所有的写作向来都是见缝插针。写的好坏我不评价,重要的是自己在无限忙碌的时间里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时间,这无形中让我大大提高了效率。
直到现在,我的思考一直被带在路上,甚至我跑步,做饭的时候我的大脑都在规划着我这一天的安排或者思考一个问题,我养成了做事从不拖延的习惯。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汇来定义写作给我带来的最大益处或改变,我想说是高效。
很多时候我们忙,其实一天下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忙基本上都是“盲”,我们感觉累,是因为这些忙没有意义,我们并没有从繁忙中得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有智慧的老师,不会漠视写作。
我喜欢这句话,这句话让我心生欢喜,最起码我还可以和智慧连在一起,也让我在一起被确认我一直追求的道是多么正确。
教育类的文章从来都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而且只有做得好,才能写得好。
语文书中的古文《庖丁解牛》讲的就是教师写作与教师成长。庖丁是一个屠夫,却能够“悟道”,他对“道”的参悟是在工作实践中随着专业技能的提升而渐渐完成的。
写作,之所以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在于它是一种高效的思考手段。在不断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养成独立思考与研究教育问题的习惯,在写的过程中,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更为深刻,清晰,这样的收获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能力和资源。
书中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发达的网络与社会媒体正一刻不停地在稀释、消解着学校教育的努力,与教师争夺稀缺的注意力,提升影响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理念的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试想,在职位权威之外,你的影响力还来自哪里?
在职位权威之外,我们的影响力还来自哪里?我们靠什么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我想说,是文字!
文字,就是最大的影响力。
若没有历史文字,北京故宫就是一群房子;没有故事,长城就只是城墙和一堆烂砖。同样,如果老师做一辈子教育,没有沉淀一些故事,留下一些文章,那教育人生也会显得干瘪、黯淡无光。
所以,写作会让声音传播的更远,写作锤炼的思想穿透力会使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2022年我的愿望很简单——做一个有影响力的老师,实现这个愿望也很简单,那就是写作,用文字传播思想,用文字影响更多的人。
我越来越喜欢做脚上沾满泥巴的老师,越来越喜欢研究。我知道我们必须多观察,多反思,多写作,才能过上“研究的生活”: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学校的教学状态,研究自我的状态。
普通老师和教育家的差距是思想的高度差距,其中思考与写作有非常重的分量。
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哪怕刚开始的每天只能写几句话也要坚持,我们要相信量变引起质变。
当然当我们拿起书读的时候,学生才会愿意读书,当我们会写作的时候,学生才会热爱写作,否则一个不热爱读写的老师给学生谈读写的种种好处,这就有些讽刺的味道在里面了。
读写从来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而是我们师生一起教学相长的事,更是给自己孩子做好示范的一件事,没有智慧储备,单纯想靠说教立足的理念已经过时。
我们必须用读开启自己的全新的生活模式,用写做更启迪人心的教育,谁能更早认识到这一点,谁就能早日觉悟,更快捷地成就自己。
所以我想说,请不要漠视写作!
当然我很期待更多的人一起行走,一同成长,用笔下的文字开启我们幸福的教育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