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书阅读时差党哲思
苏格拉底——为哲学而死的殉道者(一)

苏格拉底——为哲学而死的殉道者(一)

作者: 三月如兮 | 来源:发表于2017-09-07 11:57 被阅读0次

    —这是付萍的第35篇原创文章—

    审判现场

    审判这天到了,法庭上至少来了五百名雅典同胞,高大的立柱式建筑返照出清冷严峻的光辉。座上的五百个人中有的人带着戏谑嘲笑的表情,也有的人神情凝重,悲伤之致。这是一场公诉审判,现场气氛严肃而庄重。

    他伫立在法庭上显得很瘦小,狮子鼻依旧还是他最突出的特征,身材矮小的他朴实平凡,穿着并不光鲜的破旧单衣;年迈七十,背部有些佝偻,虽然面部早已皱纹纵横,眉宇间却智慧矍铄,凸出的眼睛散发着锐利而又平静的光芒。

    他被自己的雅典同胞公民起诉了,面临着死刑的判决。被指控的罪名一:不信奉城邦的神;罪名二:败坏青年。按照雅典城邦的法律,他可以为自己辩护,并进行两轮投票。

    认知苏格拉底

    时间从公元前339年的古希腊回溯回来,这位被审判的人是谁想必大家已然猜出。是的,他就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苏格拉底。

    在CT君分享给我的每天听本书的音频中,关于描述苏格拉底的听书音频陆续有好几部,每一部音频静下来听完之后我都会认真的看一遍笔记版的音频文稿,有好几部在听书的过程当中我都深深陷入沉思,关于苏格拉底对理想和哲学的坚持让人叹服,这些光辉的哲思都会让我汗毛直立。

    显然,这些音频和文字笔记给我带来的收获很大,在此之前我对苏格拉底的认知当中仅仅是限于书本里的浅显的名称理解,喔,他是一位古希腊历史上有名的哲学家。可是对于他一生主张的哲学思想、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有着怎样的人生转折和经历、他为什么愿意用一生的时间都用来和别人不断地检审和辩论?... ...这些我未曾了解过。

    历史上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会被雅典同胞公诉?他如何为自己申辩?为了坚持自己的精神信仰他为什么甘愿赴死而放弃可能的赦免机会?甚至在临终时为什么连狱卒都替他流泪?

    在古希腊的哲学史上苏格拉底之前已有一些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理论和思想都是关心的是自然的问题,比如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间万物是怎么生成变化的,风雨雷电如何产生的等等,他们也被称之为自然哲学家,他们对人和人身的问题关注的并不多。

    古罗马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是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哲学从天上召回到人间来,让哲学来探寻善恶的问题。所以说,苏格拉底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向——也就是从自然到人身的转向。

    苏格拉底认为人最好地、最重要的四种德性是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苏格拉底的一生都述而不著,我们只能从同时代的记载里从侧面了解到他。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他的两个弟子,一个是柏拉图,另一个是色诺芬。

    他们笔下,虽个人描述口吻和观察点不一,但都详实的描述了对恩师言行的记载。同时,也就是我听的这几部音频著作:柏拉图的《婓多》、《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等还有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这些也都是后世了解苏格拉底一生的重要著述。

    在此我想把我所学习了解到的、重新认知的苏格拉底向大家做一个展示和诠述,给大家分享一下苏格拉底的哲学和理想。

    苏格拉底

    如果我说,每天谈论德性,谈论别的你们听我讨论的事情,听我检审自己和别人,这对人来讲是最大的好——因为对人来讲,未经检审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的虔诚与节制

    苏格拉底是相信神的,而且也经常劝说朋友也要相信神的指引。这时一定会带有他一贯的说服别人的口吻:用带有引诱或者暗示性的话语,让他的对话者自己说出“答案”。人们总是会试图坚持自己说出的东西,因此也就更容易被说服。

    参加雅典公共的祭祀活动时,他向神的祷告不同于一般人。他不会祈求神给自己金钱、官职等具体的东西,而是只祈求神赐予自己神认为恰当的东西。他说,神给人的学问设定了限度,人类学问和技艺的最高秘密都掌握在神那里,这个最高的秘密就是“未来”,人作为有限的存在者,不可能拥有关于未来的确定知识。

    苏格拉底是最节制的人,他从没有任何多余、过分的欲望。且也以身作则的给周围的人树立了节制的典范。

    一天,在和另一个朋友讨论自制的时候,苏格拉底讲述了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 赫拉克勒斯的选择,试图说服这位朋友自制和追求德性的生活看起来好像痛苦,但是很快就会苦尽甘来,而看似轻松惬意的享乐生活,却会让你付出巨大的代价,遭受悲惨的晚年。

    这个寓言故事印证了赫西俄德在《劳作与时日》中关于德性的著名说法:追求节制和德性的生活最开始很困难,好像违背了你的本性,这就像爬一座陡峭的高山,但是当你真正达到了德性的顶峰,就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容易了,一马平川地享受人生的幸福;而如果你选择作恶的生活,刚开始会非常容易,随时可以开始,就像坐上了一个就在你脚边的滑梯,但是当人生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就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神是什么都不需要、完全自足的,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需要,也实现了自足,那么他就成了神。对人而言,尽可能少地受制于外在事物,尽可能节制地生活,就是最接近神的状态。

    雅典学院

    审判中的一辩和二辩

    “为什么被起诉?”、“我为什么无罪?”

    他遭到人们怨恨的最初起因是多年前的一则神谕:德尔菲阿波罗神庙的祭司说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加智慧。

    苏格拉底对此感到困惑,因为他明明知道自己非常无知,于是他开始走访那些有智慧之名的人,试图证明神谕是错误的。经过一番检审,苏格拉底不得不相信神谕是对的,因为他发现自己是唯一一个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正是在这一点上,他比其他人更加智慧。

    我唯一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他走访过政治家、诗人、工匠、以及所有的愿意和他讨论问题的人,不管男女老少,城邦人或是外地人,不管是自由人还是奴隶,也正是在不断地走访和游历辩论中,在不断地揭示其他人无知的过程中,他给自己招来了普遍的怨恨,这些怨恨最终导致了对他的正式指控。

    他对自己的哲学生活进行了经典的辩护,即使宁可去死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把自己比作神馈赠给雅典人的一只“马虻”,一生的使命就是不停地叮咬雅典这匹昏睡的骏马,让雅典和它的公民们保持警醒,让他们关注自己灵魂的健康——也就是各种德性或美德,而非外在的金钱、荣誉或者身体的享乐,只有我们的灵魂才是真正的自我,因此自己是雅典的恩人,而非罪人。

    他的辩护给指控者们招致了普遍的不满,很快,法庭的第一轮投票结果出来了,有221票认为他无罪,280票认为他有罪。

    他的指控者主张死刑,而他在回应中比之前表现得更加自愿求死。果然,在第二轮投票中,法官们判处他死刑。

    所谓的怕死,不过就是并不智慧而自以为智慧,自以为知道自己并不知道的死亡这件事。

    苏格拉底的临别讲话

    苏格拉底向对向指控他的人说道:“其实躲避恶行比躲避死亡更难,因为只要稍不留意,人们就会落入恶行的陷阱,从而伤害自己的灵魂。”

    他同时安慰他的学生、家人、朋友和支持他的人:“死亡要么是无梦的长眠——这样会非常美好;要么是还有来世,那么他可以在地府里继续和那些逝去的伟人谈话,考察他们是否拥有智慧。”

    最后,他平静的带着笑意的说了一句话:“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要去做的哪个更好,除了神之外谁也不知道。”以此结束了自己一生唯一一次在法庭上的辩护。

    苏格拉底之死

    为哲学而死的“殉道者”

    他其实知道,若只要按照雅典人喜欢的方式说话和做事,他就可以完全被无罪释放,可是他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哲学。

    他从不关心个人的生活、家庭,把全部的精力都用来说服雅典人关注自己的灵魂,他东奔西跑同各色人讨论关于虔诚、节制、正义和勇敢的德性都是为了让他们保持灵魂的健康,希望他们真正关心自己的生命。

    他以主动求死的姿态为自己和哲学辩护,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为哲学而死的“殉道者”。

    法庭上的审判结束之后,他被带进了监狱。正式的行刑日期是一个月之后,饮下毒酒。

    在接下来公众号的第36篇原创文章中我将继续进行第二部分的描述,苏格拉底行刑的当天以及与学生们讨论的关于灵魂不死的伟大论证,柏拉图一生的牵绊。敬请关注。

    — end —

    作者简介:爱好文学、热爱码字的积极正能量文青妹纸一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格拉底——为哲学而死的殉道者(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kv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