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三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为: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选材,一个是表达。
一、遇到的困难:
1.主线不明
本单元习作需要注意的是,文章的主线是真情,借助具体的事例,只是其中的一种写作手法。但是学生在习作中,有不少学生记述了一件事,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详细,然后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感情,这显然是错误的。
2.真情混乱
学生一篇文章中出现了多种情感,所表述的真情是混乱的。我看不到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3.题目与内容不对应
这个问题主要是文章中出现情感变化时,比如有学生写自己过生日,题目是感动,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自己以为家里人都忘记了的失落。正在难过悲伤时,家人给了他意外惊喜,文章结束。这是典型的文不对题。
二、问题的解决
1.针对主线不明的问题。
结合本单元两篇文章,《匆匆》、《那个星期天》,重新品析作者借助具体事例表达真情的方法。《匆匆》一课,为了表现时光匆匆中我的茫然无措,借助“洗手、吃饭、遮挽、躺在床上……”等事例,《那个星期天》写“这段时光不好挨”,借助“跳房子、拨弄蚂蚁、看云彩走、看画报”四件事。从文中可以发现,但是没有任何一件是详写的。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事例,是服务于情感的。
2.针对真情混乱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我在背课时,没有将作文指导与教学有效融合,我的大单元意识还是不足。《匆匆》一课的情感主线“无奈与惋惜”,没有起伏变化。但是《那个星期天》作者在写“盼望、焦急、惆怅、失落”的心理变化。编者用意很明显——两篇课文,一个情感单一,一个真情变化,是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写作模板。因此在写作之初要先确定自己想要表达的真情是什么?再仔细想明白,文章中的真情有没有出现变化,如果有那是什么?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情绪起伏?也就是先给文章定下感情基调,定下后再选择借助哪些人、哪些事、哪事物。
3.针对文题不对的问题
能够真正确定了情感基调,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情感单一的文章中,可以将文中所表达的真情做题目,如果文章中情感存在变化,那么无论用哪一个做题目,都难以起到概括的作用。
这篇文章是以自己的感受为情感基础,以自己的感受表达人间的真情。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自己,以自己为中心点,搜集所有的支撑起情感的事、物,甚至人。重点交待“怎么样”,而不必写“为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