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才子晏殊10

作者: 绿阴冉冉 | 来源:发表于2023-01-12 17:36 被阅读0次

蒙遭御史弹劾,晏殊被外放宣州,这是第一次被贬逐出京师,他一度情绪低落,不管做什么事,都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

不久,他的这种情绪便如烟云般消散了,他发现做一个地方官相当于一个小皇帝,也没啥不好的,相反的,惬意极了。

晏殊在宣州干了不少造福一方的实事,如兴修水利、修路架桥等,一座作为地名而留下来的晏公桥,便是他当年“修举废坠”的政绩之一。

晏殊被贬宣州数月后,那个仁慈的刘太后渐渐冷静下来了,念及晏殊毕竟做过一点好事,于是又给他挪了个不错的地方,迁为南京留守,也称应天府。

离开了中枢,晏殊远离了忙忙碌碌的生活,在大家沉迷于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下,他不走寻常路,大搞教育事业,投资应天府书院。

据《宋史·晏殊传》记载:“大兴学校、以教诸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殊始。”

此时,恰好范仲淹为母守丧,居住在南京应天府。

晏殊早有耳闻他的名气,值此用人之际,果断地向他发出了执掌应天书院教席的邀请。

谁料,范仲淹一口回绝:“晏大人,我老范学识有限,何况正在居丧,不便出来上班。”

晏殊微微一笑:“老范,我听说十年前有个哥们在这里读书,口口声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哥们现在哪里去了?”

范仲淹一听,惭愧地一抱拳,说:“晏大人,你够狠,甭再激了,老范明天就来上班。”

主持教务期间,范仲淹以校为家,勤勉督学,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倡导时事政论;支持晏殊发起史称“庆历兴学”的教育改革,彻底扭转了北宋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

晏殊给书院定下了好几条规矩:

首先,应天府书院要重视道德教育,将读书明理、格物致知作为日常教学的主要方面,让学子的平均道德水平达到相当高度;

其次,应天府书院打破门户之见,互相学习。要求书院的风气是倡导求同存异、互相切磋,在完善自身的同时,借鉴别人的长处,让学术思想百花齐放;

最后,要求应天府书院鼓励创新精神。书院的教学内容始终和最新的学术思潮保持一致,走在时代最前沿,书院毕业的学生们从不迷信权威。

于是,书院的名声大震,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从四方云聚。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晏殊培养出大批的人才。晏殊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当他的学生们成长起来后,纷纷支持他的教育改革,从而选拔出了更多的人才,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里后来成为了北宋的“人才储备基地”,中华民族的文脉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相关文章

  • 北宋才子晏殊10

    蒙遭御史弹劾,晏殊被外放宣州,这是第一次被贬逐出京师,他一度情绪低落,不管做什么事,都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 不久...

  • 北宋才子晏殊06

    与晏殊同为太子舍人的,还有神童蔡伯俙。 蔡伯俙从小聪慧机敏,他不像其他孩子不谙世事。他会说话,会做事,深得长辈们的...

  • 北宋才子晏殊08

    1022年,赵祯只有十二岁,不足以肩负重任,于是先皇宋真宗驾崩时立下遗诏,由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章献明肃太后...

  • 北宋才子晏殊09

    晏殊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从一个五品太子舍人超升为朝廷中枢重臣。 然而青云之下便是深渊,若是把握不...

  • 北宋才子晏殊04

    晏殊凭借出色的才华和本性中的素朴淳厚,年纪轻轻的他如鱼得水,一路高升。然而,在他虚弱的皇冠之后,不幸接踵而至。 当...

  • 北宋才子晏殊05

    晏殊新婚燕尔,官运亨通,随后又得到了一连串的超升,“岁中,迁尚书户部员外郎,为太子舍人,寻知制诰,判集贤院”。 这...

  • 北宋才子晏殊02

    14岁那年,晏殊顺利通过殿试,提前得到了多少士子穷其一生也得不到的进士身份,并提前穿上官服,从此跻身于食皇粮、领俸...

  • 北宋才子晏殊03

    秘阁里的书山书海,让晏殊如获至宝。与书相伴的日子,不知多惬意!他的心简直要飞起来了! 小时候,晏殊的家里是没有书的...

  • 北宋才子晏殊07

    赵祯性格贪玩不好学,陪读的晏殊百般劝诫,奉劝他读书学习,可是蔡伯俙不同,他积极陪伴太子玩乐。 有一天,宋真宗想考验...

  • 北宋才子晏殊01

    香楠峰,茫茫一片树海。山脚下,几座简陋的茅草屋错落有致地掩映于绿树丛中。屋前,是一块块金色的稻田,偶尔几只蝴蝶翩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宋才子晏殊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nb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