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哪位深有远见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政治经济决定文学”。纵观世界文学数千来来的起起伏伏,使我对这句话颇有同感。能将根本原因用寥寥数字深刻总结的,真可谓高人。
通过该启示,我又发现,政治和经济所能决定的,不仅仅是文学,而是方方面面的。
“机遇”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模糊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唯有等它出现时牢牢抓住。其实不然,很多情况下,机遇是有规律可循的,当一个人感觉到机遇即将出现,事先做好准备,那便是一种“先知”的行为。
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放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塞尼在许多年前便写成了改作,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搁置在废稿箱中,直到2001年发生著名的“911事件”,他便迅速翻出陈箱拙稿,予以润色,向出版社投稿。果然,美国民众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对穆斯林的深恶痛绝中,该书一经面世,即被哄抢而光。因该书颇具时代含义,至今仍风靡全球。但是否能成为一代经典,有待时间的沉淀。
对政治灵敏的嗅觉,使卡勒德·胡塞尼一举成名。而在数十年前,同样有一位极具政治眼光的作家,以同样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他是著名三大反乌托邦作品之一《一九八四》的作者——奥威尔。籍此出名的,不是《一九八四》,而是他的另一部名作《动物农场》。
小动物们多可爱呀!可能很多人会把它当成一部反乌托邦作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部以反极权主义为核心的寓言式小说。
一九四五年,反法西斯战争落下帷幕,纳粹战败,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随后不久,前苏联与美国进入长期冷战阶段。冷战的结果导致前苏联将巨大的资金投入军备竞赛,加之共和国成员内部矛盾不断涌现、激化,最终解体。
《动物农场》诞生的时间,正是一九四五年。尽管同盟国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欧美各国均对斯大林的极权主义极其不满,逐渐演变成日后的冷战。
所以,《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长期以来,始终被欧美政客加以利用,悲剧性地成为宣扬政治的口号,红极一时,销量斐然;就像如今美国《时代杂志》每年公布的畅销书,很多书边上都会打“*”号,说明这是本政治书,畅销的原因是党派大批量购买。这种书大部分都无实际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必将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动物农场》不幸被打上了政治书的标签,尤其是被误认为“反共”、“反苏共”,被东方国家拒之门外,唾弃践踏。而今时代已然开明不少,本着中立心态认真审视该书,逐步发现它仅仅只是反对斯大林政权的极权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恰恰相反,奥威尔本人也是一名积极,或者说狂热的民主社会主义者。这便是不能将《动物农场》归结于反乌托邦的真正原因。
时过境迁,书中的政治观点越来越多地被时间印证,仔细品味它,更是有妙趣无穷的感觉。
虽然书中的人物和情节皆有一定指向性,譬如:
拿破仑(公猪)——斯大林;
老少校(老猪)——恩格斯;
猪——政权领导阶级、利益集团;
吱嘎(猪)——意识形态和政治宣传的斯大林忠实支持者‘;
雪球(猪)——与斯大林政见相左的托洛茨基;
四头青少年猪——暗指苏共党内的新反对派,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和李可夫。
诗人小不点(猪)——无处不在赞扬斯大林的亚历山大罗夫;
九条狗——秘密警察,秘密特务;
拳击手(公马)——工人阶级;
紫苜蓿(母马)——花语“幸福与希望”,指的就是这层意思;
莫丽(母马)——同“茉莉”,花语“稚嫩无知的小女人”,物质主义者;
奶牛——农民;
绵羊——被政客愚弄的无知民众;
老猫——落后份子;
乌鸦——宗教教徒;
琼斯——白俄(非白俄罗斯,指沙皇贵族);
温珀——美国企业家哈默;
弗雷德里克——希特勒;
皮尔金顿——丘吉尔;
本杰明(毛驴)——洞悉一切政治本质的隐者,因生活在其中,不能多发表意见,只能偶尔说几句玄奥的话。应是指作者本人。
《动物农场》虽然是七十年前的作品,但其中的政治内涵颇耐人寻味。奥威尔从未踏上过苏维埃的领土,种种臆测不过凭报纸实事和个人臆想,不少地方过于主观,受自身派别局限,有斟酌之处。
可从另一个角度设想,《动物农场》既被用来作为欧美国家的政治宣传书籍,可见当时欧美各国对斯大林的独断专行恨之入骨,用当时欧美的主流眼光来看前苏联,也是一件相当有意思的事情。
【在注解故事之前,本人事先郑重声明:根据《动物农场》中的情节,作客观政治解读,不设观点、不持立场、不具指向性、仅出于客观中立的地位,从奥威尔这位民主社会主义者的角度解读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俄;如读者对其有曲解或片面误导及造成的后果,皆于本人无关。】
第一章
十月革命
劳少校在庄园农场里召集一众动物开会,指出当前种种弊端,对广大人民群众造成的沉重负担。他号召所有动物奋勇反抗,敢走庄园农场主琼斯,以名主平等的形势推翻暴政,实现社会主义。
这段描写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前夕,白俄血腥镇压工人阶级,大力发展寡头私有化建设,加速资本主义国家进程,致使无数广大群众百姓生活艰难。以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念的无产阶级,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誓以将其推翻,建设一个以无产阶级为力量的社会主义国家。
老少校暗指恩格斯,他所唱的《英格兰的生灵》便是大名鼎鼎的《国际歌》。一时间,动物们纷纷响应。
白俄的镇压
琼斯在睡梦中听见响声,用猎枪在墙上射击,迫使动物们仓皇而逃。
白俄为巩固利益集团优势,不断镇压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对动物射杀便是这层意思。至于子弹都打在墙上,说明工人阶级人数众多,东平而西起,南绞而北立,根本无法有效压制。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口号宣扬
拿破仑、雪球、吱嘎三头猪将老少校的歌开发完善成某种思想体系,向所有动物们宣传。众动物一一提出执意,皆被三头猪说服。
书中所说的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理论的片面解读。领导阶级向工人阶级灌输“马克思理论”,号召所有动物团结一心,推翻白俄统治。
无产阶级革命
琼斯把动物们饿了好几天,一头母牛实在受不了,顶开饲料棚的门。四名雇工用鞭子很抽母牛,所有动物在未事先准备的情况下,纷纷对主人攻击。琼斯带着妻子落荒而逃。
白俄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国家,因长期内部利益集团和寡头的权力集中,外强中干;且统治阶级和资本阶级是少数,而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人数众多。
众志成城下,掀起一股革命风暴,“十月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一九一七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庄园农场”改名“动物庄园”,代表了政权的更迭。
“十月革命”是继“巴黎公社”后的第二次无产阶级革命,奥威尔判断其必将沿袭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老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政治和故事进程的扩展。俄国是俄国,法国是法国,两者政权体制有很大的不同。简单比较,是不可取的。不过其中暴露的共同问题也不少。
被歪曲的马克思理论
动物门赶走琼斯,占领农场,成为农场的新主人,并将“庄园农场”更名为“动物农场”。三头猪经过研究,颁布了名为“七诫”的法典,即:
1、凡用两条腿行走的都是敌人;
2、凡用四条腿行走或长翅膀的,都是敌人;
3、凡动物都不可穿衣服;
4、凡动物都不可睡床铺;
5、凡动物都不可饮酒;
6、凡动物都不可杀任何别的动物;
7、凡动物一律平等。
“七诫”是《动物农场》极其重要的部分,大多围绕其中。它相当于动物农场治理的核心思想,一旦违反必将严惩。
事实上,作者把它比作列宁及其继承者歪曲的马克思理论,若以作者的观点去解读,那么“七诫”可以解释为:
1、所有资本主义都是敌人;
2、所有无产阶级都是同志;
3、以资产阶级为耻;
4、国家财产公有化;
5、坚决抵制资本主义;
6、同志间不得相互背叛;
7、阶级平等。
第三章
体制确立和利益集团
因为猪的智商最高(书中如此设定),它们制定各项举措重建动物农场。猪作为精英分子,负责学习、研发、辅导,以提高农场生产效率,而其他动物一律遵照旨意进行无偿劳动。所有口粮统一分配,可牛奶和苹果却被猪暗中占为己有。
的确,猪是最聪明的动物,毫无疑问将成为领导阶级,显然让拳击手这样只会干活,没有知识和头脑的动物来管理是不明智的。然而,动物内部的腐败已初现端倪。权利地位越高的群体,得到的利益就越大,且无任何监管机制。
从历史角度看,自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九一年,前苏联七十年内的腐败,令人咋舌。
斯大林时代:公然将干部的特权腐败制度化、合法化;
赫鲁晓夫时代:很多官僚特权被取消,但不足以从根本上消灭干部特权腐败;
勃列日涅夫时代:是前苏联腐败最为猖獗的时期;
戈尔巴乔夫时代:在国家全面腐败下,进行经济改革。国企变为股份制,部长们依然是股份公司的总裁。改革前的管理者,成为改革后的所有者。腐败问题不但未能解决,反而日益加剧,为最后的分崩离析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对无产阶级的态度
自动物农场造反,临近的狐苑和撬棍地两处庄园主,摒弃相互成见,瞬间达成一致观点,认为动物农场必不会长久,很快就会饿死。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英国、普鲁士等封建主义国家出于防止社会主义蔓延,维护自身政权体制的目的,向法国展开联合攻击。
在此期间,亦无差别。资本主义社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挑衅,一旦无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各国受到响应,将产生不可言喻的后果。因而纷纷摒弃成见,化敌为友,共同针对这场无产阶级革命。
苏俄内战
琼斯带着雇工杀回动物农场,雪球运用战术,以弱队强,率领动物奋勇反击,击败来犯者。期间,所有的猪都未露面,莫丽不知所踪,拳击手最为勇猛,它和雪球双双负伤,得到“动物英雄勋章”。该战役被动物们命名为“牛棚战役”。
雪球是领导阶级,拳击手是工人阶级,因为战术运用得当,加之众人齐心协力,尽管装备落后,依然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将敌人击败。
牛棚战役暗喻苏俄内战,1918-1920年苏俄击败欧洲十四国的武装干涉和白军叛乱,在前苏联被成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
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十四个协约国助白俄武装分子一起进攻苏俄。战事一度波及至外蒙古和波斯。
而红军方面,亦可看见“中国军团”的影子。
红军的军队政工制度,其萌芽诞生与“法国大革命”,在苏俄时期形成相对系统的体系。这使得红军虽在装备上劣于协约国,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和军队间的协调体系。
最终,苏俄击败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
第五章
苏俄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俄第一个五年计划牛棚战役期间,莫丽逃往,不知所踪;猪们躲在幕后不出力。可战争结束,猪又站上最高舞台,让绵羊颂唱“四条腿好,两条腿坏”。动物农场展开一系列工业建设,雪球为建造风车闭门画图纸。拿破仑突然站到台前,并在吱嘎和九条狗的扶持下,将雪球驱逐,甚至恶意诽谤雪球窃取拿破仑的风车图纸。真正创造风车的,是拿破仑。
首先,莫丽代表物质主义者,大难在即,各自溃逃,理所当然。
除了雪球,其他的猪在牛棚战役中不作为,暗指斯大林窃取托洛茨基在苏俄内战的战争成果。
故而,斯大林将其驱逐。一九二九年,托洛茨基被驱逐出境。历史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真实事件。这是一场苏俄高层的内部政治斗争。
“四条腿好,两条腿坏”的歌颂,那无意是政客的有意渲染,意思是:“无产阶级好,资产阶级坏”。
建造风车计划,暗喻苏俄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由于其工业水平落后,无法满足国民经济需求,民众文化水平底下,进而展开一系列工业和农业化发展,通过改造,使民众自给自足,从而提高生活水平。
但其困难重重,须举国之力而倾之。民众的生活条件艰苦,整日忙于生产劳作。
每当民众有异心时,吱嘎就会搬出琼斯管理农场时期的残酷暴政,让动物们感受到如今的日子虽然不好过,可再苦再累也比那段时期要好,何况现在的情况是:人人都是无产阶级,大家没有阶级之分。
第六章
清洗肃反
建造风车过程何其艰苦,好日持久。猪门占据了琼斯的房间,睡在他的睡床。“七诫”被偷偷吱嘎篡改,四头青少年猪站出来公然反对,被拿破仑处死。
斯大林采用极权主义,专段横行,将财产私有化,违背了马克里理论的初衷,当即遭到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和李可夫为首的新反对派公然反对。为巩固政权,党内出现了一场大清洗,大批与斯大林政见向左的人士惨遭杀害。
贸易往来
动物农场借助外力,采购先进设备,便找来律师温珀昨晚经纪人展开动物与人类的贸易。
当时苏俄科技落后,生产力严重不足,亟需机器设备,提高产能。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此人非常有指向性,他便是红色资本家哈默。他通过贸易的形式,获得了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和建立钢笔厂。他是位商业奇才,在苏俄最需要的时候,提供了宝贵的物资器材,使其渡过难关。
著名的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坏买卖;便是出于他之口。
第七章
极权肃杀
雪球的逃跑,四头青少年猪的惨死,在动物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拿破仑为雪球勾结弗雷德里克的罪名,进一步巩固其政治地位。一时间,动物们难以接受。三只米诺卡小母鸡为雪球辩护,一只鹅因私藏玉米棒子,一只绵羊因曾在饮水池内撒尿,两只绵羊蓄意谋杀一只老公羊(老公羊是拿破仑的忠实追随者);上述动物均被一一处决。
米诺卡小母鸡是新反对派的残余势力,鹅是侵占共有财产的无产阶级,绵羊则是密谋反抗极权主义的人士。
自此,斯大林的极权主义已昭然若揭,凡不遵从其行事或有异言者杀;领导阶级可财产私有化,但无产阶级不行;一旦密谋造反,格杀勿论。领导阶级已不受“七律”制约了。
这一行为依然是指党内高层内部斗争,只是小说打乱了前苏联的历史节点。矛盾及成因非常复杂,受篇幅限制,不在此作单独讨论。
马克思理论名存实亡
吱嘎声称《英格兰的生灵》为造反歌,遂以“动物农场,动物农场,我绝不会让你受伤!”的歌词予以取代。
后面这首歌的重点在于“我绝不会让你受伤”中的“我”。这代表了斯大林的一人专权,体现了极权主义的深层本质。
第八章
政治歌颂
斯大林颂大批动物被处决,风车尚未建成,动物的日子并不好过。此时亟需利用政治手腕加以宣扬,保持动物们的“忠诚意识”。因而吱嘎让使人小不点创作了一篇《拿破仑同志》的诗,贴在“七诫”对面,广为宣传。
《拿破仑同志》是《斯大林颂》的暗喻版。下面就让我们欣赏这两首诗词歌曲吧。
《拿破仑同志》名诗欣赏:
(诗人小不点作词)
救苦救难的恩公,
您让万物欣欣向荣,
幸福全仰仗您布施。
哦,您像天上的太阳,
每当我仰视您指挥若定的目光,
我心中既温暖又亮堂,
拿破仑同志!
您创造的生灵就爱一天温饱两顿,
还有松软的干草可以在上面打滚,
这一切无不是您所赐。
所有的生灵打消不论,
都能在圈舍里睡得安稳,
因为有您守护着我们,
拿破仑同志!
我若有一头吃奶的小猪,
不等他离开我的胸脯,
哪怕他才奶瓶这般大,长不盈尺,
他就得学会第一件事情
——永远对您老实忠诚,
对,还有他牙牙学语发出的第一声
——“拿破仑同志!”
《斯大林颂》名曲欣赏:
(伊纽什金作词,亚历山大罗夫作曲,陈山译词)
从边疆到边疆,沿着高山峻岭,那自由的雄鹰飞翔的地方。
为斯大林英明领袖,我们亲爱的领袖,人民编了美丽的歌,同声来歌唱!
为斯大林英明领袖,我们亲爱的领袖,人民编了美丽的歌,同声来歌唱!
这歌声的传扬,赛过小鸟飞翔,让全世界压迫者听了失魂丧胆。
这歌声飞扬,越过一切的边境,不论是岗哨和国界都不能阻挡!
这歌声飞扬,越过一切的边境,不论是岗哨和国界都不能阻挡!
在巷战的烈火中,歌声响亮,它不怕那皮鞭它也不怕子弹。
听,中国的工人在尽情地歌唱,听,中国的士兵在尽情歌唱!
听,中国的工人在尽情地歌唱,听,中国的士兵在尽情歌唱!
从边疆到边疆,沿着高山峻岭,那勇猛的雄鹰飞翔的地方。
为斯大林英明领袖,我们亲爱的领袖,人民都把美丽的歌,同声来歌唱!
为斯大林英明领袖,我们亲爱的领袖,人民都把美丽的歌,同声来歌唱!
啊,斯大林,你英明而亲爱的领袖,人民都把美丽的歌曲来歌唱!来歌唱!
卫国战争
卫国战争胜利这一章情节极其复杂。拿破仑与狐苑和撬棍地始终保持三角关系,因动物们怀疑拿破仑将木材卖给撬棍地庄主弗雷德里克,动物们情绪高涨,迫使拿破仑将“消灭人类”,改为“消灭弗雷德里克”。后来,拿破仑竟然私自将木材卖给弗雷德里克,与狐苑断交,将“消灭弗雷德里克”改为“消灭皮尔金顿”。为了让动物们信服,拿破仑声称,雪球并未逃往撬棍地,而是一直躲在狐苑。
结果大家却发现,弗雷德里克给的五美元是假钞;与此同时,撬棍地庄园向动物农场发动进攻战争虽然胜利,风车却被摧毁,“七诫”再次被暗改。
动物农场、狐苑、撬棍地的三角关系,实指二战期间的苏俄、美英为首的同盟国、德国纳粹为首的轴心国,三股势力的斗争关系。苏俄尽管也是同盟国成员,但因为地缘政治和内部斗争的种种问题,斯大林与丘吉尔、罗斯福的关系非常紧张。
木材买卖是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日后的苏德入侵波兰埋下伏笔。
但德国当时对英国久攻不下,转而试图东进苏俄,企图夺取物资,争取生存条件。
具体战争原因和战况,在此不作讨论。
第九章
五年计划下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
吃不饱,穿不暖哎!战后动物农场元气大伤,却依然坚持建设风车。拳击手此时已年老体衰,无法干重活,即将退休。而另一方面,吱嘎隐瞒动物农场收入,始终让动物们认为农场里不乏物资和粮食,催它们继续干活,早日将风车建成。可最终拳击手失去劳动能力,被无情送往屠宰场。
前面说过,苏俄的五年计划是倾举国之力,劳动人民身处工作一线,工作量居高不下,生活水平低下。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耗尽心力,最终成为牺牲的一代。然而,最终的结局是,苏俄的内部弊端持续发酵,受冷战影响,经济生产力持续下滑,最终解体。
第十章
奥威尔的预测
经过数年努力,风车终于建成。然而,一座风车显然不够,开启建造第二座风车计划。动物们的生存条件越来越恶劣,工作量也比以前更大。随着老动物的渐渐死去,“七诫”、“牛棚战役”、“风车战役”,逐渐被人遗忘。
吱嘎让绵羊更改歌词,由“四条腿好,两条腿坏!”,改为“四条腿好,两条腿更好!”。
“七诫”不知何时被吱嘎撕去,取而代之的是“凡动物一律平等,但是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加平等”。
“动物农场”再次改回“庄园农场”。
猪学起了两条腿走路,和弗雷德里克和皮尔金顿一起打牌。拿破仑和皮尔金顿同时打出一张黑桃A,再次发生争执,看得一众动物目瞪口呆。
小说的结局,是奥威尔的预测。毕竟书是在一九四五年写的,日后苏俄的演变,他无法精准预测。结果也和书中的结局有所不同。尽管如此,书中的许多观点,在日后都得到了印证,部分观点也与前苏联解体内部矛盾颇为近似。
既然是小说,那让我们抛开历史,单从小说的结尾来看奥威尔的政治预测。
第二座风车是苏俄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老一辈革命者的相继离去,生活苦难的加剧,使年轻人忘却了对资本主义的仇恨,再次从社会主义国家转为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理论成为一张废纸,被人揭下,寡头政治牢不可破。最终将成为披着“社会主义面具”的资本主义国家。
拿破仑和皮尔金顿最后同时打出黑桃A,便是作者的核心观点。
结语
《动物农场》的结构虽是流水账,但却记载了苏俄历史上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他以欧洲国家的社会主义者眼光,看待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对其暗喻解读虽不尽准确,却留给后人无限瞎想。
很可惜,受篇幅限制,上述仅就主要情节加以分析和解读,主要事件也写得不尽详细、深刻。更多的细节内容,真是叫人心生感叹,妙趣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