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归》探寻世人的漂泊心态

作者: 山东宇哥 | 来源:发表于2022-09-30 07:2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非首发。首发《头条号》2020年6月18日,ID号:滨州你宇哥,文责自负。

漂泊,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随流漂流或停泊;比喻生活不固定,居无定所,犹如在水上漂流。出自庾信《哀江南赋》:“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1

田汉的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剧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学批评家、文学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位创始人之一。

《南归》是田汉早期的一出浪漫主义悲剧,剧中的人物和情节,多少带有些幻想色彩,作者运用浪漫的想象,童话般的描写春姑娘和流浪诗人辛先生、青年农民李正明之间的男女感情,表现他们对于现实人生的苦恼与美好憧憬的幻灭,悲叹理想、现实间的冲突,暴露社会的黑暗,剧作弥漫着感伤的气息,同时又交织有坚决的反抗。真切地刻画了流浪诗人的孤独执着;春姑娘的热烈勇敢;以及李正明的勤劳忠实,人物情感真实动人。《南归》根据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行动穿插诗句与歌曲,将诗、剧、音乐相结流,使得这部独幕剧具有“抒情剧”、“诗剧”的韵味。

读罢《南归》,深深被剧作所营造的浪漫主义气息所感染,被流浪诗人为寻找理想世界而四处漂泊的状态所震撼。漂泊者辛先生无所皈依的心灵、无处停留的脚步、难以抛却的情怀,也正代表了过去的、现在的也是将来的一大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流浪是一种意识,漂泊是一种状态。流浪和漂泊,是人类在寻找精神家园。《南归》表意的中心是漂泊者无家可归的存在状态、悬浮无根的漂泊感和春姑娘对漂泊者的渴慕之情,在赋予漂泊者深刻的历史内涵的同时,揭示了人类在寻找精神家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困境。

“ 他来,我不知他打哪儿来;他去,我不知他上哪儿去。”—这是剧中春姑年和她母亲的对话,也是人类对自己心灵深处某些难以言说的情怀的表象表达。个人私自认为这就是人类一直在思考却一直没有答案的问题吗: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

“ 不管是坐着,或是站着,他的眼睛总是望着遥远遥远的地方。”—那个远方是否就是我来的地方?是否也是我应该归去的地方?

“心里老在想,那遥远的地方该是多么一个有趣的地方啊,多么充满着美的东西啊。”—遥远地方,是不是有趣,没有答案,但是流浪者没有选择,背着行囊拄着手杖,一路向远,一路漂泊,一路希望。因为唯有这样,才不负此生。

02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一种漂泊的心态,一种出走的心理。至于如何漂泊,出走到哪里,没有具体的概念。只是想离开,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漂泊不是《南归》的专利,流浪却是人类共有的情怀。

犹太人的流浪,麦哲伦的航行,人类和动物界一次次大规模的迁徙,哪一个事件里没有找寻的成?他们到底在找什么,或者说我们到底在找什么,人类到底在找什么。从远古到如今,从四肢行走到现代文明,演化的进程里,冥冥中我们可能遗失了太多的东西,这些遗失的东西镌刻在后来人的意识里,永远也不会消失。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蝶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的这首《清平乐.春归何处》读来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惆怅和期冀,词人是在问春、寻春、唤春还是寻根?“春无踪迹谁知?”因为不知,所以探寻,因为探寻,所以在路上,这就是漂泊者的宿命。孔子的旅居游学,屈原的自我放逐,杜甫的“行万里路”和郑和的多次西下,到现代人时时准备的逃离般的旅游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潜意识里,这些看似有始有终,有前因有后果的行为,难道不是漂泊的心态、流浪的情结、寻根的渴望的驱使下的吗?

无论多少年,不管多少代,寻找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但是被找寻的东西呢,是什么?在哪里?难道仅仅是精神家园,难道一直在远方?很远很远的地方是一片净土,没有苦难,没有争斗,没有流离失所更没有尔虞我诈。人类曾经从哪里出走,出走时有一份印记被镌刻在祖先的记忆里,并且被动地生生世世传承,人类不能也无法抹去那个印记。因为这印记太飘忽,太虚幻,没有方向,没有具体的处所,所以后来人都或多或少地都带有流浪情结——那是原始的召唤,是人类共同的感应。

“人生是个长的旅行:或是东,或是西。”剧作家借助流浪诗人辛先生的口吻给这份漂泊找了个正当的媒介——人生就是旅行,至于是东还是西,是南还是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要在路上,而且要一直在路上。在路上就有找到原始的可能,在路上就有回到最初的希望,在路上就会免除负罪的折磨。所以,辛先生得知春姑娘被她母亲许给了李正明,便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继续他的流浪生涯。也许得不到春姑娘的爱情,辛先生有遗憾,但是是不是更多的是解脱呢?!“我终于有个理由可以继续流浪了,了无牵挂,多好!”而春姑娘又是这样一个执着的女子,他追随辛先生的足迹,“跟他到那遥远遥远的地方去。”

漂泊的人生“充满着诗,充满着泪”《南归》“是田汉剧作中感伤成分最重的剧本”,评论界几乎都认为这部剧作“反映了作家内心的苦闷, 寻不到出路的感伤、惆怅”。理想的家园不知在何处,代表希望和美好的“春”姑娘又与辛(心)无关,此地也已经无可留恋,去也无奈留也无奈,去留都是感伤。最终离开,是向南归去还是从南归来,都不重要了,所以这是一部悲剧。是田汉作品中人物的悲剧,也是人类自己的悲剧。无法摆脱,也不能摆脱,更不愿意摆脱。于是一代一代人在漂泊,在流浪。

03

人类的精神家园到底在哪里?未知的远方还是已知的心里?我不知道,你应该也不知道,田汉先生不知道,辛先生也不知道。所以流浪的最终结局也许只能是倒在路旁,被人埋葬。正如流浪者听到春姑娘许给了李证明后,决定离开前对春姑娘唱的歌那样:

......
我见了你,记起我旧日的游踪;
我见了你,触起我的心头的痛创。
我孤鸿似的鼓着残翼飞翔,
想觅一个地方把我的伤痕将养。
但人间哪有那种地方,哪有那种地方?
我又要向遥远无边的旅途流浪。
破鞋啊,我把你丢了又把你拾起,
宝贝似的向身上珍藏,
你可以伴着我的手杖和行囊,
慰我凄凉的旅程。
破鞋啊,何时我们同倒在路旁,
同被人家深深地埋葬?
鞋啊,我寂寞,我心伤。

流浪者亦歌亦诗,合着泪水倾诉自己的无奈和追求,同时也表现一种坚定和决绝:虽然翅膀已经残疾,虽然我只有手杖和行囊,但是我还是选择漂泊,流浪远方,直到“倒在路旁”、“被人埋葬”。

流浪者的脚步不能停歇,流浪者注定要在路上。虽然曾经的一份美好能让他暂时驻足,但是离开还是必然。所以,任凭春姑娘如何追求,流浪者也不得不对春姑娘吐露真言:“春姑娘,我也不想离开你,可我是一个永远的流浪者,怎么能说得定呢?......春姑娘!你说你不愿意离开我,难道我愿意离开你吗?不过谁能保得定没有不得不离开你的那一天呢?”

流浪者内心非常清晰自己的漂泊的心态:他不会永久地为一片云驻足,也不会一直固守不变的生活的状态,所以他要离开,他要漂泊,他要流浪。而春姑娘追随的脚步,也揭示了漂泊着是人们内心普遍向往和渴求的状态。

流浪者走了,春姑娘追寻而去了。而春姑娘的母亲和李正明何尝不想离开,但是他们到底被什么羁绊住了脚步,如同裹在芸芸众生里的我们,被世俗的脚步冲得东倒西歪,不知身在何处,只有在午夜梦回时,流着泪向着暗夜千万次呼喊:等等我,远方!

写完,不知所云,内心被漂泊的情绪包裹,被流浪的生存方式吸引。我是不是应该放下笔和世俗,一路漂泊,直到倒在路旁?

相关文章

  • 从《南归》探寻世人的漂泊心态

    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非首发。首发《头条号》2020年6月18日,ID号:滨州你宇哥,文责自负。 漂泊,是一个汉语词...

  • 在漂泊中探寻,从幻象到真实

    曾很羡慕旅行在外的人们,没有家的禁锢,不必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潇洒自如,可谁知后来,如此多的漂泊。 远行 山的那边...

  • 南归 南归

    旧的照片 磨损的书籍 新的话语 虚假的问候 时间 在流光中逝去 你我 在岁月中老去 破旧的老街 残败的楼层 ...

  • 【现代诗】塞外秋

    中秋时节,很多人 随着南归的太阳和候鸟 去追寻刚刚离去的温暖 我却迎着西风 去塞外探寻深处的秋天 那里,送别了大雁...

  • 依旧初心未变

    漂泊 文/卿侍 若回首 走过的路 经历世事 世人万千 或许执念 才会有这么长的过程 漂泊如今 没有刻骨铭...

  • 八月十三望月有感

    八月十三望月有感 万家灯火照无边,故乡明月或更圆。 浮萍漂泊十余载,唯盼北雁南归来。

  • 辞旧迎新来

    2019年1月27日 星期天 天气 晴 大雁南归,游子归家,任何漂泊在外的人,没有比春节举家团圆,更有所企盼了。无...

  • 为了日更而日更

    身边的景有时也很美,只要走出去,还保持一份积极的心态,不倦怠,不放弃。 南归寄语 岁入...

  • 南归

    我枕着半卷长风 栖息在南国 落叶飘零 我幻想塞北该何等萧索 没人告诉我雪是什么形状 更没人告诉我梦长什么样 我默默...

  • 南归

    残灯三更雨, 幻灭木柳西。 风散廊城暮, 林徐是归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南归》探寻世人的漂泊心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vk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