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珍姐的丈夫离开那年,珍姐才三十岁。
珍姐夫留给她的,除了那两间半旧不新的土泥屋外,还有一双女儿。大女儿三岁多,小女儿仅三个月。
无论是夫家还是娘家,都觉得珍姐是个苦命的女人。
01
珍姐个子不高,微胖,皮肤稍黑。而村里那几位同龄姑娘,个个身材高挑、皮肤白皙、脸蛋粉红,具有山里姑娘特有的水嫩,是方圆几里不可多得的俏丽姑娘。
二十出头的伙伴们先后找到了夫君,珍姐却一直待嫁闺中。其实,也并非无人问津,而是家人不愿她远嫁。珍姐有一个比她小三岁的弟弟,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就近找一户人家,以后可以兼顾娘家。
二十六岁那年,邻村的一位小伙子相中了珍姐的勤劳本分,托人来做媒。小伙子个头不高且瘦,但白白净净,有点书生气息,遗憾的是如珍姐一样没多少学识,仅读完小学便回家务农。
小伙子有三兄弟,哥俩已结婚分开过,父母仍健壮。整体来说,条件不算好,但也不会太差。珍姐没意见,家人也觉得可以凑合。
婚后第二年,珍姐生下了大女儿。家里开支日益增大,她的丈夫决定跟着同村人外出打工。珍姐虽不舍,但为了日后能有更好的生活,只得默许。
珍姐夫打工的地方离家并不太远,就在县城里的温氏集团做搬运工。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工资不算高,但总归是每月有比较固定的收入,不至于之前在家里务农那样,收成如何除开自身的原因还得遵从天意。珍姐夫在这里一做就是两年,积攒了一笔钱后,他想着回家养猪,珍姐没反对。
珍姐夫说干就干,果断辞职回家。请了一位师傅,加上夫妻俩起早贪黑,没几天便盖起了一间猪圈。猪圈建成后,开始接水、拉电,完后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珍姐夫经人介绍找到了猪源,准备过几天就去购进二、三十头猪试养。
珍姐回了一趟娘家,她的父母说家中之前存的一些钱,都给弟弟结婚及生孩子用完了,最后堂叔借了一点钱给珍姐周转。村里的人都说先苦后甜,珍姐以后定能过上好日子。
未等珍姐回家,夫家十岁的侄子赶来找珍姐,说家里出事了。侄子一路支支吾吾,只说她老公从梯子上摔下来,受了重伤。珍姐恨不得飞奔回去,但背着孩子,她只得一步一步踏平走实。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却似从未有过的漫长。
终于到了家门口,珍姐将孩子交给侄子抱着。深深呼吸了几下后推门而入,差点与镇里的医生撞个满怀。进到里屋,只见一块白布盖在床中间。
“对不起,我们到来时他已是全身冰凉,大概已完全停止呼吸很久了。”珍姐只觉一阵眩晕,医生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触电身亡”是医生给出的诊断,而摔倒其实是后续。
原来珍姐夫为了省点钱,亲自接电。线是拉好了,却在最后的关头大意将正负极掉反,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02
珍姐夫离开后,珍姐并没有离开夫家。她带着孩子,与家公家婆同住。靠着困难户补贴金和她的辛勤劳作,日子就那样不紧不慢地过着。直到大女儿六岁那年,珍姐想让她像自家侄子一样上幼儿园。
乡下村庄本稀疏,近些年先后涌入城去,根本原因是为了孩子上学。渐渐地,方圆几里的学校几乎被撤光了,更别提幼儿园。
珍姐的弟媳在县城打工,租了房子准备让妈妈一起同住,负责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珍姐与弟媳商量,她也要去城里打工,和家人住一起,让爸妈一起看着,她分摊房租生活费,并额外给点劳务费老人家。意见达成一致,珍姐经弟媳介绍,与她一起成了美发店的一名洗发工。
珍姐的侄子比她大女儿大几个月,白天去了幼儿园还好,一到晚上家里吵吵闹闹、打打斗斗,两位老人的抱怨越来越多。弟媳言语中也流露出一些不满,她说姐姐还年轻,应该趁早找一户好人家,并积极为她物色。
开始的时候,珍姐没有拒绝,但见过几个男人后,心渐渐冷却下去。她知道,带着两个孩子,加之自身姿色平平,没有多少选择的空间。但是,她也有着自己的原则。接受她,就得诚心实意接纳她的两个孩子。既然找不到适合的,不如独自带着孩子过。
家人们私下觉得,只要男方同意珍姐带着孩子过去,管他真心与否。但是,也不好说得太露骨。不知珍姐是不明白家人们的想法,还是只能以沉默应对现实。找男人这事,暂时搁浅。
珍姐是理发店最年长,也是样貌最平实的一个,但她的客源并不算少。她非常勤恳本分,无论客流多少客主是谁,她都严格遵守每一个洗头步骤。在她的意识里,大概是没有偷工减料这种概念的。
相对而言,弟媳可算得上是个美少妇,皮肤白皙、身姿丰满、笑容可掬,具备典型川妹子的种种惹人爱。开始的时候,她有很多固定客主,忙不过来时,会让姐姐帮她招呼一些客主。渐渐地,一些客主更享受这位姐姐庄重的洗头态度和沉默寡言。不知不觉,珍姐的客源变得源源不断。她的收入,也渐渐微增了起来。
每月发工资后,珍姐会第一时间分摊一半的房租费。随后,交给爸妈固定的生活费。如果剩余较多,会给多几百元爸妈零用,其实是贴补家用。珍姐知道,弟弟在外打工虽说挣得多,但花销也大,能给回家里的非常有限,家里大部分的开支,是靠弟媳支撑的。
有不少旁人说,珍姐遭遇人生的不幸,作为她的弟弟,应该为姐姐撑起一片天,而不该是还得靠她一起分担原本属于他的那份责任。
03
转眼,大女儿小学毕业了。
珍姐一直在理发店里,以这项技能维系着生计。一位常客渐渐和她混熟了,大致了解了她的情况。某天,这位客主说要给她介绍一位男士,珍姐拒绝了。这位客主是位有钱人,她认识的人,条件肯定不会差,她高攀不起。
过了一段时间,那位客主又来找珍姐洗头。再次提起这件事,珍姐还是没答应。这位客主突然笑起来,说道:“其实,你为这位男士洗过头,他对你的手艺很满意,对你这个人也满意。”
珍姐回忆了一下,好像是有那么一位男士,一进店就像是为她而来的。还记得她当时在忙,他等候了挺长一段时间。在为他洗头的过程中,只是礼貌性地交谈了几句。他的样貌,没什么印象,不过那件崭新的白衬衫珍姐倒是记得的。当时,珍姐还问他能不能解开最上面那颗纽扣,让脖子敞开一些,那样方便围系好毛巾,不至于弄湿衣领。
客主说,这位男士四十多岁,妻子多年前病逝,这些年独自带着儿子生活。如今孩子已上大学,主动提出让爸爸找个伴。他是一事业单位的一名普通职员,没什么不良嗜好。客主还说,这位男士愿意与她一起扶养她的两个女儿。
珍姐还在犹豫着是否该正式与这位男士见上一面时,她的大女儿听闻了消息,气鼓鼓地质问妈妈是否想给她找个后爸。她说,这些年,大家都知道她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直拿着学校的助学金和农村困难户补贴,她已经觉得难以抬头做人了,如果再给她找一后爸,更会成为同学们口中的谈资。
珍姐沉默了。此后,那位客主多次提起该事,都被珍姐一口拒绝。男士的儿子还特意去理发店见了珍姐,表示是认可她的。珍姐还是一口回绝,她说习惯了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
几年后,大女儿初中毕业了,因成绩不太好,无心再继续苦读,选择去读中技,学护理专业。此时,小女儿也升入了初中。珍姐的弟媳后来又生了一胎,是一对双胞胎女儿。
孩子们在快速成长,家里变得很是拥挤。大女儿离家上学后,珍姐自己可以兼顾上小女儿。于是,她们搬离了那个吵吵嚷嚷的家。
04
多年以来,双手一直浸泡于水中,加上洗发水的作用,珍姐的双手开始持续脱皮,即便带着手套,也常觉得有股钻心之痛袭来。
无奈,珍姐辞去了理发店的工作,开始找家政类工作。清洁工、煮饭工、保姆、月嫂等,珍姐都干过。这类工作有个共性,即是不固定型。珍姐不辞劳苦,打完东家打西家。
撑着撑着,又过去了几年。小女儿比大女儿温顺听话,成绩也相对好点。不料,中考前夕,生了一场大病,考试的几天里仍旧昏昏沉沉。最终,没够着高中录取线。在职高与中职间衡量了很久,小女儿选择去读幼教。
小女儿也离开家后,面对冷冷清清的家,珍姐有点不习惯。大女儿说她即将毕业,希望妈妈不要太劳累,随便找份工打发时间就好。
珍姐这些年省吃俭用存下了一些钱,本是计划留给小女儿上大学用的,如今能稳稳地成为固有钱财了。可以说现在珍姐家是不愁吃穿了,即便她不干活了也能维系生活。偏偏珍姐是个闲不住的人,她继续干着份内活。
结束了上一家月嫂工作后,珍姐又被介绍去了另一户人家。
那天,按照家政公司提供的地址到达一户人家,按过门铃后,一位男子开了家门,然后惊喜地叫了声“珍姨”。珍姐愣了一下,那位男子说起他就是多年前想为爸爸找伴侣的那位儿子。珍姐尴尬地笑了笑,随即释怀了,在熟人家里干活总归还是舒心一些的。
珍姐见过刚出院的女主人及孩子后,回家拿来了行李,她要在这个家里住一个月。她的工作,主要是侍候女主人做月子及照看孩子。在这个月里,珍姐经常见到男主人的爸爸。这是个温文雅尔的男人,他话不是很多。他厨艺很好,每次来都要做上一大桌好菜,让珍姐自愧不如。儿子儿媳曾多次邀请他来同住,都被委婉拒绝。
一个月过去了,男主人说他们家需要请保姆带孩子,问珍姐是否愿意继续留在他家,珍姐爽快答应了。
几个月后,珍姐与男主人的爸爸在不算多的交谈中渐渐熟悉起来,他们一起把一个小家打理得井然有序。某次一起带着孩子外出,珍姐被路人当成了孩子的奶奶,让珍姐面红耳赤地愣在原地半响回不过神来。
某天,男主人将珍姐拉到一边,小声问道:“珍姨,这些年你独自带着两个妹妹过得很不容易,如今她们长大离开了,你变成了孤家寡人一个。我爸这些年一直一个人,我觉得你俩挺适合的。”
“不不,我都一把年纪了,孩子也都长大了。再过几年,等孩子成家生娃后,就帮忙带孩子。其它的,没想法。”
男主人摇摇头,没再说话。
转眼,暑假到了,小女儿放假回来了,大女儿也从实习的医院休假回家小住几天。珍姐被允许每天只去男主人家工作半天,一直到暑假结束。
家里好久没这么热闹了,珍姐忙前忙后,不亦乐乎地为孩子们做了满桌可口的饭菜。晚饭过后,母女三人手挽手出了家门。在一处热闹的街道上,迎面走来了男主人一家三口。
珍姐往前与女主人说着话,妹妹忍不住去逗孩子笑,姐姐则退后与男主人打招呼。
几分钟后,两家分开,往相反的方向走去。珍姐开始给姐妹俩讲她在主人家的种种,言语中满含柔情。
突然,姐姐插话道:“妈,多年前这位哥哥找过我,说他愿意当我的哥哥,可我不乐意呀。刚才,他又说他还是想当我的哥哥呢。”
这边,男主人微笑着对妻子说:“曾经的小太妹长大了,珍姨这些年挨得苦也算值得。”
热闹的街头,车水马龙,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心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