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生阅历的中年人都会体会到,一个人,在不同的压力面前,所体现的道德水准和选择是不同的。信息社会,面临不同的信息压力和信息工具,接受过不同基础教育的人,所体现出来的行为、能力与情商也是不同的。很多时候,在信息压力面前,我们很可能顷刻就被打回我们所受的基础教育的原形。
说一个关于“能力”的实际情况。目前中国有很多的留学英国的大学生,然而,读大学,到美国的著名高校,就不那么容易申请,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美国没有完全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然而,社区志愿活动、科研等都纳入各个大学的录取考量指标,因此中国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比较难进入美国高校。我认识一个美国的高中生,自己花了一年时间去到农场收集芦荟、到化工厂去加工,到实验室去分析,写出试验报告,显示应用效果。这个课题的目的是什么呢?说来好笑:“证明在家里面也可以制作美容保健产品。”这个学生最后被一个学科排名很靠前的生物学专业全额奖学金录取。这里,决定录取的并不是SAT成绩,而是一次高中期间的交流和面试活动。
在美国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学校采取的是鼓励教育和个性发展,既培养出来出类拔萃的精英,确实也培养出了大量的经过10多年的教育,到高中毕业却加减乘除一塌糊涂的学生。这也不奇怪,人家没有鞭子。美国教师天天对学生说“very good”,还不能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不培养出一批笨蛋才怪呢。鉴于此,美国前些年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公立中小学进行严格的评估,评估结果公布,不合格的取消办学资格。但是与中国的评估不同的是,这次的美国评估是“及格评估”。教育学研究越深入,就是社会学范畴的东西,它非常复杂。但是对于信息压力视角下的基础教育来说,东方应学习西方,西方也要学习和借鉴东方。不过,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我们还在某个领域能够抗衡美国,在教育方面,不要说对抗,我们甚至还没有启蒙。
“实事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邓小平提出一切工作都要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可是我们的教育,还在执行着上传下行的指令,还在搞着各种形式主义。为了完成各级领导的检查,下级部门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去造假:制作标准化材料,统一师生回答问题的标准化答案,甚至教孩子们怎样去说等。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我们现在的老师有时非常的迷茫,上级检查“不允许学生带与教学相关的课外教辅资料到学校”,带了就违反师德师风规定,带了教师就会被学校严肃处理,难道学生的学习就只能靠教育部门指定的教材去学习吗?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被自己束缚住了手脚!与美国教育相比,我们差在哪里,我们的努力和付出最终获得了什么呢?教育理念的差别,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有所不同,虽说各有利弊,但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是不是该给学校和老师减减负,领导们是不是能少些功利,多些调查研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变革,在信息化全面发现的时代,我们是否能实事求是的去顺应时代潮流,提高教师互联网应用能力,深度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相融合,让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都能迎头赶上时代的步伐!
读《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变革》的启示 - 草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