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故事连载小说
鞭尸者伍子胥(十.龙战于野)

鞭尸者伍子胥(十.龙战于野)

作者: e39cc6ed24c5 | 来源:发表于2017-05-21 21:44 被阅读130次

上一回:孙武初点兵


伍子胥推荐孙武出山后,吴国一下子汇聚了两位军事天才,这是吴王伐楚胜利的保障。他们的相遇,是勇武与智慧的相遇,是霸气与谋略的相遇。伍子胥与孙武统观全局,齐心协力,为阖闾制定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争霸方略。并结合吴国士兵的特点,创建出了一支精锐无比的“海军陆战队”。

为什么吴国的主力是“海军陆战队”,而不像中原诸国一样使用“装甲车部队”呢?那是因为江南之地,水行而山处,其民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习于水斗,往若飘风,去则难从,所以吴国的水军,天下闻名。但是要和楚国甚至中原诸侯打仗,光用水军可不行,因为最终的攻城略地,还是得靠陆军来完成,所以孙武和伍子胥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决定建立一支特殊的海军陆战队,他们根据中原的车战战法,结合水战特点,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海军陆战队编制,其主要由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等组成。大翼相当于战车部队中的重车,主要负责运输和防御;小翼相当于轻车,主要负责进攻和追击;突冒相当于冲车,主要负责突击和侦查;楼船相当于楼车,是一种有叠层的大船,十分高大,是负责指挥的旗舰;桥船则相当于轻足骠骑,主要负责掩护大部队作战。

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春秋时代的智慧和技术水平,以为吴国的这支“海军陆战队”用的只是些小竹排什么的,其实春秋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已经十分发达了,当时大大小小的船场遍布太湖沿岸,建造大船的船场称为“船宫”,建造中小船只的则被称为“石塘”,其分工之细,技术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从各方面的记载来看,吴国这支“海军陆战队”的战舰规模十分惊人,据《越绝书》佚文记载的伍子胥《水战兵法》:“大翼一艘,广丈六尺,长十二丈,容战士二十六人,擢五十人,舳舰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四吏,仆射长各一人,凡九十一人,当用长钩矛长斧各四,弩各三十四矢,三千三百甲兜鍪各三十二。”以今日尺寸来计算,大翼长约二十余米。船上有士兵近百人,且有齐整的装备,能攻能守,简直就是一座强大的水上堡垒。

大翼都是如此,楼船的规模可想而知。

如果吴国的这支“海军陆战队”只是把船造的大一些、快一些,那就也没啥稀奇的,它之所以能打遍中原无敌手,还有另外一个可怕的地方——这些士兵不但善于水战,而且精于陆战!

在船上他们就是横行水上的霸主,下了船他们就是可怕的陆战机器,在川泽密布的江南地区,短剑轻甲的机动步兵才是陆战的王道,他们行动灵活、奔跑如飞,这些优点都是笨拙而机动性差的战车所无法比拟的。楚国因常年与山西的晋国争霸,所以一直致力于发展战车部队而忽略了水师和步兵建设,可是战车的强大冲击力在广阔的平原上十分有效,到了南方水网丘陵地带就不那么灵光了,吴国来去如风的“海军陆战队”正是它们的克星。

吴王阖闾四年(前511年)秋,吴国派军攻击楚边邑夷(今安徽亳州东南)、潜(今安徽霍山南)、六(今安徽六安北)等地。楚军增援,吴军即退;楚军回师,吴军又攻弦(今河南息县南);楚军再驰援,吴军又撤。此后年年这样骚扰楚国边境,以致于“楚昭王即位,无岁不有吴师”。几年内,吴军攻克养邑,杀了公子掩余与烛庸,完全扫除了内乱。

吴王采纳伍子胥和孙武的意见,把吴军一分为三,轮番袭扰楚国。经过几年的袭扰,楚国国力渐衰。

孙武是一个天才军事家在这些战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游击战正是后人毛泽东总结出的用兵精髓,归结起来有一十六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孙武子不愧为中国兵家第一人,他不但用“兵不厌诈”的军事思想替代了从前“不擒二毛”、“退避三舍”等讲求仁义道德的战争形式,而且让步兵成为了战场的主角,后来到了战国时代,不合时宜的战车部队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吴王阖闾七年,楚属国桐(今安徽桐城北)叛楚附吴,伍子胥为达到“多方以误之”的目的,趁机唆使楚国的附庸舒鸠氏(今安徽舒城)诱楚来攻。楚昭王派令尹囊瓦率军攻吴,阖闾则派伍子胥等率军迎击于豫章(今大别山东、巢湖以西,淮南、江北地区)。伍子胥将大量船只部署于豫章地区南部的江面上,故意示以守势,而将主力潜伏于巢邑(今安徽桐城、安庆之间)附近。囊瓦误认为吴军尽在江上,遂对陆上警戒松懈。伍子胥则乘其不备,从侧翼突然发起进攻,楚军大败。吴军乘胜攻占巢城,俘虏楚大夫公子繁。

吴王阖闾九年,唐成公与蔡昭侯去朝见楚王之时,蔡侯有羊脂白玉佩一双,银貂鼠裘二副,一裘一佩献于楚昭王,作为贺礼,自己佩服其一。唐侯有名马二匹,名曰“肃霜”(“肃霜”乃雁名,其羽如练之白,高首而长颈,马之形色似之,故以为名),是天下稀有之马。囊瓦贪求蔡昭侯所爱的皮衣、玉佩与名马等,蔡昭侯不肯给,因而遭到囊瓦侮辱。囊瓦将蔡昭侯和唐成公一起囚禁数日。唐蔡二君回国后纠集了共17路诸侯讨伐楚国,后来因晋国半路退出而只好作罢。沈国是楚属国并未随军出征,蔡国痛恨,便在回归途中灭了沈国。楚国怪罪蔡国,出兵围蔡,蔡昭侯求援于吴国。阖闾认为楚已疲惫,军力削弱,正打算趁机发起总攻。这时,伍子胥分析了敌情,并提出建议:“楚将囊瓦贪婪,而唐、蔡两国都恨他,王如果想大举讨伐他,必须先得到唐、蔡的支持才行。”他这个建议,利用了楚国与邻国的矛盾,使得自己也师出有名,相对增强了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一点,唐、蔡两国是楚国的北方门户,对吴而言,这两国位处楚国侧背,战略价值极大,如果吴军由此地攻楚,就避开了豫章地区楚军防备较严的正面战场,直奔楚都郢,更能起到战略突袭的作用。阖闾听闻后大喜,采纳了伍子胥的建议,任命被离(曾经的相士)、专毅(专诸的儿子)辅佐世子守护国都,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和伯嚭为副将,阖闾的弟弟公子夫概作为先锋,共率领吴兵六万,号称十万大军,从水路渡过淮水去救蔡国。楚将囊瓦见吴兵人多势众,于是放下蔡国急撤,并派人入郢都告急。后来唐国也来会合,自此形成唐、蔡、吴三国联合起来共同讨伐楚国的局面。

孙武见囊瓦撤退,为了尽快追上楚军,命人弃船登岸,率领大军沿江北陆路过三关,经过章山,直抵汉阳。这时,楚军屯兵于汉水之南,吴兵则屯兵于汉水之北,囊瓦自撤军之后一直在等援军来助,起初非常担心吴军会渡江来攻,但又听说吴军是弃舟前来,心中稍感宽慰。几天后,楚昭王派沈尹戌(即叶公之父)率精兵15000人来到汉阳。得知孙武弃船前来,沈尹戌大喜,他对囊瓦说:“吴军素习水战,今却弃船而行,我率兵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境内),征集那里的楚军,迂回到吴军的侧后,毁坏吴军舟楫,阻塞三关,切断吴军的归路。你领兵渡江,我们前后夹攻,吴军可败。”然而沈尹戌走后,囊瓦听信谗言,怕胜吴之后沈尹戌会位居自己上头,于是不用沈尹戌之计,私自出击,结果中了吴军的埋伏,造成楚军大败,最后只得率领残军退到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

十一月庚午,吴楚两军又对阵于柏举。囊瓦退至柏举之后,楚王又派(wei)射前去相助。但囊瓦主张进攻,射主张防守,两人意见不和,继而各自为政,互不相救。吴王阖闾的兄弟夫概王献计,先攻打囊瓦的部属,因为他认为囊瓦不仁,其部属没有尽忠的士气,容易击破。吴王阖闾没有采纳,但夫概王依然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率领自已的五千人马先攻打囊瓦的部队,果如其料,囊瓦部队不堪一击,很快被击破逃窜,就带动楚师全线奔溃,吴军乘胜追击,大败楚军。囊瓦也逃奔郑国了。吴军尾随(wei)射所率领的楚国败军到达清发水(河名,今湖北安陆县境)。这时,夫概王又献计:不要把楚军追逼得太急了,应等楚军一部分人安全渡河后再攻击,这样就又一次打败了楚军(孙子兵法:击敌半渡)。在这一退一追的过程中,楚军做好的饭都来不及吃,吴军吃了后又追击,又败楚军于雍澨。五战五胜,到达郢都。

郢都有三城(即麦城、纪南城、郢城),阖闾采用了伍子胥的策略,派伍子胥攻打麦城,孙武攻纪南城。伍子胥用计在麦城附近又筑二城,东曰“驴城”,西曰“磨城”,东驴西磨智破麦城。孙武则引漳水,水淹纪南城,连同郢城都给淹了。已经到了这份上,楚昭王熊轸只得仓皇出逃。郢都没有了楚王,自然就不攻自破。11月17日,阖闾、孙武、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郢都。柏举之战以吴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结束,吴王终于实现了破楚入郢的夙愿。


鞭尸者伍子胥——目录

相关文章

  • 鞭尸者伍子胥(十.龙战于野)

    上一回:孙武初点兵 伍子胥推荐孙武出山后,吴国一下子汇聚了两位军事天才,这是吴王伐楚胜利的保障。他们的相遇,是勇武...

  • 龙战于野

    2017.11.7 今日立冬。去听我们亲爱的清清静老师课。 课间都被窗外如雨一样的银杏叶惊艳到,都喜欢秋的绚丽。回...

  • 龙战于野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上爻居全卦之终,是阴邪极盛之时,坚冰也。阴邪之势盛必将剥阳...

  • 复活坤卦(九):上爻爻辞及小象辞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1.战。《小尔雅·广言》:“战,交也。”《易·大有》“...

  • 伍子胥

    伍子胥 谗臣陷害,父兄被戮。 刚戾忍诟,逃奔吴国。 进荐专诸,暂耕于野。 阖闾既立,员为行人。 借力破楚,掘墓鞭尸...

  • 【易经功法】降龙十八掌之十五◆龙战于野

    【出处】 《周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解释】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兵伐谋,阴极生阳 ...

  • 《坤卦上六:高傲丧身,保守归柔》

    坤卦第六爻 【原文】“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文】本爻辞的意...

  • 鞭尸者伍子胥(十二.龙之殁)

    上一回:亢龙有悔 吴王阖闾回国之后,论功行赏,立伍子胥为相国(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伯嚭为太宰(太宰,掌管王家...

  • 人有善愿 天必佑之

    2018.5.14《易经》讲座第14讲坤卦第六爻。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1、有正确...

  • 纳兰用典之三十一 龙战

    纳兰用典之三十一 龙战 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 龙战地,即古战场。龙战自出《易经》“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一句。依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鞭尸者伍子胥(十.龙战于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pv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