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妈妈的困惑:
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参加亲子活动,看到了让她感到困惑的一幕。
一起参加活动的孩子当中,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属于比较性急的那一种,但他妈妈的表现很有意思,越是孩子想急着达成什么目标,她就越是压着、阻止着不让孩子获得满足。
比如吃饭的时候上了一道小点心,孩子的眼睛就一亮,就想着马上拿一块放到嘴里,可这个妈妈就是不让,跟孩子说必须吃完饭才能吃甜点,孩子就不愿意,就各种闹,但妈妈的态度也是越来越坚决:就是不给。
周围的家长都有些不解,也为了缓解这紧张、嘈杂的就餐气氛,就劝这个妈妈:孩子还小,你就给他吃一块呗。
这个妈妈丝毫不动摇,但也给出了她坚持的理由:这孩子从小就不能延迟满足,我得培养他的自制力。
延迟满足?自制力?妈妈用这种方式能培养出来吗?
你会发现,当一个孩子在游戏的时候,他是不需要自制力的。
你也可以说,他有很强的自制力,强到可以长时间的专注在游戏上,强到可以把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比如吃、喝、拉、撒、睡通通都延迟满足。
比如孩子看动画片儿的时候,他一定是全神贯注的,他可以一动不动的坐在椅子上,而且能连续坐好长时间,非常像一个“入定”的老和尚,只要你不去打扰他,他是不会对你提任何要求的,似乎真的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不知饥渴。
再比如说孩子在沙滩、在游乐场、在小区的广场上玩儿的时候,他是不知疲倦的,只要是你不叫他,只要你不反复的叫他,只要你不河东狮吼般叫他,他是不会停下来的,他可不管是不是天色已晚,是不是已经过了吃饭的时辰。他所要做的就是,玩,继续玩下去。
但是,一旦你把他拽住了,一旦你把他拽上了车或者拽回了家,他就会马上展现出一副很疲惫的样子,他可能马上就会跟你说:妈妈,我饿了,我要吃饭。甚至,他都可能等不到回家、等不到饭菜上桌就睡着了,因为他太累了。
你看,在这整个的过程中,孩子已经把“延迟满足”做到了极致。
但现实是,父母一般不会认为这种情况是孩子良好自制力的表现,也不认为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忘记吃、喝、拉、撒是在“延迟满足”。恰恰可能相反,在父母眼里,这正说明孩子是没有自制力的,是控制不了自己看动画片、玩游戏的“本能欲望”,正是不能“延迟满足”的“罪证”。
明白了,家长的殷切希望是:
孩子喜欢干的事比如看动画片、玩游戏、吃冰糕、吃甜点要搂着点儿,要有节制,要听父母的话让吃就吃,要遵守约定好的时间说看多久就看多久,不能遇到自己爱吃的甜点或者零食就不能自已。
而孩子不喜欢干的事比如读书、写作业、做运动、干家务则要认真主动,即使自己再不愿意也要充满精气神儿,也要听父母的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干多久就干多久,不能屁股像绑了弹簧一样坐不住,一会吃个苹果、一会撒泡尿。
但问题是,即使孩子能如父母所愿做到这个地步,就真的是孩子自制力的体现吗?
找几个我们成年人的例子来做说明吧。
针对第一种情况,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有自制力、该停的时候停。比如收藏,你能随心所欲的去购买自己喜欢的藏品吗?不可能,因为钱是有限的。再比如刷手机、玩游戏,你能通宵达旦、不顾白天黑夜吗?也不可能,因为第二天还要去上班。即使一个人无所事事,但只要他有孩子,他也要顾及一点自己的脸面,不愿意让孩子说自己就是一个只会玩手机的妈妈或者爸爸。
无论是有节制的购买藏品还是有节制的玩手机游戏,表面看都是有“自制力”的体现,是吗?可背后呢?是各种资源、是各种外在的限制条件在束缚我们的所谓“自由”。
那一个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没有自制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育儿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