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肖培东|深浅之间有杆秤

作者: 木槿花等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1-16 18:00 被阅读0次

                     

在名师辈出的语文教育界,很多名师以其独特个性赢得一线教师的喜欢和追捧。其中,这一男一女二个老师我着实敬慕。

王君老师青春气息逼人,看其人,你不会觉得她已经是50的老师,而且是名师。她没有名师所谓的庄敬和持重,永远像个天真烂漫的姑娘,如花的容貌,大胆随意的表情,发自内心的欢笑。

在一般人的眼里,50的老师已经是日暮西山,有心无力,白发频生,你看她,似乎永远年轻,似乎永远18岁青春不老,热情似火,豪情随性。她像个小火炉,团聚很多人,温暖很多人,辐射很多人。她的课更是趣味无穷,在文本的挖掘中可见深意和老到,在大开大合中引人深思,在最后的达成中显示功底,打通了文本与课堂、与学生、与生活、与生命的关联,给文本赋予生命和灵性,那些文字在她的穿针引线,巧妙勾连中穿越了时空,和你的生命有了相遇和链接,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这课是深邃的,饱满的,健硕的。

                   

同样72年出生的男教师肖培东,也很火。我见过肖老师二次。他应该代表了南派教师的特点,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

外表上肖老师清清爽爽,没有人到中年的油腻,更没有五十的秃头和衰朽,他喜欢穿小低领的衬衣,不见奢华却显示了贵气和精致,清瘦的外表又不显瘦弱,是永嘉的山水滋养了他的灵性,是楠溪江的温存熨帖着他的温和畅达。

语言上,从来都是轻言微语,这点让口若悬河的老师自觉鄙俗,无端的恣意表达在他面前应该无地自容。他是理性而节制的,没有声嘶力竭的口号,更没有深恶痛绝的指责和腹诽,而以自己的行动改变和影响着更多人。他的表达通透而简约,时不时地显示其幽默和机智,没有口号,更没有强势的语言植入和概念满天飞,清清淡淡如河南的毛尖茶,不见其色香浓郁,而自有回甘后味。

对课堂他是虔诚的。从不敷衍,勇于创新别出心裁,但都是深入文本,深入文字,深入人心,他的课让人舒服,进而佩服,最终深深折服。为了一节公开课他往往查很多资料,无数遍读课文,直至信手拈来,设计出别出心裁而又让人拍案称奇的好课,尤其他的问题设计,对字句文段的品评,对文本深度理解更是让人抚掌润心,没有对课堂的敬畏是无法做到这样的。

对学生他是真诚的。很多公开课为了配合授课者的成功和出彩,无端作假,课堂上生拉硬拽学生,生吞活剥文字到他预设的答案中,肖老师的课遵循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他从不高火热烹,而是小火慢炖,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文字的表面到肌理再到内核,如春天的一场甘霖,绵绵持续中让你的心灵被唤醒,精神为之通透,在水到渠成中引导学生豁然开朗,浑身顺畅调达。

对孩子他是热切的。但又拿捏好分寸,不放纵情感,冷眼旁观适度发力,内心热肠挂肚情牵学生,力争每个学生都被看见。司空见惯的精英展示在他课上是不存在的,他常常叫那些不回答问题的孩子,关注那些不被注意的学生,注意课堂上有可能被忽略的细节,在他热切的关注中,巧妙的提示中,妥贴的追问下,孩子们不会的问题会了,不被关注的细节被发现,不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而不敢的学生敢大胆说出来,不甘的乐于表达自我的见解,不屑回答的终于有了敬畏和重视。课堂,就要实现对学生的成全,从面子到里子,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到素养的达成。

初学武功的人渴望的是锋利的武器,“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等到武功登峰造极,武器已不重要,要的是一颗慧心,所有的手边物都能成为武器,一颗枣核,一枚银针,一枝木棒皆可幻化无穷,杀人无形,救人无影。肖老师的课就是这样,往往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问题投射在学生的心湖,给方向,给指点,给鼓励就能激起圈圈涟漪荡起波光粼粼,引学生神思飞扬,情动神迷。

肖老师的学习目标达成,是迂回的不是直接的,是琵琶掩面而非一览无余,是山重水复探多条路,最终引学生看到柳暗花明春满园,让学生有获得感,而不是老师有成就感,这应该是一个好老师的底线吧。

                   

肖老师的课堂是缓的。对于很多学校固定为“几步走”每一步几分钟的课堂模式,肖老师一定是不屑的,肖老师的课堂是真正的按着学情在走,尤其开头的缓入,以文本,以学生,以课堂的情境作为课堂的入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细节,关注字词句文中被忽视的环节,直到有相遇的惊奇,有发现的惊喜,才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往纵深处探究,他像一个高明的导演,指点而不代替;像一个魔法师,演绎了魔法的幻梦之间。

在《紫藤萝瀑布》中,他引着学生读“我在开花”,一遍又一遍,揭示因重音不同所体现的文章深意和精神气象,这需要一大块的时间,肖老师不遗余力,舍得用时间,慢慢浸润,如泡茶。

肖老师的课堂确实是浅的。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没有大动干戈的活动和表演,没有应接不暇的任务,围绕文字、问题设计朴实无华的活动,甚至只是一串串的问答、一次次的朗读,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每个人都能说出,但这种浅不是肤浅,不是浅薄,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初极狭才通人的引你上路,让你忽略难度,有信心继续走下去;接着肖老师会带着走进桃林深处,这里阡陌交通,桃花朵朵,落英缤纷中春景无限,让人叹为观止,没错,他接下来就会带你走进深处,去品咂、涵泳、感悟、兴发,在震惊之余升级思维。

在《老王》中先让学生说“老王”和“老师”的“老”有何区别,接着品闲话,对话“愧怍”,最后去理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的杨绛先生其深刻反思和内省,一步步往纵深处,从标题引入到结尾收束,层层深入见真醇。

肖老师的课是深的。深在能走进文本不旁逸斜出缠缠绕绕,深在能钻进文字中来来回回,深在于平凡无奇处给人启发和警醒,这样的课带你体会、感悟、深思,让人不觉情动于衷心生快意,让你拍案惊奇,在你心旌神摇之际,肖老师的课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小结中让学生在梳理经历,把握心路中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意义。在《老王》中,通过“愧怍”的品味,去感知知识分子的良知、担当和人性的追问。

肖老师的课是暖的,暖意融融。像他的人一样,传递着柔韧的力量、暖暖的温情和无声的关怀。《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让学生猜想事件之后个人的反思,学生说,“不要一直保护孩子,要给他一些挫折,让他战胜自己”。肖老师说,“既要保护,也要放飞,适当地让他冒一点能承受的险,妈妈要学会真正爱孩子”。通过角色置换,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和明白,知道每个角色应该如何更好地处理这样的紧急事情,在实践中长大。肖老师课中学生的呵护也是暖的,“你说的比他好,你为什么不举手呢?手举起来就是迈出一大步,然后,再站直一点,就迈出了第二步。好,请坐”。这样的评价语听完,谁能没有力量,谁能不心存感激而又心生暖意呢。

                   

肖老师的课始于语言和文章,最后落脚在灵魂和思想,肖老师的课堂,从学情出发,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洞见,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上下足功夫,在思想的启迪和顿悟上做足文章,带着学生发现美关注美学会审美,文化的传承和人文的滋养就这样潜移默化润泽者,我们都喜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研.肖培东|深浅之间有杆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gz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