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人物之鉴读书连载小说
战国风云20 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比林则徐早两千年

战国风云20 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比林则徐早两千年

作者: 至简君 | 来源:发表于2016-09-09 14:57 被阅读418次

在近代史上,林则徐搜罗人才翻译外国书刊,被称作是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2年,林则徐的好友魏源在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首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因而魏源被称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人。

但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若说“放眼看世界”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我认为第一人既不是林则徐,也不是魏源,而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在“放眼看世界”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方面,比林则徐、魏源要早两千多年。

有人可能会说,林则徐、魏源所提出来的“夷”主要是指西方国家,而不是“胡人”;夷之“长技”也不是“胡服骑射”而是西方国家的战舰、枪炮和养兵练兵之法。所以,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有区别的。

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表明上或许有些微区别,但我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林则徐、魏源所提的“夷”字本身就是一种泛称,更为重要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关键不在于向谁学,而在于要有学习人家长处的精神。从这一角度上讲,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在本质上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无区别。

(图:赵武灵王雕塑)

我们在前文中曾提到,赵武灵王不称王是因为“无其实”。“无其实”不仅让赵武灵王羞于称王,也让赵武灵王下定决心要变革图强,推行胡服骑射。推行胡服骑射说来容易,但实施起来却是阻力重重困难很大。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来自文化的阻力。《史记》里有个故事,说孔子的学生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时,孔悝参与推翻卫国国君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力图阻止这场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子路冠缨(绑帽子的丝带)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在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趁机杀死并剁成肉酱。

子路死而冠不免——这是真实版的血可流,头可断,帽子不能乱。子路置生死于不顾,拼死也要整理帽缨,是因为他要维护作为君子的尊严和骄傲。子路不过一个士大夫,便如此看重作为君子的尊严和骄傲,更何况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当时虽不称王,但他毕竟是中原正统文化养育成长起来的一国之君。一国之君就应该有作为一国之君的尊严和骄傲,否则,便有可能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远的不说,单说几乎与赵武灵王同时代的魏襄王。有一次,孟子去见魏襄王。见毕,孟子对别人说:“(魏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孟子如此评价魏襄王,因为魏襄王无法维护作为君王的尊严与骄傲。

赵武灵王是要吸取魏襄王的前车之鉴,极力维护自己作为君王的尊严与骄傲?还是要放下作为的君王的尊严与骄傲,向胡人学习?这需要赵武灵王作出选择。这个选择,对赵武灵王来说显然是极为艰难的。

其二、来自臣子的阻力。《资治通鉴》说:“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意思就是说赵武灵王要推行胡服骑射,但是国中的士人大都反对,公子成甚至假称有病不上朝。公子成是赵武灵王的叔叔,连叔叔也反对胡服骑射,还假病搞罢工,可见赵武灵王当时所面临的阻力之大。

(图:赵国地理位置)

面对以上两重阻力,赵武灵王的解决之道体现了他作为改革家的务实、远见、魄力、毅力以及政治智慧。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与大臣肥义商议让百姓改穿短衣胡服,学骑马与射箭的事,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一定会理解我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要这样做,一定要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夺过来!”于是自己带头改穿胡服。

赵武灵王在对肥义说这话时,事实上已经放下了自己的身段。没错,维护作为一国之君的尊严与骄傲固然重要,但维护作为一国之君的尊严与骄傲要有强大的实力作为支撑。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作支撑,那么这种尊严与骄傲只能是虚荣与无知,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同样会沦为众人的笑柄。

魏襄王打脸充胖子,没有实力也要维护所谓的尊严与骄傲,可能被人嘲笑;商鞅暂时放下尊严与骄傲,通过太监景监得以觐见秦孝公,也可能被人嘲笑。赵武灵王显然选择了后者,他宁愿暂时放下尊严和骄傲,宁愿暂时被人误解,宁愿暂时被人嘲笑,也要推行胡服骑射。他以身作则改穿胡服便已表明了决心。

至于国中士人的反对,赵武灵王选择的突破口也非常明智。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在所有反对的国中士人中,公子成显然是“群贼之王、蛇之七寸”。所以,要说服国人同意胡服骑射,必须先说服公子成。

赵武灵王敏锐地抓住这个关键,派人对公子成说:“家听于亲,国听于君。现在我向人民宣传改变服装,而叔父您不穿,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我徇私情。治理国家有一定章法,总以有利人民为根本;办理政事有一定常规,执行命令是最重要的。宣传道德要先针对卑贱的下层,而推行法令必须从贵族近臣做起。所以我希望能借助叔父您的榜样来完成改穿胡服的功业。”

赵武灵王这话说得有礼有节,既顾念宗族亲情,又言明厉害关系,还向公子成宣示了自己的治国理政理念,很有意思。但公子成并不领情,他以坚持中原正统文化为理由,说:“我听说,中国是在圣贤之人教化下,用礼乐仪制,使远方国家前来游观,让四方夷族学习效法的地方。现在君王您舍此不顾,去仿效远方外国的服装,是擅改古代习惯、违背人心的举动,我希望您慎重考虑。”

使者回报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于是亲自登门,对公子成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是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训练,怎么能守得住呢?先前中山国倚仗齐国的强兵,侵我领土,掠我子民,又引水灌城,如果不是老天保佑,城池几乎就失守了。此事先王深以为耻。所以我决心改变服装,学习骑射,希望以此抵御四面之敌,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国旧俗,厌恶改变服装,却忘记了河水灌城的奇耻大辱,我对您深感失望啊!”

赵武灵王亲自前往劝说公子成,表现出了足够的敬意和诚意,他从赵国的现实情况出发,谈及赵国曾经所受的耻辱,也可谓情深意切。当然,赵武灵王如此做并非无的放矢,他的弦外之音是:叔父你是要忍受耻辱维持“旧俗”呢?还是要放弃“旧俗”变法图强?今日必须作出选择。

公子成听完赵武灵王这番软中带硬的话,终于幡然醒悟、欣然从命,于是赵武灵王亲自赐给他胡服。第二天,公子成穿戴胡服上朝。

由于公子成作出了榜样,支持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变革,因而胡服骑射的阻力顿去。赵武灵王这才正式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提倡学习骑马射箭。

赵武灵王排除阻力,克服困难,力推胡服骑射,从而使赵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后期唯一一个可以与秦国掰手腕的国家。所以,我们称赵武灵王为一代雄主实不为过。然而,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最后竟然被活活饿死,下场十分凄惨,这又是为何呢?下次再聊。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目录

相关文章

  • 战国风云20 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比林则徐早两千年

    在近代史上,林则徐搜罗人才翻译外国书刊,被称作是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2年,林则徐的好友魏源在林则徐主持编译的...

  • 近代史(八上)末章之补充材料

    一、思想 林则徐 :《四国志》,给道光皇帝送地球仪 魏源:《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天演论》“物...

  •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今天的文章从陈导开始,陈导是北京人,在日本呆了九年,读完高中后就来了日本,马上大学毕业,课外兼职工作当导游主要是锻...

  •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听说肥皂在古代是叫“胰子”,是由猪胰脏和草木灰组成的复合洗涤用品。 我们现在用的肥皂之类的,好像是从鲸鱼脂肪中提取...

  • 2018-07-27

    盘发最难画,搞了一晚上,就这效果。师夷长技以制夷~

  • 1867年幕僚对曾国藩说清朝50年内必亡,曾不信,45年后清灭亡

    前言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用武力撬开了清王朝紧闭的大门,国难当头,魏源、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魏源在...

  • 八、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本意是富国强兵,结局却仍旧是割地赔款。 1840年被日不落帝国打败也就算了,还能进行自我安慰一下,毕竟人家...

  • 邯郸游记之二武灵阅兵丛台之上

    武灵阅兵丛台之上 这应该是最早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了吧。 史载战国时赵国起初势弱,赵武灵王受北方游牧...

  • 2020-02-13

    时间 2.13.2020. 进度 4/21 分享者 gong 书籍 曾国藩传 (重点摘抄) 师夷长技以制夷 (感悟...

  • 《从晚清到民国》

    1 林则徐与徐继畲在鸦片战争时期就开始呼吁改制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同治中兴”期间...

网友评论

  • 巴图鲁:子路那是必死,只是他想有尊严的死罢了,当初,子路任职的国家发生内乱,孔子就认为子路必死,是因为他勇而好义,不是他披头散发就可以逃走的
    至简君: @巴图鲁 没错,死得有尊严,也是士的精神
  • 8dd5bd2376bc:君子死而冠不免,虽然有点迂腐,但也就是这是读书人才有的气节
    8dd5bd2376bc: @张小泱 说得对😀
    张小泱:@610葱花 不是“读书人”,是“贵族”。
    至简君: @610葱花 士的风骨,很难得
  • e56938ac0e63:威武的赵武灵王
    至简君: @天行健自强不息 是的

本文标题:战国风云20 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比林则徐早两千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ie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