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记

作者: 关观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16:24 被阅读309次

    这是李府。

    曾经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赏戴三眼花翎的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故居,现在是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府

    这是李府。

    现位于合肥市最热闹的商业步行街——淮河路上。在繁华的商圈中,一处典型的晚清江淮民居风格的深宅大院,四平八稳,卓尔不群,略显突兀地于一片高楼林立之中,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但,实则不然,李府周边的所有建筑物,若论建筑时间,或说是建筑物的年龄,那统统都是李府的孙子辈,乃至重孙子、重重孙子辈。史料记载,李府大致建于十九世纪末。想当年,这条街的街北都是李府的宅子,时有“李府半爿街”之说。而今,保留下来的李府,仅剩下大门、过厅、中厅、跑马楼和东跨院,只占了不到原面积的十二分之一。且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部分,却是因了文革时被征用做了百货商店、银行办公地和集体宿舍。

    站在淮河路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李府四柱高擎的门楼。柱头及檐下装饰着瑞兽和吉祥花式图案的木雕,雕工精巧,气势不凡。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对开,阶下一对大石狮子,门前一对抱鼓石,门楣高悬一块大匾,黑底金字,上书两个大字“李府”。

    这是李府。

    迈进大门,福字照壁。李府的主人一时间也确实是福气满满,福气多多。据说,李鸿章生有异相,一出生就长有一对大板牙。他的生日又在正月初五,和财神爷同一天的生日。为此,他父亲非常高兴,特意挑选了一块樟木板刻画留念。成人后步入仕途,李鸿章得到了长于看人、相面的胡林翼和曾国藩的称赞。胡林翼赞之“少荃如许骨法,必大阔。”曾国藩称道:“观阁下精悍之色,露于眉宇,作字则筋胜于肉,似非长处玉堂鸣佩优游者。”大意是李鸿章的骨肉、面相、字迹,无不透着干大事的精气神。

    走两侧绕过照壁,第二座建筑就是过厅了。过厅,是过去大户人家的候客室。有客来访,先在过厅稍候,待管家或仆人通报主人同意,才能到中厅,也就是会客厅,与主人见面。

    李鸿章名贴

    李府的过厅,正中上方高悬一方匾额,上书“钧衡笃祜”,据介绍是光绪皇帝在李鸿章70大寿时的御笔亲提、御笔亲赐。钧衡,赞其是国家栋梁,笃即是厚,祜就是福,翻译过来就是官显福厚。

    实际上,在李府建筑群,真正最具看点的是李府的中厅和后面的走马楼了。

    李府的中厅,称作福寿堂。虽然是江淮地区富贵大家中典型的明三暗五的建筑格局,而福寿堂的特点在于堂高,也就是说,大堂的中梁距地面有着九米之高,这在当时非常有讲究,彰显了李鸿章的官位之高。

    福寿堂的布置摆设也很有讲究。厅堂正中是一张条案,条案上摆着座钟、帽瓶,条案前是一张八仙桌,两把太师椅,两侧各有三把椅子。厅堂的东侧摆着一架屏风,西侧是一块穿衣镜,这样的摆设,图个吉利,谐音“终(钟)生(声)平(屏)静(镜)”,寓意家宅平安、生活美满。

    福寿堂

    从福寿堂走进后宅,要跨过的门槛就是二门了,过去讲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这个二门。

    后宅的走马楼又叫小姐楼,是一处四、五进相连呈“回”字形的二层木楼,是李府内宅。小姐楼的装饰更为讲究,雕梁画栋,青砖漫地。室内的桌椅台凳,绣床妆台,门窗隔栅,尽是高端红木,精雕细刻。楼下一方天井,融合了天人合一的理学理念,上承天光,下接地气,四水归堂,真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楼上东首第一间,据说是李鸿章的小女儿菊耦的房间,菊耦后来有了孙女,就是著名作家张爱玲。

    这是李府。

    其间陈列的“李鸿章生平展”,用一组组弥足珍贵的图片和实物,既给我们讲述了李鸿章虽然能清醒地认识到大清王朝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需要“外需和戎,内需变法”,可是仍无奈地代表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也给我们描述了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创下的一个个“第一”,如第一家大型的综合军工企业,第一家机器制造局,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远洋海军,第一部海军军制,第一支洋枪队、洋炮队,第一条铁路,第一批官派留学生,甚至中国的第一面国旗——龙旗。特别是李鸿章在1873年1月创办的中国第一家民企“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方式,用现在的话说是混合所有制。招商局业务面很宽,创办银行、发展教育、收购外企。时至今日,由招商局创办的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且一举冲进了2017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李鸿章就是这样的一个牛人。

    在日本谈判期间,他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一枪打在脸上,“此血可救国也”,竟有了战败赔款“挨了一子弹,省了一万万”之说。被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李鸿章在70多岁时还受命代表清朝出访欧美,被时人称为与俾斯麦、格兰特并列的“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在国内,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他也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李府之行,不虚此行,让我对李鸿章有了新的认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府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qm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