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孩子才更愿意主动沟通

作者: 瞌睡的猫80 | 来源:发表于2021-06-25 17:36 被阅读0次

周一,看到一位学生的周记上这样写:“周末回家之后,与母亲谈话时,我们两个的观点不一样,有时我会觉得她的观念太陈旧了,导致了口角。”

这些年当班主任,我发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问题,以沟通和情绪问题为主,而且经常会因为沟通不畅引发情绪问题。所以,亲子沟通是摆在青春期孩子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解决这个课题呢,《与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心理学指南》(以下简称《与青春期和解》)这本书里的内容可以借鉴。

《与青春期和解》的作者是美国公认的发展心理学专家劳伦斯·斯坦伯格, 他致力于研究当代青少年发展相关的主题,并因为在青少年心理学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获得多项殊荣。

《与青春期和解》这本书结合了与青春期有关的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结合了大量真实案例,为家长与青春期孩子相处提供了切实的建议和科学的指导。

看这本书的副标题就可以知道,想要与青春期孩子和谐相处,一定以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特点为前提的。

青春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大脑和心智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是很多家长却依然用孩子小时候的方式教育孩子。老方法遇到新问题,自然行不通,问题也就出来了。

怎么办呢?

自然是要改变!而且是家长先改变!

为什么是家长先改变呢?

首先,谁想解决问题谁改变;其次,孩子变化了,没有适应新情况跟着变化的是家长,所以自然是家长首先要改变;最后一个重要原因是:

一个关系中的问题在陷入僵局的时候,只有强势的或者说处于优势的一方先做出改变,破局的可能性才更大。因为相比于弱势的一方优势的一方,往往各方面会更加成熟,更容易理解和找出问题的所在。

亲子关系中,占强势地位的自然是家长。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要改变亲子沟通问题的,必须是家长。那么家长如何改变,从何做起呢?

前提:消除沟通障碍

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对我爸说什么问什么,他都不回答,他不是没有听见,就是不回答你,会直接忽略我的问话,导致后来我都不太跟他讲话,甚至整个人在家里都很沉默,自己都觉得家里的我和学校的我是两个不同的人。

要想避免消极的沟通,家长首先要消除沟通障碍,打造积极的沟通氛围和环境。那么,有哪些沟通障碍呢?

1.批评和嘲笑。

有的家长经常会奚落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会给孩子孩子贴标签(“我真是生了一个闯祸精”),讽刺孩子(“你还真是天才”),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猪都比你聪明”),尤其是在孩子成绩不尽如人意,表现也没有期待中好的时候。

2.给予太多的命令和建议。

“你必须/立刻.......”“我告诉过你多少次......”“你如果不......就......”“看你爸爸回来......”“你再这样,我就......”“如果我是你......”......太多这样的命令、说教、威胁充斥在家长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中。

3.轻视青少年的问题。

有的家长会直接轻视孩子的问题,会觉得“小孩子嘛,能有多大事”“别闹了,别大惊小怪”然后选择不闻不问;还有一些家长,看似关心孩子,实则依然是在轻视孩子,这一类型最典型的就是安慰孩子“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个很快就会过去的,继续纠结没有什么意义”——这一种更隐蔽,更不好察觉。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都让孩子感觉不好。

批评和嘲笑,可能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变得自卑,甚至一蹶不振,彻底放弃自我或者直接与家长对抗;给予太多命令和建议,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轻视孩子的问题,是没有真正的关心孩子,会削弱他们的自尊,可能会产生“不值得”“不配的”感。

《正面管教》里写道:我们从哪里得到一个荒唐的念头,认为要让人们做得更好,我们首先要让他们感觉更糟?人在感觉更好时,才能做得更好。

作为家长,首先要消除沟通路上的这些障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或者把他当作你的朋友同事对待,在沟通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是我同事,我会不会这样跟他沟通”。

想要良好的沟通,仅扫清障碍不行,还要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着手。

说:坦诚自己的感受

昨天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一边哭,一边追着妈妈从一个店铺里出来,妈妈一边走,一边说:“哪有你这样的孩子,不要你了,以后你就没有爸爸妈妈了,你就是个野孩子......”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那些虐待孩子的不配为父母),但是很多父母因为没有学过如何当父母,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会以自己的方式,或者按父母教养自己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面对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总是直接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这本书里提到“我向信息”和“你向信息”的区别。所谓“我向信息”就是说话的时候,尤其是情绪来临的时候,表达方式以“我”开头,表达“我”的感受。“你向信息”是指说话时,以“你”开头——这样往往会出现命令、建议、指责等影响沟通氛围的表达。

对青少年说出你的感受(我感到沮丧/生气/心烦......)比批评和指责他们(你只会想到自己)更有效。

那么如何表达“我的感受”呢?有一个公式:

当你______________(不带偏见地描述某种行为)时,我感觉______________(表达你的感受),因为______________(阐明这种行为对你造成的影响)。

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客观,只说发生的事实,避免人身攻击和绝对化(总是/经常/从不)。

当描述客观事实,说出“我的感受”时,孩子会了解你的感受,会愿意主动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批评和指责孩子,是对孩子行为的评价,这个评价往往会因为家长的情绪变得偏颇或不客观,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防御、抵抗甚至怨恨。

我女儿洗完饭盒经常会把抹布直接扔水池里,之前我经常以“你怎么总是......”开头,但是昨天我变换了表达方式:

当你洗完碗把洗碗毛巾直接放在水池里的时候,我很反感,因为这样我下次用就会油腻腻的很不舒服。

听我说完,女儿主动去把抹布洗净晾起来了。

说出感受比批评更有效。

  听:积极倾听孩子

沟通是双向的,不仅要会说,而且还要会听。

想要和孩子更好地沟通,父母必须学会认真积极地倾听孩子。

1.全神贯注。

真正的倾听需要停止其他活动,中断其他无关紧要的想法,将你的全部注意力献给说话者,并表现出你很感兴趣。

之前看过一本日本作家写得教育书籍,她说每当孩子跟她交谈时,无论她在做什么,哪怕只是在洗碗,都会停下,看着孩子,认真听她说话。她认为认真倾听孩子非常重要,这是在告诉孩子TA很重要。

反观我们和孩子的日常沟通,经常会一边做事,一边和孩子聊天,甚至眼睛盯着手机,心不在焉地嗯啊,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2.用你的眼睛看、耳朵听。

不仅要听孩子的言语表达,还要关注孩子的肢体表达。

语言可以说谎,但是肢体语言不会说谎。尤其是青春期孩子,他们有时会故意心口不一,这个时候,关注他们的肢体动作就特别有用。

记得之前了解一个孩子愿不愿意当班干时,他嘴里告诉我不愿意,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但是他却在回答我的时候,却无意识地点了点头,这就说明他内心其实是愿意的。

3.不要用提问和评论打断孩子。

有一段时间,女儿有烦心事向我倾诉的时候,我会以过来人的身份点评一下,给她一点建议,谁知道她会立刻不耐烦地说:“就知道你会这样。”然后就什么都不说了。

后来我开始调整,认真倾听,但是听着听着又忍不住想给她建议。为了不让她反感,就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她。我以为这样的方式很巧妙,做得很不错了。谁知道有一天我女儿对我说:“妈妈,其实很多时候,我想跟你聊聊我的事情,但是你总会忍不住叨叨,我就不想跟你说了。我跟你说,不是想要你的建议,只是想说给你听听,你听就可以了。”

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告诉我们,虽然听了不给建议会憋得难受,但总比她什么都不跟你说好。

所以,在孩子表达的时候,管住自己的嘴巴,认真倾听,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就好了。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开口,就共情,理解她当时的情绪就好了。

除非孩子主动问你意见,一般情况下,不要主动给建议。

4.认真对待孩子的批评

青春期的孩子更独立,他们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偶尔也会批评家长的行为。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觉得“我是家长,都是对的”,一定要以开放的心态认真倾听孩子的批评,思索他为什么这么说,说得是否有道理。

不要反应,而是反思。

5.反映式倾听

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而且要让要孩子知道我们在认真倾听。

如何让孩子知道我们在认真倾听呢?

用自己的话重述孩子的话。

昨天我正忙的时候,女儿来找我聊天,刚说两句,被电话中断了。重新交流的时候她很不满,她问我:“你知道我刚才说了什么吗?”当我回答出来后,她很满意,我们的交流继续。

重复孩子的陈述,不仅说明自己在认真听,而且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你很关注他,理解他。除此以外,在交流一些重要问题时,重述对方的话,能够确保双方的理解是一致的,避免出现偏差。

良好的沟通是增进亲子感情的重要黏合剂,当作为“权威”一方的父母愿意主动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与孩子坦诚交流,并且认真倾听孩子的时候,孩子会给出更积极更主动的回应。

结合今天的分享,回顾你平时与孩子的相处,你觉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呢?接下来,你会如何运用文章中的方法与孩子有效沟通呢?欢迎把你的想法和行动写在下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做,孩子才更愿意主动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yo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