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安心站在讲台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公布了2019年职称评审结果,从教33年但没有发表一篇论文的理学院教师蒋华松如愿评上了教授。这是该校第一位“教学专长型”教授。今年三月,南京林业大学出台了职称评审新政策: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而是将教学业绩取代科研业绩,重点考查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科技日报)
读到这个报道心中有点欣慰,希望这个政策能够在全国的中小学落地,让更多的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作为中小学老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到教学科研上。而这些所谓的教学科研就是发论文,做课题。中小学老师发表论文,做课题本是无可厚非。但是,老师的论文不是为了解决某个教学问题而写作,或者关于某个想法的交流。老师们的论文完全是为了能够在职称晋升,评优选先上能够加分,取得优势。大多数老师的论文根本与自己所教学科没有关系,甚至论文写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老师通过一定的渠道,购买论文。买论文成为了老师的一个经济负担。这样催生的各个论文买卖机构,满足了老师对于论文的需求。这种论文的发表,不会给老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任何的帮助,相反会让老师的三观发生扭曲。老师可以有一万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但是作为真善美的传递者,我们的行为是可耻的。这样的论文,只会满足一时的虚荣性,获得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对于内心是一种最大的伤害。
作为中小学的老师,面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试着去解决,然后验证。这种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小课题研究,对于老师的专业成长是有帮助的,而且会让老师面对教育问题会更加的理性。从身边的问题开始进行课题研究,这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可是,现实的课题研究却不是这样。很多的课题研究根本没有任何的研究可言只是买了一篇论文,编造了一些材料,通过关系获得结题。这样的课题研究只会带坏更多的老师。
出现这些丑陋现象的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科研的错误的引导。各种评选需要的论文和课题,无视教师对于教学的贡献和研究。承认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给教师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老师投身教育。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承,更需要创造。创造需要有自由,需要时间,需要精力的投入。只有老师能够有宽松的教学环境,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课本。老师对于学生、教材等的研究是没有办法用成果衡量的。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可能花在某个学生,某个知识点的时间和精力特别多,而这些无法能够用成绩或者科研的指标去衡量。只有我们把考核的目标指向老师的务实工作,会引导老师做更多踏踏实实的事情。
淡化对于论文和课题的要求,让更多老师把精力放在研究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一个无法度量的工作,成绩和科研的考核是一种对于教育的简化,而真正的教育是需要老师们的潜心研究。当老师能够把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的时候,甘愿沉下来,校园教育生态就会慢慢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福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