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所思(1)
一
“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教师要讲清楚一个知识点,不能局限于一个知识点的知识储备,而是相关更多的知识储备。当老师有了相关知识的储备之后,上课的关注点就不在是知识体系的梳理,而是思维的关注。老师有了很清楚的知识储备,剩下的就是研究怎么更好的呈现给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站在课堂上,我们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各种细微的表情中读出我们选择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设计教学方案,但是,整整选择的上课方式还是源于课堂学生的表现。因此,一个老师的备课,不应该局限于设计完整的教学流程,不应该局限于研究不同的教参,而是把大把的时间用于知识的拓展,视野的提升。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宽广的视野,一堂有思维的的课程不是很难。课堂上,我们不是把准备好的知识倒给学生,而是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探寻这些知识,让思维得锻炼。
好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变化选择教学方式,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
二
“教师要慷慨的提供事实而吝啬的地给予概括。”这句话,让我想到应试教育下的好老师。很多所谓的好老师,就是能够清楚地给学生讲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能够帮助学生概括各个知识点的考查形式,能够总结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很轻松掌握知识。好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绝招,什么题型,可以通过什么办法简便的得到分数等等。应试教育下的好老师,就是能够很好地概括考纲,然后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走捷径,少浪费时间。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刷题。
什么是好老师呢?好老师不是给孩子把知识点讲的最清楚的老师,不是让学生每一节课听完后都恍然大悟,不是让学生的分数提升最快的。好老师,通过提供各种资料,各种平台,各种机会,锻炼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的。我们的老师深知时间的宝贵,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什么尝试性的东西,一切浪费时间的老师都帮学生做了。学生的笔记本上出现的知识点的总结,大多数是老师和参考书上的,学生只需要记忆而已。好老师,不害怕学生浪费时间,不害怕学生犯错误,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海中,寻找属于学生的珍珠。
我们现在的教育,本末倒置。我们关注教育的结果,就是成绩,而忽略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的培养。思维的培养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花费很多的精力。在功利化严重的时代,谁还愿意出力不讨好的去培养思维呢?
三
“在少年期,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极知识的掌握者。”
今年,我在有附属幼儿园的小学工作。很明显的体会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问题会越来越少,也没有说话的欲望。每一个课间,坐在操场旁,很多幼儿园的孩子会好奇的围在老师的周围。问各种奇怪的问题,说各种想说的话。而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下课要么坐在教室,要么上厕所,似乎他们来到学校就是为了完成这两件事情。
我们上课的方式就是告诉孩子掌握这个知识点,记住这个知识点。只要你能够在试题中会运用这个知识点,只要在考试中能够作对相关的题目,就算掌握了。至于这个知识点怎么来?就不是我们探究的,时间是不允许的。课本中,很多探究的课程,都会被老师巧妙地变成习题。我们的课堂在剥夺孩子思考的习惯。
四
“什么是掌握知识呢?这就是使周围世界的事物、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成为自己的东西,就是需要学生自己努力。知识的掌握过程是自我内化的过程与别人没有关系。真正的知识掌握是一种自觉的顿悟。因此,强迫通过某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效果极为有限。知识的掌握就如人的吃东西,经过口腔的咀嚼,胃液的消化,最终吸收有益的成分,排除杂质。我怀疑,学生每一天为了考试学习的这些是不是知识?我对知识的理解就是能够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主要是精神世界的成长,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发展,人的思维能力的提升等。仅仅是为了考试成绩的知识点,能不能算作一种知识呢?
学校中,学习落后的学生,提升的关键不是通过大量的题海让学生记住某种类型,而是通过训练让学生对于某种类型题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所有后进生的突破就是通过构建一个个的简单的思维模式开始,有了一定的简单思维模式,慢慢的就会有了复杂的思考能力。后进生的转换,关键是思维模式的搭建与丰富。
现在的老师与课堂形式,就是极力的简化学生的思维难度,尽可能的给学生呈现出直观的方式。人的思维发展需要一个个的问题解决才形成,而不是一蹴而就。我们的老师授课就是尽量想着用什么方式学生理解简单,或者用什么捷径,学生掌握的牢固。这些问题的出发点,是学生能够在考试的过程中不丢分,能够拿到高分,而不是怎么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我们的课堂也是尽可能的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各种多媒体展示,就是让很多抽象的东西直观化,确缺少了很多思维的价值。
五
“缺乏动脑的劳动,也跟随便让人去搞一点什么体育劳动一样,都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很有害的。”
劳动是把人从动物中解放出来。初中起始年级就有了劳动技术这门课。可是,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劳动技术对于人的思维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简单的,没有思维存在的劳动,充其量是一种体力的训练。只有复杂的,有思维挑战的劳动,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劳动技术课,不是简单地打扫学校的卫生。劳动技术课,不是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而是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体发展。因此,让劳动技术课变得有思维含量是值得提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