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幽阁岁月拾遗中国传统文化
梁惠王暗讽仁政无用,孟子反讽其不知仁政

梁惠王暗讽仁政无用,孟子反讽其不知仁政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7-25 06:00 被阅读0次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主张,仁政爱民,百姓便会前来归附,梁惠王在此举例抱怨,自己爱民却得不到百姓的信任,实质讥刺孟子的主张不可行。

《史记·货殖列传》:"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河内、河东、河南都在黄河中游,是中原的核心区域,黄河以北太行山以西为河内,太行山以东为河东,黄河以南称河南。

梁惠王说,我对国事已经很尽心了,河内发生灾荒的时候,我就迁移部分居民到河东,并从河东调粮食到河内救灾,反之亦然。邻国的君主并没有像我一样尽心,但他们的人口没有因此而减少,魏国的人口也没有因此而增加,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魏国有好战的传统,始祖毕万就因军功而得封魏地,后来的魏武子也只是一员武将,魏文侯算是文武兼修,魏武侯崇尚武力征伐,梁惠王重用庞涓四处侵伐,魏武卒是与齐技击、秦锐士齐名的强大武装。

因此孟子说,王好战,我就以战争作比喻。战鼓擂响,两军短兵相接,有的士兵怕死,丢盔弃甲而逃,有的逃了50步,有的逃了100步,前者因此嘲笑后者,这可以吗?

梁惠王说,当然不可以,50步虽然不到100步,但总归是逃跑。

孟子说,你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魏国的人口超过邻国。国家的政令如果不违背四季的规律,粮食就会丰收而有储备;禁止用细密的渔网(数罟)捕鱼,鱼鳖就不会绝种而生生不息;根据树木的生长规律组织砍伐,才会有用不完的木材。老百姓又有吃又有用,那么无论生死都不会感到遗憾,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是王道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拥有5亩地的人家,鼓励他们种上桑树,则家里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穿上丝帛了;鸡豚狗彘等家畜能够及时繁衍,则家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肉吃了。国家不滥发徭役,拥有百亩土地的人家,就能及时耕作收割,温饱问题就解决了。

然后,重视开办学校教育乡村子弟,教导他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则老人就不用为生计奔波了。老人可以穿丝吃肉,老百姓物饥寒之忧,如果还不能称王,那是不可能的。

王公贵族家的宠物享受着人吃的东西,却不知道检省,老百姓饿死在马路上,朝廷依然不晓得开仓赈济,反而辩解说:“这和我没有关系,是年成不好的原因。”这就像你把人刺死了,却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了他。”做君王的如果能够不委过于天灾,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蜂拥而来了。

孟子告诫梁惠王,身为一国之君,就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但这种担当不是停留在做一些表面文章,而是在日常行政中就要造福百姓,食用储备充足,那么即使灾荒之年,老百姓也可以衣食无忧,民心向背根源就在于此。

梁惠王暗讽仁政无用,孟子反讽其根本不懂仁政。

现在有些在位置上的人,平时高高在上,不为百姓办实事,逢年过节则访贫问苦,拎上一桶油,递上一个红包,握个手,拍个照,然后发篇报道,真可谓尸位素餐,还要沽名钓誉。

【《孟子》简读之梁惠王篇004】

相关文章

  •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每日悟经典6: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此句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1,孟子千里迢迢去见梁惠王,感召其行仁政。...

  • 读书,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在规劝梁惠王实施仁政中指出:“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实为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

  • 《孟子旁通》望之不似君

    当梁惠王和孟子慢慢谈得来,已经可以劝梁惠王不再怀疑“王亦曰仁义而已矣”的道理,不再犹豫去实施仁政时,不幸梁惠王却死...

  • 读《孟子》| 梁惠王上

    题解 孔子的仁:爱人、忠恕、推己及人,社会最高道德标准。 孟子的仁:仁政。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梁惠王,即魏...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孟子宣讲仁政

    孟子曾效仿孔子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国君,施行仁政。孟子来到魏国,见到魏惠王。惠王说:“我治理国家很尽心了,邻国的人口...

  • 致为臣而归章-辞万钟《孟子大义考》

    本章言孟子志行仁政之气节。宣王虽然礼聘孟子为客卿,但并不打算重用孟子施行仁政,孟子不过是宣王彰显自己爱才的一块招牌...

  • 直读《孟子》(15)国富民强的处方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诸侯称霸,战乱频仍,孟夫子奔走各国,游说君王,施行仁政,不遗余力。他与魏国梁惠王谈论国政时...

  • 孟子总结——梁惠王章句下

    在梁惠王章句下中,我认为有三个核心观点。分别是同乐,大勇与仁政。 一.同乐 孟子与庄暴有一段对话 曰:“...

  • 仁政的策略(1)

    孟子一直想要推行自己的仁政,但是这样的仁政会出现什么样的困难呢?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事仁政。 孟子所谓的仁政,...

  • 19 学习孟子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认为推行仁政,才是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好办法。什么是仁政呢?仁政的实质是惠民,是要统治者给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梁惠王暗讽仁政无用,孟子反讽其不知仁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tw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