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征文」向死而生——寻找生命的意义

作者: 北池鱼 | 来源:发表于2017-07-06 15:50 被阅读1093次

    (一)向死而生

    人是一个有限的存在,这个有限,首先表现为时间的象度。老子言:“出生入死。”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走向死亡。人对死亡有一种莫名的忌讳甚至恐惧,因为死后的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无从回答的问题,但至少意味着这一辈子算是了结了。谁又能轻轻的挥一挥衣袖,告别西天的云彩一般,去奔赴另一个世界呢?

    任何伟大的哲人在时间面前都是一筹莫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不分昼夜的流淌,你只记得欣赏风景,不知不觉暮色已起,一切隐入沉沉黑暗。

    憨山大师说:“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人是可以认识到自我的唯一生物,杨柳也罢,菊花也罢,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它们不会因生生不息而振奋,不会因生命凋零而沮丧。只有人会如此,面对寥落霜天,翻腾春风记忆,难免悲从中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以诗人的浪漫笔调描写时间的无情,朱自清的《匆匆》一文可算顶级之作。“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面对时间的无情,诗人开始惧怕了,“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时间如此无情,如此的易逝,我们抓住它了吗?诗人说:“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的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是的,我们在世俗的生活里面,茫茫然旋转,失去了真我。何谓失去真我?傅佩荣先生有一段情彩的概括:“整天都在闲谈,好奇与模棱两可,关心世间琐碎的事务,隐身于公众意识中。譬如,我们问学生,‘考试为何作弊?’他回答说,‘因为别人都作弊。’我问一个人,‘开车为何违规?’他回答说,‘因为别人也违规。’像这样的回答,就证明了他们把自己当作‘众人’之一,而遗忘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真我,就是自己的存在价值。我们很容易随俗从众,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尤其是今天的社会,资讯发达,在办公室打开互联网,在车中利用手机上网冲浪,回到家中,经受电视信息的轰炸…大多数人,不由自主的跟着“茫茫然旋转。”

    “茫茫然旋转”不是自己的生活,诗人渴望过自己的生活,所以,诗人在最后说:“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诗人满怀渴望,希望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我们要问,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怎样找到有意义的人生?

    过真我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谈到真我,我们可以谈谈海德格尔的哲学。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西方哲学家,他认为西方哲学从柏拉图以来都走偏了,忽略了“存在本身”与“存在之物”之间的差异。何谓“存在之物”?就是除我之外的大千世界,我们从除我之外的大千世界去寻找“存在本身”,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人类才有“存在”的问题,人类之外,万物生生灭灭,要从万物的生灭中找到永恒的存在,只能找到背后的神,或类似于神的“idea”或绝对理念。

    所以,要理解存在本身,只有一个办法,从“提出存在问题”的存在者,亦即从人着手。人的特色在于,他充分的意识到时间的存在。但对于万物而言,并无时间的存在,该荣的荣,该枯的枯,它不会因生趣盎然而欣喜,也不会因秋风萧瑟而悲愁,它只因应着生物的本能渡过它的一生。但人不一样,他在时间中挂念与抉择,如果他选择成为自己,就进入了实在状态,使存在本身借由他的选择而彰显出来。

    这个存在本身我们可以理解为真我。如何发现它?或者说我们有什么样的方法最方便找到它?

    海德格尔的名言是“向死而生”,我们能够意识到死亡的临近,也许我们才能明白此生的意义。曾子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的时候,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良的。那么如果常常以人生的结局来观照自己,会不会少了许多伪善,假装和自我欺骗,这样的生活,是不是离真我近了?

    海德格尔对西方的影响巨大,许多成功人士都受到他的影响。比如乔布斯,乔布斯是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他先后缔造了ipod、iphne、ipad等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数字产品,1985年获美国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2007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十年美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2011年10月5日因病逝世,享年56岁。56岁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他的生命密度比十个56年都要长。

    乔布斯有一年在史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作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回忆:“17岁的时候,我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从那时开始,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很多次被给予‘不是’的时候,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

    接下来的这段话特别精彩,不妨照录如下: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最重要的箴言,这帮我做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事情,包括所有荣誉,所有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即将死去’,是避免这些想法最好的方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的心一起跳动。”

    人是赤裸裸的来,亦裸裸的去,在你存在的有限时间里面,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全球积极推广积极心理学,他在哈佛大学主讲的《幸福》课程超越了著名经济学家桑昆教授主讲的经济学课程,排名哈佛大学第一名。泰勒博士的积极心理学课程进入中国之后,也受到了热烈的追捧,网易公开课上的《幸福课》点击率排名第一。在他的著作《幸福的方法》中他回忆了大学时代哲学系老师奥哈德·卡米在他毕业的时候给他的建议:“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在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把那些你真正最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泰勒博士从这句话想到了四个圆,在最中心的那个圆代表最幸福的选择。

    生命之圆

    最外层的圆所包含的是我能做的,最里面的圆满包含的是我最想做的最渴望做的,泰勒博士说:“追求我最想要的,使我感到真实—真正成为我自传的作者。”

    泰勒博士最想做的,使自己感到真实的事情是什么呢?他在《幸福课》上讲了一段关于他自己的真实故事。

    泰勒博士在哈佛大学刚开始讲授《幸福课》的那一年,压力非常大,在上最后一节课的时候,他病了,病得十分严重,他服了很多药,坚持上完了课,回家之后,难以入睡,感到非常的痛,就去看医生。看了医生之后,验了血,几天无法入睡,之后,由于痛苦终于睡着了。周五的晚上,而且是半夜时分,电话忽然响了,泰勒博士的妻子接了电话,是医生打来的,医生告诉泰勒的妻子,必须让泰勒到医院来。她说:“泰勒已经睡着了,能不能明天。”医生说不行,而且必须要到Beeh Israel医院,这里是当地最好的医院,有最好的实验室提供治疗。泰勒的妻子叫醒了他,告诉他发生的事,由于孩子还小,妻子不能送他,泰勒博士打了一辆计程车去医院。

    计程车经过查尔斯河,接着经过哈佛大学,泰勒博士看着哈佛的校园,看着夜色下静静流淌的查尔斯河,四周静悄悄,泰勒博士情不自禁的想,如果病情很严重怎么办?如果我只剩下一年的生命怎么办?一下子泰勒博士变得非常伤心。然后,泰勒博士问自己,在职业上,我最后一年想做什么?在生活上泰勒博士说我知道要用所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但在职业上呢?泰勒博士的第一反映就是我要留下一个系列课程,一个向人们介绍积极心理学的课程。

    幸运的是,到达医院之后,再进行了一些检查,结果没有什么严重情况,服了一些药物之后,泰勒博士几天之后就复原了。

    在死亡面前,泰勒博士找到了他最想最渴望做的事情,第一,要和家人在一起;第二,要留下一个有关积极心理学的课程。通过这两件事,泰勒博士找到了真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就象他自己所说的“使我感到真实,真正成为我自传的作者。”

    泰勒博士的故事很好的证明了海德格尔“向死而生”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向死而生”不是对人生的悲观解读,而是对人生的理性把握。通过“倒计时”的方式来审视、定位自己的人生,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在。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我们在有限的存在里面实现我们存在的意义,使我们短暂的一生过得充实、圆满、快乐。

    (二)生命意义

    近代以来,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文哲学家,都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西方人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心灵的日益空虚和迷惘。我们似乎有一种固定的思维,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从政治制度到文化到思想到意识形态,其实,这是一个幻觉,就象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西文奠基于科学的近代文明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迅速改变世界面貌的同时,在思想灵魂的深处,却有大厦倾覆之感。这个过程,得从西方的传统说起。

    西文有一千多年基督教的传统,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在创造世界的同时,亦安排了一个天堂,人本来生活在天堂之中,因为人类犯了罪,所以被逐出伊甸园。上帝毕竟是人类的创造者,不忍心看着人类在凡间受苦,于是与人类立约,只要人类认罪,时时忏悔,永不再犯,在将来某一天,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上帝将进行审判,将挑选善类升入天堂,不善者,永入地狱。所以,一千多年来,欧洲人受此宗教笼罩,日常生活的唯一愿望就是在死后升入天堂,获得永生。在漫长的中世纪,西文的一切政治、文化、艺术莫不带有宗教的色彩,而宗教,成为西方文明大厦的基石。

    这座奠基于宗教之上的大厦,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的各种说法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甚至受到了摧毁,宗教不得不日益退缩,退缩到了很窄的一个领域。

    对宗教投出第一枪的是天文学革命。《圣经》记载,上帝创造天地,又创造了地球上的万物,里面的信息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文逐渐兴起了天文学革命,代表人物是哥白尼,他提出的革命理论,就是从“日动说”变为“地动学”。“日动说”认为太阳围着地球转,哥白尼比较谨慎,临死之前才发表他的学说,使他免于宗教裁判所的迫害。但另一个天方学家布鲁诺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因坚持“地动说”而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被烧死在广场上。随着天文学的深入发展,人们渐渐明白,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浩瀚的宇宙中心的一个星系而已。天文学的革命,大大扩展了人类的视野,随之也挑战了人类中心的观念,人们不再轻易相信上帝创造地球是为了安顿人类。

    对宗教产生另一个重大危机的是生物学革命。《圣经》中说,上帝创造了万物,又按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让人类管理众物。在这个说法中,有两个要点。一、人类具有神性,因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二、人类是万物之灵,是万物的主宰,具有不可挑战的高尚地位。但是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指出现存的生物是经由进化而来的,这种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人类也是从其他动物进化而来的,因为人类是最后才出现的。于是万物之灵变成了万物之未,人类也不具备什么神性,他也是由最低端的生物进化而来。这个说法令人震惊,它使人不得不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在以前是和我们的祖先平起平坐的。”以前认为人类是上帝宠儿的信念到此也模糊了。这种生物学的革命,把人的生命从最高层次降到一般生物的层次,它对人类心灵的震憾是无以复加。

    在宗教看来,人类之所以在人间受苦是因为犯了原罪,所以被上帝从伊甸园逐出,男人要拼命干活,女人要生孩子来承受痛苦。人类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重返伊甸园。但是,心理学的革命颠覆了这个说法。造成心理学革命的是弗洛伊德,他在心理学上的最大成就,就是提出了“潜意识”的观念。弗洛伊德广泛分析人类的做梦经验,提出人所以会做梦,是因为人有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的比例是六分之一比六分之五,六分之一的意识象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而水面下的六分之五则是潜意识。弗洛伊德把潜意识解释成一种生物性的、原始的、性欲的冲动。如此一来,所有文化都是性欲的升华,人的生命与动物毫无二致。这样的说法,不仅粉碎了人最终的归宿应是伊甸园的美好信念,而且把人具有理性的说法一扫而空。

    对基督教完成最后一击的是马克思,马克思是伟大的社会学家,他摧毁了上帝创造的平和世界。在基督宗教神学中,人是上帝的子女,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在上帝面前,都得屈膝下跪。马克思的社会学说,把人一分为二,不是奴隶主就是奴隶,不是地主就是农民,不是资本家就是工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赤祼祼的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程度决定了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马克思揭开了宗教披在人类社会身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给了基督教最后一击。

    弗洛伊德说过一句话,“宗教是人类心理的挽救。”人有了宗教信仰之后,如果在人间受到命运的捉弄,愿意无法实现,但他如果相信有位慈祥的天父,他永远不会抛弃你,生活还有希望。但是,经过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革命,宗教所创造的世界似乎是虚幻的,不可信赖的。如果宗教不可信,人的生命相当悲惨,人类就象被抛在地球孤岛上的孩子,孤独无助。

    海德格尔谈到人的时候,说,人是被抛入世界(身不由己来到世间),能力有限,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这个受造之物对世界要照料,对问题要照顾,而自己本身则常有烦恼。海德格尔的话充分说明了人在失去上帝之后,孤零零的面对世界的无奈。

    所以,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家,他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找到新的价值观念为人类安身立命。近代哲学家尼采有个经典的说法,他在代表作《查拉图斯拉如是说》中,借一个疯子之口,表达了他的忧虑。

    一个疯子大白天提着灯笼在街上走,有人问他:“为什么大白天提着灯笼?”他回答:“白天吗?我觉得是黑夜啊。上帝已经死去了,宇宙一片漆黑,我什么也看不到,只能提着灯笼到处去寻找上帝。”

    上帝已死,已前基于宗教的价值观趋于幻灭,人生的意义需要重新建立。

    尼采说过,“哲学是文化的医生”。哲学从理性探讨宇宙与人生的真相,从而指引人类的现实生活,评估文化生态。文化氛围就象空气一样,当文化出现问题,就会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陷入混乱的困境。当代的西方哲人,就是在解决上帝退场之后人类面临的精神、心理方面面临的巨大困境。

    海德格尔的哲学,就是告诉你生活的真相,你活在时间之中,你是一个有限的存在,在这有限的时空当中,你需要对自我负责,你必须找到此生的价值与意义所在,而不是随波逐流,虚度时光,白活一世。他提出的向死而生的智慧,就是让你从结局思考人生,你这一生,你这一刻的价值与意义何在。

    中国文化与西方不同,中国文化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就树立了人文主义的传统。商朝是个重视神灵的国家,甲骨文记载商王平均三天就有一次祭祀活动,最大的祭祀活动,曾经一次宰杀了五百头牛,可见商人对神的虔诚信仰。周人攻灭了商朝之后,认识到只有神灵保佑不了王朝的长治久安,认识到“天道无亲,唯德是辅”,并以周公为首,开创了“礼乐制度”。到了春秋时代,孔子从礼乐制度开发出人文精神,他说:“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事人,焉知事鬼”,又说:“敬鬼神而远之。”老子也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不管孔子还是老子,在他们的哲学里面,天或者神都失去了主宰的意义,孔子把天变成了使命之天,而老子提出了超越了天的“道”的概念。对于孔子而言,人生的意义在于仁的追求,志士仁人,有杀身而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这个仁字,完全在于人自己的选择,而与天或神无关。而老子讲的道,人可以经由修炼而达致,从而彰显了人的自由意志。

    由于中国人文主义的早熟,以至于西方近代以来在人文主义理念方面的成就,中国人似乎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中国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在西方神主宰一切,人不可能与神有平等的互动,而在中国人看来,天与人是可以互动的,是互动渗透的。

    在儒家看来,天人合德。天是有德的,天生万物,生生不息,人应该秉持这个功能,德配天地。而在道家看来,人与万物同一,大家都来自于同一个母体—道。庄子说:“物无贵贱,人自贵而相贱。”道与人的关系,也不是主宰和被主宰的关系,道不离物,物不离道,道本来就在人里面,人本来也离不开道,道无为所以无所不为。这些观念,突显了不管儒家还是道家,都是以人的自我意识为主体,强调的是个人的主体性,而不是神或天的宰制力。

    中国文化早早确立了自我的意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老子说:“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西方的自我意识突显了个人的成就,是我要如何;但东方的自我意识有不同的特点,他与集体互渗合一,是在集体中实现自我。

    中国文化的源头是《易经》,反映《易经》思想的太极图以一条“S”形曲线分成两边,代表阴和阳。但是,阴和阳不是截然不同,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个图示意味着:世界一分为二,而又合二为一,这体现了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个人既有独立性,又不能完成独立于你所处的世界,个人的存在价值是在集体中实现,而个人的独立性也只能在集体中彰显。孔子说:“和而不同”,实在是对《易经》文化精髓的解读。

    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人并不需要反复追问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早已为之进行了确认。以儒家而言,人生的意义在于你与集体的关系,简而言之,转化自我进而转化世界。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老者怀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大学》开篇即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彰显了儒家对生命本质的积极态度。

    道家把对人生的意义寄托在对道的体悟之中,以道的角度观赏人间万物,万物来源于道,任何物体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它并不是因为人类而存在,以道观之,万物无一不美。以心合道,人间各种复杂的利害得失问题都不值得留意,虚静无为,随顺自然,如随风飘转的蒲公英,落地即是生根之处,彰显的是活在当下的智慧。

    儒道两家并不特别担心生死的问题。对于儒家而言,死并不足惧,可怕的是德之不立,道之不存。对于道家而言,死不过是回家而已,因为生命源于道,又归于道,生活的智慧就如海德格尔所言,过一种诗意的栖居,活在当下,超越当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执意1:西方文化的个体性只能说明西方人本性中的自私和野蛮。这种本性决定了他们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享受和占有。然而,他们毕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恶劣本性造成的丑恶现实多多少少也会触动人性中向善的一面,于是他们创建了宗教来拯救自己罪恶的灵魂。而我们中国在道家定义的那个无名的初始社会,人就懂得集体存在的必要性和团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表明在我们中国,在人类之初我们就充分显现出了生命是依靠集体而存在的现实性,因而生命的意义自然也是和集体紧密相关的。于是随后便有了儒道学说,皆是以人为本,以爱人,造福于人为宗旨。所以也可以说,在我们中国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为民众服务。向死而生只是让我们懂得珍惜生命,充分展现生命的价值。
        北池鱼:@12gyl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区别,可能在于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的差异。农业文化讲集体,商业文明讲个人。讲个人的话也不能说不讲道德,市场的逻辑,越诚信越成功才对。
      • 胡桃瞧瞧看:我有几株多肉,我每天给他浇水,结果他的瓣一片一片的落,然后我就没管它了,放在阳台,任他晓风残月,结果它发芽了,向死而生,人生一场空,当下我还怕什么
        北池鱼: @胡桃瞧瞧看 热爱生活,过好当下每一秒。
      • 李软软:真正的哲学家一生都处于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
        北池鱼: @李软软 死亡,确实是哲学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 人间四月天_7183:深度好文!
        北池鱼:谢谢欣赏。:coffee:
      • 琴墨生:洋洋洒洒,言辞畅快:relieved::heart_eyes::kissing_heart:向死而生,生则有益。生命不在无谓的长度,在于铿锵有力的密度。共勉之
        北池鱼: @叁竖为川 谢谢欣赏。共勉!💪
      • 七彩神聊:系统思考!
        北池鱼: @七彩神聊 谢谢关注。
      • 东非虎:此文逻辑清晰,脉络分明,绝对是难得的好文。👏👏👏但是我想啊,还是要冷静客观得看待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教,因为它所涉及的,远比文中提到的要广大深远得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绝非几句话能够解释清楚的。当我们试图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和理论基础来解释我们所不能完全了解的事物时。总是很难做到完全绝对的公正和客观。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我想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区别信仰的方法。在佛教或者基督教世界里,这些恐怕很难区分,因为没有所谓的“主义”。这样的事例我见过很多,不能详述,以后在文章中一一列举吧。😄😄😄
        东非虎: @叁竖为川 有交流讨论才能提高认识水平。感谢大家!
        琴墨生:@东非虎 写者有心,评者意深。最难得这样的交互探讨,看的真过瘾
        北池鱼: @东非虎 是的,宗教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它能解决人的根本性的问题。在现代物质文明和科技的摧残下,人类的精神世界千疮百孔,也许,该到了宗教复兴的时候了。但西方的宗教排他性很强,也许东方的文明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吧。
      • 简钻拾贝:人来自于道,终归于道 被您再一次提及 学习了谢谢
        北池鱼:@y115 是的,人在道中,一定要活出应有的价值,才叫人呀
        简钻拾贝: @赵大山 人字的结构不就是一撇一捺吗 这一撇一捺 摊平了 掰直了 不就是一道加一道吗 只不过儒家 和佛家的浸染 人要做的漂亮 就需要道与道的相互支撑 撇要有头有脚 捺要一波三折收出个好走之
        北池鱼:@y115 有笔友和我讨论,说人来自于道,终归于道,道在外在的,与老子的思想似乎不符。我想想也是,在老子看来,道包涵万有,我即在道中,而不在道外。所以,人来自于道,从未脱离道,人活在道的怀抱中。如果能够悟到这一层,就会有极大的宁静和快乐。
      • 程松堯:有诞生就有寂灭,末日花开,向死而生。生命的个体的结局早已注定,那么我们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北池鱼: @程松堯 大哉问!面对浩渺苍穹,万象世界,爱欲红尘,不得不扪心自 问,一个有限的生命,意义为何?
      • 大漠孤雁_b188:深度好文,哲学加心理学精彩言词,学习受益了
        北池鱼: @大漠孤雁_b188 🌷
        谢谢!
      • 79c45cea50de:经历了亲人的离别,对我生命观影响最大就是庄子:人都害怕死亡,死亡说不定就是回家了,人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不曾存在一样
        北池鱼: @xin_5a17 我也特别喜欢庄子。庄子说的家,就是道吧。觉悟了道,一切都没有问题。有空的话不妨看看我的《谈庄子:至乐》
      • 海1619:赞
        东非虎: @海1619
        北池鱼: @海1619 🌺
        理解生死,人生更从容。
      • 0d22b43e50cf:大山兄,文章不错!
        北池鱼: @零点_a907 😊
        有点犯懒,没多做解释。
        0d22b43e50cf:@赵大山 挺好的,就是文章未尾引用古文未作解释,有点烧脑。
        北池鱼: @零点_a907 😊
        请多提宝贵意见。
      • 半山半水:佩服大山老师的博学,竟然挥毫七千多字,信手拈来,厉害
        北池鱼: @半山半水 过誉了,谢谢。😊
      • 花样棉花:大山哥真棒👍
        北池鱼: @孤独总是那么可怕 💐
        花样棉花: @赵大山 😘
        北池鱼: @孤独总是那么可怕 过奖啦。😊
      • 半山半水:感觉西方哲学在印度佛教和中国哲学经典论述中,还是要境界小一些。只是近代以来,我们腐败孱弱,崇洋媚外,渐渐生出文化自卑。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非要找出生活的意义也就是对生的贪恋,找到找不到都是痛苦的轮回。自然而生,自然而死,也就是说但求耕耘,不问收获,才能心安理得。个人愚见。
        北池鱼: @半山半水 深有同感。身为中国人不了解传统文化,非常遗憾。
        半山半水: @赵大山 还有一个,一定要正确的有步骤的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那是几千年的智慧啊,不了解,死而有憾。
        北池鱼: @半山半水 同意你的观点。中国文化主要差在物质和制度层面,在理念层面,我们有我们的特色,完全不必自卑。中西文化,我个人体会,最大不同,西方重个人主义,我们讲集体。个人主义的话,强调权力和自由,集体的话,强调责任和义务。西方强调权力和自由,有法制和宗教、契约社会加以限制。但我国的文化差这些东西,所以我们一味学习西方,反而沦为自私自利,甚至无法无天。所以,学习西方的法制和契约精神,不要忘了责任和义务,我觉得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乐之读:写的很好,但海德格尔的哲学理念并不新鲜啊,在西方哲学史上早就存在了,不能说“从柏拉图之后哲学就跑偏了”
        北池鱼: @乐之读👍
        这些大家的名字熟,但主要思想了解不多。看来 还得下番功夫啊。
        乐之读:@赵大山 算不上指教,只是讨论。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受祁克果和尼采影响的,祁克果可以说是存在主义的开端。到了海德格尔的年代,存在主义真正的领军人应该是萨特
        北池鱼:碰到行家了,谢谢指教!:coffee:
      • 盆小猪:大山兄此文博通古今中外,说理极佳,让人叹服🙏
        北池鱼:@盆小猪 过誉了,谢谢!
      • 乞力马扎罗的雪人:有个小小的勘误,赤裸裸应该是裸字有错误
        北池鱼: @按剑当歌 我看看,马上改改。谢谢。
        乞力马扎罗的雪人:看到这一点大概是因为手机上字体不支持少了一点的裸于是显示有点问题,
      • 乞力马扎罗的雪人:一篇无论是哲思本身还是引例和文笔都很精彩的文章,佩服。可能每个人在生与死的话题上都有过思索,我觉得海德格尔的哲学观点很能启迪平凡人对其的思索。有时候道理虽然简单明白,但是要理解却很难。
        而东方文化中儒道之学一度把生死看的很弱,而气度都在生命本身之上,可能只有明白如何去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死。
        北池鱼:是的,中国文化重视生生,是生命的延续,这种延续体现在生命的传承上,而不是个人生命的永生,我个人体会,这是中西方文化对生命看法的重大差异之处。

      本文标题:「哲思&散文征文」向死而生——寻找生命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ih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