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没有阳之前读这本书和阳过之后再读这本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以前读这本书更多的感悟是故事,而现在却多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恐惧,所以很多事只有经历过,我们才能愿意走进自觉重修的状态。
人生的一切都是大功课,都必须从头学起。只有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开始调整,才能逐步改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拥有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人生。
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除了“活好”,人生再没别的事。
我怎么也想不到活了近五十年,我却要从头开始学习怎么活。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有人问自己:“假设人生可以重来,你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吗?”如果我们无须考虑便能斩钉截铁告诉他:“无须重来,每一天都是我人生最好的时光。”我想你已经对“活好”这件事做到了最好,可是我们几乎没有人能有拥有这样的勇气和自信。
我们真的活得很好吗?当然未必!甚至我们在此刻依然对很多事没有放下,我们心中依然有很多的烦恼和抱怨,我们对别人甚至自己都有过不甚满意。
人在迷茫无措的时候有三件事可以帮助自己:读书,做公益和回家看望父母。
如果你想拥有心花怒放的人生,如果你想学习活得更好,我推荐你读读这本书《人生只有一件事》,我想你一定能从书中得到很多的启发,甚至一本书就可以改写你的人生。
这本书共有三部分,十章,每一章的讲解都是一个故事,一个论证,这样的写作方式带给我们更多的代入感与感同身受,其实我们读每一章中的每一个故事,我们都能分别写出千字的感悟,但是我们还是要学着从众多的故事中去寻找重点与最核心的存在。

人成长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总是习惯去看见别人却看不见自己,我们总是对自己自我感觉良好,似乎错的都是别人,该认错的也是别人。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即便是错了也不会认错,且不说成年人,就是现在的孩子也很少有认错意识,每次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他们总是拿出宁愿挨打也不会说“我错了”的强硬态度,即便是最后认错也大多是一个被动语态。
我们不能责怪孩子的任性,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从来没有把“认错”当做我们的人生必修课,我们总认为认错是“怂”的代名词,而且这样的执念很深。
认错是人生的必修课,而且永远也修不完,它会一直陪着我们走到人生的尽头,最后会变成离不开的好朋友。
一旦我们学会了认错,我们才能看到更真实的自己,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许多的矛盾与不真实的一面。比如我们在家庭和单位的表现并不一样;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和对别人的孩子在欣赏和耐心上也不尽相同;我们与领导说话与家人说话的态度也有很大差别等等。
认错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总能照见那个更真实的自己,我们会发现原来自自己的傲慢与自以为是,因为看见所以我们才更愿意去修正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认真的另一种解读就是先有“认”,才能“真”。我们犯了很多错误,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们认还是不认?如果我们承认自己真的是这样,那就叫做认真。
接受自己也是一门功课。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愿意接受自己,总是觉得别人比自己过得更精彩更幸福,我们甚至对自己百般挑剔,不能做到孤芳自赏。
更重要的是我们前半生的所谓打拼,其实也不过是忙着“证明自己”,我们根本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不受”,我们觉得做人难,其实难得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我们没有接受全部的自己。
接受自己是需要勇气的。它就像在挖矿,挖了一层还有一层,每一层都有伤痛,但也都收获满满,万分值得。
我在教育儿子方面走了很多弯路甚至错路,我总是用自己的自以为是来绑架儿子,直到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必须承认错误,并且勇敢地给儿子道歉,我们从此达成了和解。
人生的苦乐成败,大约脱不了“关系”二字,教育学的本质就是关系学,所以在关系中,有两种方式。其一,叫做“我想不想和你在一起”;其二,叫做“我想不想和你一样”。如果别人并非“不得不”,而是真心地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样,那么你们彼此的关系应该就“没别的事”了。
就亲子关系来说,我们都的孩子每天待在我们身边,看我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他们眼中心中自然会有评价,他们如果发自内心的想和我们“在一起”,想和我们一样,这样的孩子应该是不用教的。反之,我们就要去思考我们自己的,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犯了错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修正自己。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教育之道,爱与榜样,除此无他。”
一个活好的人,可以通过遇见的每一个人、发生的每件事,让自己越活越好,因为越活越好,所以人生当下的每一时刻都是最好的时光。
除了活好,人生哪有别的事?忙别的事,都是庸人自扰。
我们常说“学到老,活到老”,所以学习这件事不能停,它应该一直都是进行时。“怎么活才会好”,答案还是学习,因为学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让我们继续用读书修炼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