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王的末路

作者: 我这头老牛 | 来源:发表于2022-12-24 18:01 被阅读0次

赵村以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可最近这两年,它在全国却因为村里的一个人出了名,人人提起赵村,都不得不说赵村实在是一块钟灵毓秀的宝地,小小的一个村子,竟然出现了这样的天才。

人的天分各不相同,有的人天分在于逻辑思维,有的人天分在于感性思维,有的人对数字很敏感,有的人对文字兴趣盎然,有的人学新语言一学就会,有的人短跑轻而易举破了世界纪录。当然,世界上更多的人尚未找到自己的天分,只能庸庸碌碌,继续埋头苦干,这些人是大多数,却不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有天分的人,或者说是一位天才,一位讲故事的天才,一位故事大王。

故事大王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不平凡,他的头脑中仿佛自出生就带来了无穷的故事灵感,五六岁时,一群小朋友就追在他旁边愿意听他说话,这时候他说的话也只是散乱的,到了八九岁,他便有意识的将散乱的话组合成了完整的故事,他的故事往往兼具凤头、猪肚、豹尾,能轻易引听者入彀,随后入迷,至故事听完仍流连忘返。当然,八九岁的故事大王还未真正完全成熟,称不上真正的故事大王,他自己也发现了,就算他讲述的故事再精妙,总获取不到全部人的喜爱。据他细心观察,小孩喜欢的故事,老人觉得无趣的概率高一些,老人喜欢的故事,小孩却常常不喜欢,赵村男人喜欢听“三国群英传”,赵村女人喜欢听“花木兰代父从军”,赵村年轻人喜欢听“封狼居胥”,赵村老人却更喜欢听“姜太公钓鱼”。

赵村是故事大王的出生地,也是将他从蒙尘宝珠打磨到熠熠生辉的福地,在为赵村父老乡亲们讲故事的过程中,故事大王悟出了两个道理:一,一个故事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爱;二,总有一个故事让一个人喜欢。

当故事大王明白了这两个道理的时候,他已经十五六岁了,这时候,他终于决定走出赵村,试试自己的天分。他来到镇上第一天,就把镇上闹得全镇瘫痪,他一开讲,过路人就会情不自禁驻足,卖茶的、卖酒的、卖果的、卖面的,商人们一时之间都忘记了本职工作,小伙子忘记了约会,新媳妇儿忘记了回门,围城中的老男人们忘记了妻子吩咐的打酱油任务,镇上人在他的故事中神游,随着他的故事或喜笑颜开,或伤心落泪。尽管故事大王深刻理解他总结出的道理第一条,但他还是谦虚了,他的故事,能最大化的得到所有年龄群体的喜爱。他在镇上盘桓了一个月,镇上就瘫痪了一个月,一个月后,他终于决定继续前进,来到了县里。

县里的人除了比镇上人多些无谓的骄傲外,对故事的追求其实并无区别,故事大王就像从一条小河沟进入了一条大河沟,不但立即适应了,还感受到了小河沟所不能带来的更宽广的自由。镇上终究人少,可县上人多,每次他讲故事,几万人站在台下,目光灼灼,眼睛中全是渴望与崇敬,人数数量级的差距带给了他不同的精神愉悦。他这样的人不可能埋没,县令大人早听说县上来了一位故事大王,县令大人细心观察了半月,自己也去听了几场故事,终于决定将故事大王举荐进宫。

县令大人深谙为官之道,知道自己的顶戴花翎掌握在谁手里,他最自豪的第一本事就是揣摩上意、奉承上官,宫里皇帝年纪轻,最好游乐,将故事大王举荐进宫,正是投其所好,不得封赏都没有道理。当然,他也不能越级举荐,他上面还有知府,还有道台,还有藩司衙门,还有制台大人,他如今有一块好猪肉,要一步步递上去,让大家手上都沾点油水,这才能“大家好”。县令大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一夜,终于把事情琢磨清楚了,他已经久不殚精竭虑,白天整个人难免昏昏沉沉,固定的今日开堂审案也推了,但就算状态不好,他也写好了折子,将故事大王的举荐一应事情安排妥当,派了辆马车,将故事大王送到了知府衙门。

故事大王就像一个提线木偶,被从县里提到了府上,又被从府上提到了省里,最后,经过一年多的辗转,他才被从省里提到了宫里。花费这么长时间才到宫里,并不是因为省里到京里路途真的这么遥远,而是沿路过手官员为了“尽职尽责”,人人都把故事大王的故事能力检验了一遍。故事大王一路进京,一路讲,等他的进京之路走完,他已经誉满天下。

第一次为宫里皇帝讲故事,尽管故事大王经历过风浪不少,也不免战战兢兢,可他仍然状态良好,稳定发挥。故事讲完,皇帝大加赞赏,当堂给他授了个翰林院侍讲学士的官职。这个封赏命令一下,翰林院一群老顽固们如同被踩到了痛脚,立刻跳了出来,请皇帝收回成命。“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作为内阁的储才之地,是顶清贵的衙门,翰林院的大官小官都有自己独特的矜贵气,怎能容得下一个卖弄嘴舌者呢?见翰林院众官员反对,皇帝面色一沉,眼睛在反对的众翰林院官员脸上一一扫过,他们脸上的反对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小了。通过这件事,朝廷上下都惊讶的发现,原来翰林院真的成了一个卖弄嘴舌的衙门,因为那些身体力行的无畏者早就因反对皇帝而遭到贬低或杀头了。

故事大王待在翰林院里,十分清闲,翰林院众官员看不上他,他也就不自找没趣,上赶着奉承他们。每日除了皇帝突然想起他,他去为皇帝讲故事解解闷,其他时间就在翰林院衙门里喝喝茶或者外出闲逛闲逛。

这天,他在外面闲逛完,刚回到翰林院衙门,就见翰林院众官员面色不对,他溜在他们周围偷听了一番,这才知道,朝廷出大事了!皇帝一意孤行出外巡游,巡游途中意外落水,淹死了!国家要换皇帝了!可是换谁呢,一时之间也没有个一定的说法。故事大王得了这个消息,老神在在,一点不慌乱,是人就爱听故事,不管换谁上来总得听故事吧!想到这,他也就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再去特意打听什么。

半月后有一天,他终于听到了新皇登基的消息,民间小道消息说,新皇来自民间,是老太上皇遗落在民间的私生子。故事大王听到这个消息,更加放心了,民间来的,更愿意听他的故事。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月,这一日,宫里传出圣旨,新皇要挨个召见翰林院数得上名号的官员,躬身问策。说问策不过是名声好听,就是想考较一番他们。翰林院官员们等在宫门外,挨个进宫面圣,出来后,或喜或悲,有的升,有的贬,有的被降级,有的不升不降。

故事大王听到他的名字被宣见,跟着领路的太监一路走,一进御书房,忙不迭跪下行礼。领路太监禀过后退了出去,跪着的故事大王头低着,不敢抬。良久,一个老成持重的声音从上面传来:“你就是故事大王?”

故事大王听了这话,跪得头更低了,恭敬道:“这都是他人过誉,下官实不敢当……”

皇帝道:“敢不敢当,试过才知道……讲吧,你给朕讲一个故事……”

“总有一个故事让一个人喜欢”,这是故事大王走出赵村前总结的第二条道理,皇帝喜欢什么?不过喜欢些歌功颂德、千秋万代之想,想到这,故事大王定定神,开始在御书房中,在新皇帝面前展现起自己的天分,将脑中的一个故事娓娓道来。故事讲完,皇帝沉默了一会儿,才问道:“你的故事不错,故事是发生在三年前的左扶风府吗?”

故事大王不敢抬头,瞅着御书房黑亮的地砖,一边想着不知几多人曾跪俯在此,才能把地砖跪到这样光亮,一边回道:“是。”

皇帝道:“三年前左扶风府段黄河决水,整个左扶风府化为了一片汪洋,百姓死伤无数,那年那时候的左扶风府何来百姓喜乐,怎么还有心思颂扬朝廷恩德呢?活命都难!”

故事大王一时无言,这才想起这位皇帝自民间而来,只能磕巴道:“这……这……”

皇帝却很和蔼,劝道:“故事嘛……朕也太较真了,这样,朕再较真一次,你再讲一个,讲的好,朕重重有赏……”

故事大王第二个故事的准备时间足足有一刻钟,他想,皇帝不喜欢歌功颂德,一定喜欢治世平乱,这一刻钟,故事大王搜肠刮肚,准备妥当后,才讲出了一个脱胎于现实,精心构思的平乱故事。

讲完,皇帝又沉默了良久,才长叹一声,道:“这个故事的原型是七年前右卫戍府的那次叛乱吧……”

听皇帝一语道出故事原型,故事大王不由得想抬抬头,看看这位皇帝的样貌,却听皇帝继续道:“那次叛乱朕也知道,当时整个右卫戍府被大宦官孙进的干儿子孙初把持,孙初为了给自己干爹准备寿礼“金石雕”,不顾右卫戍府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残暴催收,这才引来百姓反抗。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次反,要朕说,反得好!百姓就得这样反!以后朕若做不好一个好皇帝,也要百姓反朕!”

听到自皇帝口中说出这样振聋发聩的话,故事大王头碰在地砖上,身体控制不住打着哆嗦,却一动不敢动,皇帝说完良久,看看他,道:“你的故事说得不错,用来娱乐休闲尚可,可朝廷衙门重地,万民生计之所系,不容一点儿戏,你回民间去吧,那才是你该待的地方……”说完,皇帝宣进太监,将罢职旨意宣了,便让故事大王退下了。

故事大王出了宫门,心上一松,才感觉身体凉飕飕的,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身上早出了一身冷汗。

故事大王回到民间,才发现世界好像变了,民间尽管还如以往那样喜欢听故事,却不再像以前那样狂热的追捧他,特别是他讲的宫闱秘史、朝廷秘闻一类的故事,更不受人们喜爱。他知道原因,如今吏治清明,新皇来自民间,后宫只有一位糟糠之妻,任大臣们怎么苦劝,都决定再不新娶。人只对未知才好奇,他以往所谓的隐秘故事如今在人们看来早不再隐秘,因为一切,都大大方方展现在了百姓面前。

尽管如此,故事大王却毫不气馁,新皇是明君,现状的一切是仅靠新皇的个人品德造就的,可就算世界上最硬的石头,想将新皇的品德砸实进御书房光亮的石砖里,都是痴心妄想,等新皇去了,世界又会变回原来模样。故事大王等着卷土重来的那一天呢!

相关文章

  • 故事大王的末路

    赵村以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可最近这两年,它在全国却因为村里的一个人出了名,人人提起赵村,都不得不说赵村实在...

  • 电影带来的一些思考--《罗生门》

    可能我想给自己攒故事,如果每年都能攒下100个故事,就可以变成故事大王了。源自标题但又无关。 今天的两部电影《末路...

  • ‘‘搞笑大王’’

    说起我们班的大王可不少,‘‘有书虫大王’’,‘‘讲故事大王’’,‘‘游戏大王’’……还有我们的‘‘搞笑大王’’...

  • 单末路的记录(二)

    今天要说到一个与单末路有关,但又不是直接关联的故事,是关于单末路的孩子,在单末路的成长的故事。 有一个初中同学,且...

  • 故事

    故事大王

  • 故事大王

    打卡第2天 角色描述:清洁工 妈妈描述: 清洁工阿姨头上戴着一顶橙色的鸭舌帽,帽子下一张苍老、布满皱纹的脸...

  • 故事大王

    我幼小时体弱多病,父母亲一直对我的身体发愁,因为我是大家庭里的长孙,很受重视,为医治我的身体想了不少办法,但效果总...

  • 故事大王

    我没有见过绿色的猫头鹰,也没有见过粉色的兔子。你的故事里有一条黑色的蛇,黑猫警长跟白猫警察们,单车,芒果,儿童绘本...

  • 故事大王

    小明是初一新生,好容易挤进一所重点中学。妈妈经常告诫他,要好好学习,争取最佳表现,要给老师同学留下好印象。 这不,...

  • 故事大王

    国王有严重的失眠症,御医久治不愈。仔细追究起来,这毛病大概跟王后有关。 王后喜欢听故事,总是要求国王讲睡前故事。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大王的末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cwqdtx.html